当一位新手妈妈产后起身时,突然感觉体内有东西 “往下坠”,像有异物错位般难受,却羞于向人启齿,你可知道这并非个例?
这种被很多女性默默承受的 “难言之隐”,正是盆腔器官脱垂。它不算致命重病,却悄悄困扰着众多女性,更因话题敏感被长期掩盖在沉默之下。

盆腔器官脱垂指的是膀胱、肠道、子宫等盆腔器官,因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松弛,从正常位置滑落并膨出到阴道内甚至阴道外的情况。尤其在中老年女性中更为常见,但很多人直到症状严重才察觉。
就像英国主持人海伦・莱德威克,第二次分娩后两周,从沙发站起时突然感受到这种异常,她形容 “就像卫生棉条没放对位置”,可在此之前,她从未听说过 “脱垂” 这个词。这种病症的成因并不单一,妊娠及分娩是首要因素,此外,衰老导致的支持结构萎缩、慢性咳嗽、腹水、腹型肥胖、持续负重或便秘等,都可能引发脱垂。

症状也因人而异,有的会明显看到阴道口有肿物脱出,有的则只是感觉下背部、腹部前方有压迫感,这种不适感在性生活期间可能会更明显,而这一话题的禁忌性,让很多患者不愿提及。
海伦确诊后,本期待医生给出详细解释和治疗方案,得到的却只是 “避免奔跑、跳跃、提重物” 的建议,这让她觉得 “像是被要求停止正常生活”。比身体不适更折磨人的,是病症带来的孤立感和羞耻感。很多女性因为觉得尴尬,选择默默忍受,甚至以为自己是唯一遭遇这种情况的人。

北京协和医院联合清华大学研发的盆底手术智能决策辅助系统,能综合考虑手术疗效、风险、成本、复杂度与患者需求等,智能推荐个性化手术方案,其盆腔器官脱垂手术决策准确率比肩国内顶尖盆底专家,且已免费向基层医生开放。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盆底肌锻炼和生活方式调整也能有效改善症状,必要时还可采用阴道托等保守治疗方式。海伦就通过长期坚持产后康复训练和肌力训练,在物理治疗师的帮助下重新开始跑步,如今还能参加 10 公里长跑,虽然脱垂问题依然存在,但已不再主宰她的生活。

盆腔器官脱垂不该是女性独自承受的 “禁忌之痛”,它只是一种需要被正视的健康问题。
随着认知的普及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患者正在摆脱困扰。
希望更多女性能打破沉默,正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健康从无小事,正视问题、科学应对,就能重新拥抱舒适的生活。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