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是不是经常有这些感觉:
“总觉得肚子隐隐作痛,吃点东西就加重”;“一天跑好几趟厕所,大便带黏液甚至带血,还总拉不干净”;
“以前腹泻还能控制,最近稍微吃点辛辣、生冷的,就立马发作”;“肚子怕冷,一受凉就腹泻,时间久了人也没力气,体重还往下掉”……
你以为只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症状,但从中医角度看,其实是 “脾、肾、肠” 等核心脏腑功能失调,导致体内湿浊蓄积、气血运行不畅、肠腑传导失司的外在表现。

脾主运化,饮食不节、劳累或情绪差会致其功能受损,水湿郁热成湿热内蕴,或脾运乏力生脾胃虚弱;前者致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后者引发久泻、食少乏力。
肾主温脾阳,病程久或先天阳虚会耗伤肾阳,形成脾肾阳虚,加重腹泻(多为五更泻),伴腹冷肢凉,还会延缓肠黏膜修复。
肠需脾养肾温,湿热灼伤或脏腑失养会致肠黏膜受损、传导失常,出现便血黏液或腹泻便秘交替,形成 “湿 — 热 — 瘀 — 虚” 循环,病情易反复。

核心调理方向:清热利湿、健脾益气、温肾固肠
清热利湿针对湿热内蕴证,选用黄连、黄柏、白头翁、秦皮等药材,清除肠腑湿热,修复受损黏膜;
健脾益气针对脾胃虚弱证,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等,增强脾的运化能力,改善肠腑濡养;
温肾固肠针对脾肾阳虚证,选用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附子等,温补肾阳、固涩肠腑,减少腹泻复发。

分型调理方案
清热利湿,解毒止泻
适用于腹痛明显、腹泻频繁、大便带黏液脓血、里急后重、口苦口黏、肛门灼热,且吃辛辣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的情况,代表方剂为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
健脾益气,渗湿止泻
针对腹痛隐隐、腹泻日久不愈、大便稀溏(或夹有不消化食物)、食欲不振、乏力倦怠、面色萎黄,且劳累或情绪波动后症状加重的患者,用参苓白术散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温肾固肠,止泻止痛
用于腹痛喜温、腹泻多在凌晨发作(五更泻)、大便清稀或夹黏液、腹部怕冷、手脚冰凉、腰膝酸软,且受凉或吃生冷食物后腹泻加重的患者,用四神丸合附子理中丸加减。
益气活血,敛疮生肌
针对病程较长、腹痛固定不移、大便带血(色暗)、黏液较多、身体消瘦、乏力明显,且肠黏膜存在溃疡、修复缓慢的患者,代表方剂为少腹逐瘀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

我个人认为,相比于单纯用 “止泻” 思路调理,中医从 “湿热内蕴、脾胃虚弱、脾肾阳虚” 等核心病机出发,更能贴合溃疡性结肠炎 “病程长、易复发、个体差异大” 的临床特点;
不仅能帮助改善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等症状,还能修复肠腑功能、增强体质,减少因饮食、受凉、情绪等诱因导致的复发,更符合溃疡性结肠炎 “长期管理、整体调理” 的需求。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不标明克数也是对患者的负责。以上分享仅供参考,不可盲目套用,以免药不对症,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