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华言论遭反噬!清华AI天才愤然离职,抗议将中国列为敌对国家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虽然这句话在如今的职场中很常见,但这却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不过,任谁也想不到10月8日这天,媒体报道称人工智能(AI)领域的中国学者宣布从美国AI初创公司Anthropic离职,并跳槽到了其竞争对手谷歌的DeepMind实验室。

而他离职的原因就是Anthropic说了一些不好的“反华言论”。

不少网友的直这一幕,不由的感慨万分道:这才是有良知的,爱祖国的中国才子。

而这个令人钦佩的中国学子就是姚顺宇。

一个物理学大脑值多少钱

让我们先把政治放一边,单纯算一笔账。姚舜宇,这个名字背后代表的资产价值,远不是谷歌学术上那近5000次引用所能概括的。他代表的是一种极其稀缺的物种:能用物理学家的直觉去破解AI工程难题的“跨界大脑”。

他的履历简直就像开了挂。本科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拿的是每年全校评选不足10人的特等奖学金。中学时就已将上海市物理竞赛一等奖、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二等奖收入囊中。这还不够,他本科期间就在非厄米系统和凝聚态物理这些尖端领域取得了突破。

随后,他的人生轨迹更是加速向上。斯坦福大学理论与数学物理方向的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后,期间还和团队提出了石破天惊的“ScramblonMode”机制。这种学术背景,让他看待AI问题有了一套完全不同的思维框架。

正是这种“降维打击”式的思维,让他提出了“ReAct”框架。这个框架如今已成为整个AI代理(Agent)领域的基石,几乎所有后来者都绕不开它。可以说,他用物理学的逻辑,为混乱的AI工程学搭建了一套优雅的骨架。

在Anthropic,他的价值被进一步量化。作为Claude3.7版本的核心开发主导者,他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他将训练成本硬生生压缩了20%,降到了两三千万美元的级别,与此同时,模型性能却反向提升了超过20%,在多模态任务上甚至超越了强大的对手GPT-4omini。

这种“花小钱办大事”的能力,在烧钱如流水的AI军备竞赛中,简直就是圣杯。即便在他离职后,Claude3.7的训练数据里,依然深深烙印着他设计的优化模块。他的智慧,成了公司无法剥离的技术遗产。

9月19日,他走了。市场立刻给出了最直接、最冰冷的反馈。消息传出,Anthropic的公司估值应声下跌3%。这3个百分点,就是市场为姚舜宇这个“物理学大脑”标出的价码。一个顶级人才,本身就是一家科技公司最核心的资产。

当华裔身份成了原罪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为公司创造了巨大技术和经济价值的核心人物,为什么会选择离开?答案,藏在Anthropic日益清晰的政治立场里,也藏在其创始人达里奥·阿莫迪亲手构建的意识形态高墙之内。

阿莫迪,这位曾经在谷歌大脑团队发光发热,并主导过GPT-2和GPT-3研发的AI大牛,与中国的渊源颇为复杂。2014年,他曾在百度硅谷AI实验室短暂工作。他后来反复提及这段经历,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未受重视”的委屈,并逐渐构建起一套“百度错失AI机遇”的个人叙事。这或许为其后来对中国的复杂态度埋下了伏笔。

但这不仅仅是个人情绪。随着Anthropic的崛起,阿莫迪开始系统性地输出他的世界观。在他的个人博客《MachinesofLovingGrace》中,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民主AIvs专制AI”的二元对立框架,并将中国的AI发展直接描绘为一种“专制工具”。

当中国初创公司DeepSeek发布其技术领先的R1模型时,阿莫迪非但没有从技术角度进行探讨,反而迅速发表了另一篇博文《OnDeepSeekandExportControls》。他无视技术本身的突破,公开呼吁美国政府加强对中国的芯片出口管制,主张建立一个所谓的“民主国家协约”,垄断AI芯片,以维持他口中的“永恒的1991年”格局。

这种意识形态的构建,与公司的商业战略转向形成了完美呼应。从2024年开始,Anthropic开始大踏步地向军工领域靠拢。

先是与国防承包商Palantir、AWS合作,将Claude模型部署于处理“秘密级”情报的平台。今年7月,更是拿下了美国国防部一笔高达2亿美元的巨额合同,并专门成立了“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向美国政府力推其ClaudeGov模型。

商业利益驱动下,曾经宣扬“全球视野”的Anthropic,需要一个清晰的“敌人”来向五角大楼和国会山证明自己的价值。于是,阿莫迪在公开声明中,毫不避讳地将中国直接定义为“adversarialnation”(敌对国家)。

这个标签,像一根毒刺,深深扎进了公司内部。对于占比高达15%的华裔研究员来说,他们的国籍背景,一夜之间从一个中性的个人信息,异化成了一个与公司核心利益相冲突的“原罪”。

他们不再仅仅是工程师或科学家,而是来自“敌对国家”的代表,是需要被审视和提防的对象。

人才用脚投票去了哪

姚舜宇的选择,就是对这种身份异化的最响亮的回应。他在个人博客中坦言,自己的离职决定,有“40%”的原因在于强烈反对公司将中国称为“敌对国家”的言论。这并非一次含糊其辞的职业变动,而是一次清晰无比的价值观投票。

他用脚投出的这一票,去向也极具象征意义。9月29日,他正式入职谷歌DeepMind,担任高级研究科学家。这个选择耐人寻味。DeepMind不仅是AI领域的另一座高峰,其公司文化也与Anthropic形成了鲜明对比。

DeepMind的首席科学家,图灵奖得主杨立昆,就曾多次公开反对将AI技术进行阵营划分。而其创始人兼CEO德米斯·哈萨比斯,本身就是由一位华裔母亲培养长大的,他所主导的公司文化,始终对所谓的“AI阵营化”持反对态度。

姚舜宇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工作平台,更是一个认同其科学理念和个人尊严的环境。

他的出走,戳破了一个群体性的困境。前OpenAI的知名科学家李沐就曾感慨,华裔在如今的美国科研圈,处境“如履薄冰”。

这场“人才投票”的大戏,显然还远未结束。对Anthropic而言,一个巨大的悬念已经产生:公司内部那15%的华裔员工,会作何感想?

失去了姚舜宇这样的核心引擎后,下一代Claude的性能曲线又将如何描绘?硅谷的所有科技巨头,都必须直面这个由姚舜宇抛出的问题:人心的向背,到底值多少钱?

结语

姚舜宇事件,给整个硅谷上了一堂代价高昂的公开课。它用最残酷的现实证明,在决定未来的AI竞赛中,最核心、最不确定的变量,从来不是代码、数据和算力。而是那些能够创造代码、优化算力,并赋予其灵魂的“大脑”。

当一家公司开始用国籍和政治立场来筛选、审视自己的核心人才时,它失去的绝不仅仅是一位顶尖的科学家。它失去的是开放、包容的创新土壤,是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姚舜宇的“ReAct”框架,其引用量仍在不断上涨,他的科学贡献跨越了国界和公司的藩篱,这本身就是对Anthropic狭隘格局的最大讽刺。

达里奥·阿莫迪可以继续大谈他的“AI伦理”和“民主AI”,但当他连自己公司的核心大脑都无法留住时,他所构建的宏大叙事,根基又在哪里?这究竟是在守护所谓的价值观,还是在亲手制造新的分裂与隔阂?

答案,或许就藏在下一封敲开DeepMind大门的辞职信里,也或许,就在某位顶尖华裔科学家那张飞往中国的单程机票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科技   清华   敌对   中国   抗议   天才   言论   国家   公司   华裔   核心   科学家   大脑   硅谷   框架   领域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