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这场仗,打得比拳击还狠。
美国拉着日本、荷兰封锁中国,欧洲自己搞法案、补贴上千亿,连日本都忙着复活半导体。一个个都在“行动”,可一提到中国,立刻变调:不行、不能、不许。
偏偏这时,ASML自己人跳出来说——你们越封,中国越强。好家伙,这一下,把“盟友阵线”的虚伪全点透了。
问题来了:这场“科技围猎”,到底谁在猎谁?
要说美国打压中国半导体的狠劲,那真是连显微镜都得过安检。
2024年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正式发布新一轮出口管制规则,厚达210页。文件一出,130多家中国芯片企业被追加进实体清单,受限总数飙升至超300家。

这次他们不搞“制程线”,而是更阴:直接按芯片性能密度划线。换句话说,只要性能强,就得被“卡脖”。
更绝的是,美国这次连“帮中国生产的别人”也不放过。
新规增加两条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凡是用到美国技术、软件或设备的,都要守他们的规矩。

意思是,哪怕你在韩国、台湾、欧洲造,只要芯片可能卖给中国——对不起,也不行。
这不是封锁,是“全球围栏”。台积电、三星都收到了来自华盛顿的“提醒信”:不得为中国企业代工AI芯片。
就连高性能内存HBM芯片,也被单列为重点监管对象。美国怕啥?怕中国AI产业链一旦补齐,从算法到算力,彻底脱钩美元体系的算力控制权。

这一轮打压的核心,是“卡制造”。
不仅芯片设计不能卖,光刻机、刻蚀机、检测设备全被纳入出口审批。更荒唐的是,美国要求盟友照做,却自己国内开花。
英特尔、英伟达拿着政府补贴扩厂、研发新架构,美其名曰“确保供应链安全”,实则“自家放行、他国封死”。

美国人玩得明白:芯片不只是芯片,是地缘政治的“电门”。谁能开,谁就掌握未来科技节奏。
可他们忘了,中国不是二十年前那个只能买设备的“代工国”。被逼到墙角,中国反手造芯——从EDA到光刻胶,从刻蚀机到中微半导体,一条链子,正在自己织。
美国动手,欧洲、日本当然得跟上——可跟得各有算盘。
2023年9月21日,欧盟《芯片法案》正式生效。全案投资430亿欧元,目标雄心勃勃:到2030年市场份额翻一倍,从10%涨到20%。

表面说是“平衡全球供应链”,实际上是借机重塑产业竞争力。
法案一落地,欧盟国家立刻开分工:德国抓制造,法国投材料,荷兰负责设备。
重点项目——英特尔德国马格德堡工厂、台积电德累斯顿合资厂,都在加速建设。再看补贴力度——一座工厂动辄百亿欧元,欧盟自己喊口号:要成为“无美可控的第二极”。

可讽刺的是,他们嘴上讲独立,行动上却照样对中国加码限制。
荷兰就更典型。ASML原本只被禁止出口最顶级的EUV光刻机,但在美国多次施压下,从2023年底开始连DUV 1980i机型都列入限制清单。
到2024年中,荷兰政府干脆连1970i机型也不许卖给中国。理由冠冕堂皇:“避免技术外流”。可同一家ASML,却在给美国、韩国加速供货,还计划对日本开放更高端设备。
再看日本。2023年5月26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对23类半导体制造设备实施出口限制,范围涵盖刻蚀机、沉积设备、检测仪器。

这听起来像是响应美国号召,可另一边,日本自己忙着复活半导体:组建了Rapidus公司,砸下数千亿日元搞2纳米工艺;还吸引了IBM、台积电技术入股。
这局面,就像开了双重剧本:嘴上喊“安全联盟”,手里全在补贴自家厂。美国扶英特尔,欧洲扶台积电,日本扶Rapidus,大家都在抢未来饭碗。

唯独中国,被堵在门外。外媒一句话最贴切——“全球都能造芯,唯独中国不可以”。
封得最狠的国家,反倒最早喊停。
2025年6月,ASML CEO温宁克(Peter Wennink)接受采访时放出重磅言论: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只会让他们更努力取得成功”。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泼在“反华联盟”的脸上。
ASML的业绩,有近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市场。
2024年,仅中国大陆订单就占公司营收29%。如今美国封到极致,连DUV都卡,结果ASML自己开始掉利润、砍预期。温宁克话里没明说的意思是——你们逼我们放弃最大客户,谁来赔?

更尴尬的是,荷兰政府夹在中美之间,左右为难。美国要“限制对华出口”,欧盟却要“产业自立”。
ASML成了政治筹码,被一边勒令执行,一边要求赚钱。温宁克多次强调:“我们卖的机器不能直接造军品,我们守规则,但规则得有底线。”这句“底线”,实际上是对美方单边霸凌的反击。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没闲着。面对封锁,国产替代全面提速。中微公司攻克刻蚀技术,北方华创研发出国产沉积设备,上海微电子突破28纳米光刻机。美国以为卡住了核心环节,结果逼出了完整体系。

而在国际舆论场上,越来越多声音开始质疑美国这场“科技围猎”的合理性。欧洲专家指出:“过度依赖封锁,会削弱创新本身。”这句话,说穿了西方的恐惧——他们害怕中国不仅补上短板,还能重塑标准。
到这里,剧情反转:美国以为在封中国,其实在逼盟友流血;欧洲以为能坐收渔利,却发现自己成了代价区。唯有ASML说了句真话——越封,中国越强。
2025年6月7日,这句话传遍全球。就在那一天,中国光刻机产业联盟宣布,新一代浸没式设备完成整机测试。时钟敲响,芯片封锁战,进入新回合。

参考资料:
阿斯麦CEO:美国的打压措施只会适得其反,让中国“更努力取得成功”.环球网.2025-06-07
美国“设卡阻挠”中国再造台积电、ASML.观察者网.2024-12-04
欧洲《芯片法案》正式生效:到2030年全球市场份额要翻番.澎湃新闻.2023-09-21
美国联合日本荷兰打压中国芯,中国如何应对这场关乎未来之争.36氪.2023-02-02
日本半导体决意复苏:拉拢海外投资,组建本土新企,限制设备输华.澎湃新闻.2023-05-26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