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一封泛黄的书信,都是时光的切片。当指尖拂过那些斑驳的字迹,我们仿佛能听见八十多年前的枪炮与呐喊,看见滇缅公路上的烽烟与马蹄。
云南,这片曾作为中国抗战坚实大后方的土地,承载着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抗日将士的遗书里,“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悲壮誓言力透纸背;爱国志士的手札里,奋勇杀敌、自强不息的浩然正气跃然纸上;抗日县长那封不卑不亢的特殊回信,字字千钧,尽显中华儿女的铮铮铁骨……这些散落在书信里的记忆碎片,是历史低沉的私语,更是民族不屈的脊梁。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海内外中华儿女争先投入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中。
云新闻联合云南省档案馆推出“档案书信里的云南抗战”特别策划,从尘封的纸张里回望滇西抗战,在字里行间触摸那段永不褪色的热血岁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伟大抗战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今天我们重温一封推动云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信笺——《朱德致龙云信》。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8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当时,中共中央和云南地方党组织争取和团结以龙云为首的云南地方实力派共同抗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引领下,云南各族人民迅速掀起抗日救亡的滔天巨浪。值得一提的是,龙云能够成为坚定的抗战人士,与朱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龙云
1937年8月9日上午,龙云到南京参加国民党最高国防会议。他坐飞机从昆明飞往南京,飞到西安上空,因为飞机要加油,便暂时着陆西安。龙云刚在休息室里坐下,当时的陕西省主席蒋鼎文便告诉他:中共的几位负责人也要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已在此等候,能否让他们搭乘飞机一起去?
龙云问是哪几位,蒋鼎文告诉他是朱德、周恩来和叶剑英。龙云没有丝毫犹豫,爽快地答应道:“我与周恩来先生虽未曾谋面,但朱德和叶剑英两位却是我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时的同窗好友,上下届之分并不影响我们的情谊,一同前往南京,何乐而不为呢?”
1937年8月9日,朱德、龙云同机前往南京参加最高国防会议时在飞机上交谈。
于是,朱德、周恩来、叶剑英和龙云四人同机飞经武汉。在去南京的途中以及在南京期间,朱德利用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及滇军任职的经历,与龙云拉近了距离。只要一有机会,朱德就和龙云宣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团结御侮的决心。
一天晚上,在南京汤山,朱德、叶剑英和龙云一起散步。三人回顾了云南讲武堂学生在讨袁护国战争、北伐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朱德深情地嘱咐龙云,恳请他务必转达给远在昆明的讲武堂同窗们,要他们继续发扬滇军护国靖国的英勇传统,紧密团结,共同面对国家危难,坚定为国捐躯的信念。朱德的慷慨陈词令龙云深为感动。
据1937年8月23日解放前的原《云南日报》报道,龙云于8月22日上午返回昆明,当即召集云南军政负责人会议,号召云南军民为争取民族生存而战。龙云在很短时间内,改编滇军,组建起第60军,由卢汉任军长,并从法国购买了先进武器。之后,周恩来又安排中共中央南方局和中共云南省工委通过多个方面的渠道继续做龙云的思想工作。
1938年4月22日至5月18日,第60军在台儿庄周边禹王山一带与日军浴血奋战27天,重创日军第五、第十师团。1938年8月21日,远在华北敌后战场指挥抗战的朱德致信龙云,盛赞滇军在抗战中的功绩,坚定其抗战信心。
朱德致函龙云的手迹
志舟兄勋鉴:
南京晤面,匆匆一年,时深系念。
弟自去岁奉命出征,驰骋华北原野,与敌大小七百余战,徒以戎马倥偬,无暇致候,实深歉仄。此次驱寇虏于河滨,因渡河来后方一视,得便寄书吾兄,衷心良感无上快慰,借此并向久别之云南父老兄弟表示崇高之敬意。
近年来,云南在吾兄领导下已有不少进步。抗战军兴,滇省输送二十万军队于前线,输助物资,贡献于国家民族者尤多。敌寇猖狂,半壁河山受尽蹂躏,今后复兴民族之大业,有赖于动员西南、西北诸省之人力物力,继续奋斗。吾人以无比之代价,换取了宝贵之经验,以求得军事、政治、民运方面不断之进步,始能保证最后胜利之取得。在将来抗战中,在争取最后的搏斗中,云南将肩负更大责任,成为抗战的一个重要根据地。吾兄雄才大略,深信必能遵照委员长所指示之坚持长期抗战精神,发动群众,巩固其爱国热忱,发挥其救亡伟力,同心协力,缔创独立自由幸福之新中国,以符合著名革命发祥地——云南之光荣传统。
华北沉沦,日军烧杀奸掳,极尽人间之惨剧。此种野蛮残暴,虽遍阅古今中外历史,亦难有其匹,其阴险之目的,直欲将我五千年优秀民族绝灭于地球之上。然日军愚昧估计,每多谬误,其残暴适足以增加我团结力量,其恶毒只能更强固我抗战之勇气与决心。
一年来抗战,我各方面工作,均有长足发展:灵活而机动的运动战术之运用,游击队之到处涌起,民众普遍参加组织、协助军队作战,民选政权在收复区域之广泛建立;政府与人民,打成一片;军队与人民,溶为一体。凡此种种,都能保证吾人创造许多华北抗战根据地,打击敌人,迫其屡次改变其作战计划,并局限其统治于几条铁路线及少数城市,使收复华北、收复一切失地的事业,都呈露无限希望与广大前途。
抗战以还,虽敌寇内部危机加剧,国际地位愈陷孤立,但其在华冒险图逞之野心,将必有加无已。更艰苦而光荣之历史任务,落在吾人之肩上——吾民族之解放,全世界之和平,皆有赖于此一战。抗战无论如何,必须坚持到底;团结无论如何,必须巩固扩大。全国同胞抛却过去旧嫌宿怨,合亿万人之心为一心,本“抗日高于一切”之原则,努力做去,则胜利自然在危难中、险阻中获得。专此布达,即致
敬礼!
弟 朱德谨上
八月二十一日
收到信后,龙云备受鼓舞,他当即表示:“滇省原为贫瘠之区,但国事如此,誓以将政府历年所蓄及民间所有公私力量,悉数准备供应国家而无怨言。”此后不久,第60军组建为第一集团军,先后参加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和赣北战役等战役,转战大半个中国。龙云还主动请缨,修筑滇缅公路,打通国际通道。
龙云检阅部队
在抗日战争期间,滇军出兵42万余人,占全国总兵力的十分之一左右,其中伤亡超过10万人。他们参与了包括台儿庄战役、中条山战役和徐州会战在内的众多重大战役,为保卫国家和民族独立而英勇奋战,对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62年龙云逝世,周恩来充分肯定了龙云一生中的三大功绩:反蒋、抗日、联共。
这封信,不仅是两位军人在国家危难之际的肝胆相照,更是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团结一切力量共同御侮的有力见证!它精准地鼓舞了云南的抗战热情,指明了持久抗战的方向,为云南成为抗战重要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客户端
编辑:肖金兰
更新时间:2025-08-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