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愚叟闲谈
小时候,我总觉得人嘛,就得热热闹闹的。有啥开心事儿,忍不住就想告诉全世界。哪怕是刚买了几个新裤衩,都想着拍两张照发个朋友圈,寻思着万一能收获几句夸奖,心里那点小自豪感就跟泡泡糖似的越嚼越甜。但你要问我现在怎么想的,我会压低声音和你说:“孩子,大多数微信好友,其实都很少发朋友圈,里面大有文章。”
我今年55了,混了半辈子社会,到现在才慢慢看明白,微信里那些始终不爱发朋友圈的人,十有 八九属于下面这四类。我身边真实的例子还有的是,不信你听我说。
第一种人:生活太丰富,朋友圈装不下
讲个碎事儿。去年的时候,我哥们老范突然邀请我们去他家吃饭。他平时沉默寡言,微信圈一年才动一次,还都是换头像那种。我怀着好奇,边扒拉菜边随口问:“范哥,你都忙些啥?咋也不发点啥?”
范哥擦擦嘴,淡定地说:“你看我发啥呀?儿女结婚生娃,三世同堂;退休后还跟老伴儿一起学画画、钓鱼、旅游;孙子天天叫我嗨(爷爷)......这些事儿发出来,那朋友圈不得炸锅?我怕麻烦,而且这些美好只想留在咱家里边。”
后来,他给我翻了一叠厚厚的相册,全是生活琐碎,笑声比朋友圈里的点赞还真切。人生啊,有些精彩无需炫耀,自己跟亲近的人分享就足够了。当你生活太充实,反而懒得用朋友圈“报备”幸福,这种人,我见得太多。
第二种人:性格内向,习惯独处
说起性格内向,早年单位有一位会计赵姐就是典型。单位聚会,大家劝她发个合影留念,她总是摇手:“咋整那么虚头巴脑的,一堆点赞,看着累。”她喜欢安静,出门旅行带着日记本,偶尔拍几张照片,没事儿就写写心情,和闺蜜喝茶才会聊点家常。
你给她发微信,她能回你一个“嗯”,但从不主动晒大事。她心里明净,把所有喜怒哀乐自己消化。后来她说:“朋友圈本是个热闹场所,对我这种人来说只是背景音,我更喜欢静下来的感觉。”生活中像她这样的人,多得是,从不热衷社交,安于自我世界。
第三种人:经历沧桑,学会谨慎低调
这里面最多的,就是经历过风雨的“ 老江湖”。我姨父就是一号人物。年轻时开厂创业,红极一时,朋友圈那会发得飞起。可后来遇到经济危机,一夜之间啥都没了。再爬起来,他学乖了——微信头像换不少,但从不发圈。
他说:“以前觉得朋友圈能给我撑门面,如今才知道,扎扎实实活着才是头等大事。不招惹妒忌,不给自己树敌。”去年清明节我给他发信息问候,他不到十分钟就回了句“谢谢,别客气”,没多言半句。他变得比以前安静多了,人也低调。
这类人一般吃过亏、走过烂路,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们不愿再让对自己的闲言碎语在网络场里泛滥。朋友圈成了隐身衣,只留最靠得住几个人交流。
第四种人:压力太大,无暇表达
有个邻居,李姐,开便利店十几年。虽说加了微信,但每次见她屏幕还停留在“收款码”页面。她说:“每天都有账,孩子在外地,公公卧病在床。哪有时间拍照发圈?有空还不如睡一觉。”
她的朋友圈呈现一种“白茫茫”的状态,偶尔冒出一次消息,也是转发招聘启事,平铺直叙。现实生活有太多琐事,哪有闲情逸致去分享心情?我问她不发朋友圈会不会觉得孤单,她说:“和朋友视频聊聊,比点点赞靠谱。只要心里有陪伴,再多人点赞也没啥意义。”
很多人都不是不想表达,而是真的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朋友圈成了奢侈品。
最后我要说,“不开屏,不发圈”,其实透露着人的真实状态。想炫耀的久了会疲惫,浑身事儿的懒得理,大风浪后只图低调,忙碌奔波的一心只顾活着。而年龄越大,越能体会其中的滋味。朋友圈其实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全部,更多时候,仅仅是生活的一小片窗户。
所以,当你发现微信上那些久不发朋友圈的朋友,别轻易给他们贴标签。因为他们很可能正经历着你无法想象的故事,或者早已习惯独自享受一份安静的生活。不管是哪一种人,坚持做自己才最重要。最后,祝你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世界,无论是在朋友圈里,还是在生活里。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