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叛逆,更年期妈妈的情绪失控,却在生日一天和解了

孩子叛逆是助我成长

孩子上初中的那一年,像是生活突然按下了快进键,又猝不及防拧错了频道,曾经温馨和睦的家,渐渐被焦虑与沉默填满。他退出了坚持多年的学校乐团,那把陪伴他走过无数个周末的小提琴,蒙了尘般靠在角落,曾经每天雷打不动的练琴声,换成了游戏里的音效与敲击键盘的哒哒声;从前到点就睡、不用我多操心的乖孩子,成了深夜里屏幕前的“守夜人”,常常凌晨一两点房间还亮着微光,而我,也从最初的耐心劝说,慢慢演变成歇斯底里的生气——为他熬红的双眼生气,为他荒废的琴技焦虑,为他上网课偷偷摸鱼暴躁,一次次沟通无果,一次次情绪爆发,矛盾终于在一个深夜彻底激化。


那天凌晨一点,他房间的灯依旧亮着,键盘敲击声断断续续传来,我强压的怒火瞬间失控,推门进去就关掉了他的电脑。“你到底要疯到什么时候?白天上课睡觉,晚上熬夜打游戏,琴不练、作业不写,你以后想干什么?”我指着屏幕嘶吼,声音里满是崩溃。他猛地站起来反驳,眼神里全是叛逆与倔强:“我不用你管!你除了骂我还会什么?练琴是你逼我的,上学也是你催的,我连玩会儿游戏都不行吗?”争吵像失控的火焰,烧尽了最后一点耐心,他摔门躲进房间,我站在客厅里,看着散落一地的情绪,突然觉得疲惫到极致,那一刻,我选择了最极端的“放弃”。


我开始刻意回避他,回家后要么躲在自己房间不出来,要么寥寥几句敷衍了事,连眼神都不愿多停留,像是在逃避一个解不开的难题。更冲动的是,我翻遍了朋友圈和视频号,把从前记录他练琴、获奖、日常点滴的视频全删了——那些曾让我反复翻看、满心骄傲的片段,彼时竟成了刺痛我的存在,删完的瞬间,心里空落落的,却又带着一丝扭曲的“解脱”,仿佛删掉这些,就能暂时逃离育儿的焦虑与挫败。甚至在他14岁生日那天,被负面情绪裹挟的我,亲手遗忘了这个对他而言无比重要的日子。


那天我下班回家,钥匙插进锁孔却转不动,门内传来他带着委屈与失落的声音,没有歇斯底里的指责,只有轻轻的一句“你别进来了,我以为你根本不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愣在门外,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了一下,隔着一扇薄薄的门,我们进行了一场迟来又深刻的对话。他说,其实他知道自己沉迷游戏不对,也知道我生气是为他好,只是不知道该怎么控制自己,更不知道该怎么和我沟通;他说,我以为的“放手”是解脱,于他而言却是被抛弃的孤独,哪怕我不再为作业、为游戏苛责他,哪怕只是在生活里多问一句“今天冷不冷”“晚饭想吃什么”,他也觉得自己是被在乎的。


班主任之前找我谈过话,反复叮嘱“只管生活,放下期待,减少矛盾”,可我却在践行的过程中,彻底跑偏了方向,把“放下期待”变成了“放下关爱”,把“减少矛盾”变成了“刻意逃避”,连我自己都没察觉,那份曾经满得快要溢出来的母爱,正在日复一日的敷衍里慢慢褪色。无数个深夜,我翻看着手机里孩子小时候的照片,看着那个会奶声奶气喊我“妈妈”、会主动把画好的画塞到我手里、会黏在我身边叽叽喳喳分享校园趣事的小男孩,眼泪总是控制不住地往下掉。我一遍遍问自己:那个乖巧懂事、眼里有光的孩子,到底去哪儿了?我也一遍遍追问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到底是什么?以前哪怕工作再累、压力再大,一想到回家能看到孩子的笑脸,就觉得浑身都有了力气,可如今,家成了让我窒息的地方,我却找不到出口。


直到某天,偶然听到赵磊老师的分享,那些戳中人心的话语,像是一道惊雷,瞬间惊醒了浑浑噩噩的我。我才猛然明白,不是孩子变“坏”了,也不是那个乖巧的孩子消失了,而是我停在了原地,从未跟上他成长的脚步。他早已不是那个需要我全方位掌控、事事依赖我的孩童,他长成了有自己思想、自己主见、自己情绪的少年,有了属于自己的小世界,而我却始终用过去的老经验束缚他,用固有的标准要求他,用“作业写完了吗”“游戏快结束了吗”这样冰冷又功利的问句,代替了“今天在学校开心吗”“有没有想和我说的趣事”的温柔关切,把本该温暖的陪伴,变成了充满压力的催促与指责。


我总以为,养育孩子是我单方面付出、他被动成长的旅程,却忘了,孩子的每一次“叛逆”,其实都是在变相提醒我成长。他抗拒我的管控,是在告诉我该学会放手,给他足够的空间;他沉默不愿沟通,是在告诉我该放下家长的架子,学会倾听他的心声;他因我的忽视而委屈,是在告诉我该重新学习如何去爱,如何平衡期待与包容。这一年多来,我困在“为人母”的焦虑里,反复纠结于孩子的表现,却忘了关照自己的内心,更忘了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直到把自己和孩子都逼到了角落。


今天,我终于决定卸下固执与逃避,学着和过去的自己和解,也学着重新接纳孩子。往后,我会放下对孩子的过高期待,不再纠结于他是否考高分、是否听话懂事,而是接纳他本来的样子,允许他有小缺点,允许他偶尔犯错;我会放下那些陈旧的教育执念,不再把“管”当成爱,而是把“懂”当成连接彼此的桥梁,不再用质问代替关心,而是用耐心的倾听代替主观的评判;我会把藏起来的关爱重新找回来,在生活的细微处给予他温暖,早上多问一句冷暖,晚上陪他聊会儿天,他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手,他想独处时安静守护。


原来,孩子的叛逆从来不是一场针锋相对的对抗,而是一场温柔又深刻的救赎。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逼着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逼着我学会反思与改变,逼着我从一个停滞不前、只会焦虑指责的妈妈,慢慢成长为一个更成熟、更包容、更懂得爱的大人。从前我以为,是我陪着孩子长大,如今才懂,是孩子借着成长的契机,带着我一起修行,让我找回了生命的温度与意义。往后余生,我想牵着他的手,不再做那个追在他身后不停催促的人,而是做与他并肩同行的伙伴,陪着他走过青春里的迷茫与彷徨,也借着他的光,成为更好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育儿   青春期   叛逆   更年期   情绪   生日   妈妈   孩子   焦虑   作业   房间   期待   游戏   耐心   从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