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南宁的路边,你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南宁老牌知名高档酒店、酒楼,比如邕江宾馆、南宁肥仔、金大陆海鲜世界等,开始在路边摆摊了。他们在路边搭个临时帐篷,就开始向市民们售卖大家平时只能去他们店里才能吃到的菜。
▲菜的价格嘛也比在酒楼里要便宜。
这个现象,其实明哥几年前就写过了,老是写没啥意思。那么我们就换一个,经常出现在某乎、某球上的故事吧。
美国“大萧条”的前夜
话说在1929年美丽国“大萧条”前的一个月,当时的美丽国活脱脱就是纸醉金迷的天堂。汽车、电话、自来水等先进设备进入了每个中产家庭,股票更是当时美丽国人最为热衷的投资方式。大家一窝蜂地涌向华尔街,即使兜里没钱,借钱都要炒股。而且股价蹭蹭上涨,赚钱如同在地上捡钱一般容易。
▲在当时的老美人群中,不炒股就是跟不上市场潮流。
而在当时美丽国内的各大企业正处在全面招人的大扩张时代,当时的美丽国老板们普遍认为股市正处于继续爬升阶段,这是老美一战后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周期,他们信心满满地扩产能,大肆招人在。当时的华尔街上,一些掌握资源、消息灵通的内部人士,也在大肆吹捧美国股市,很多人在股市中挣了大钱,并把挣来的钱再次高杠杆投入股市。
这个时候,却有一个“蜈蚣天敌”站了出来说美国股市要“崩盘”。而她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是,她发现她的客户正在变少,老板给的小费正在缩水,因此美丽国经济早晚要“拉闸”。
▲结果她把自己的观点,让当时的人都笑了。
他们觉得“蜈蚣天敌”能有华尔街里的精英更懂经济?纷纷对她的言论嗤之以鼻。后来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1929年10月,从“黑色星期一”、“黑色星期二”一直到“黑色星期四”。美丽国的股灾迅速引爆了美丽国经济,美丽国经济“大萧条”时代来临。
后来有经济学家去问她,为何能够精准预测美丽国的经济“崩盘”?她只是平静回答,因为她那年的收入比上一年少了70%,说明当时的美国中产们已经没钱消费了。
这个故事后来被经济学家们称之为“灰色产业能最直观反映经济状况”的结论。虽然明哥看完这个美丽国“蜈蚣天敌”的故事,感觉瞎编的成分较大,但不影响其中的一个经济学逻辑:最接近现金流的人,能最先感受到经济变化。如果连他们都吃不饱饭了,那说明社会上的资金链、现金流真的很紧了。
而什么样的人最接近现金流?毫无疑问是像餐饮、娱乐、服务行业的人,他们的业务几乎都是现结。
酒楼路边摆摊是自救
同样的故事在东方也有案例。说的是90年代珠三角制造业崛起,大量制造业老板手里有了闲钱。
所谓“饱暖思淫欲”,手上钱多了的老板们自然就想着消费。先是90年代的中山、广州番禺,“二奶村”、“小三楼”比比皆是。
▲早在80年代,中山的房子就有窗式空调了,当时什么人能住不言而喻。
到了后来,东莞的服务行业强势崛起,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即使后来这条产业链被扫掉了,可又在不久之后,在惠州的淡水慢慢恢复元气。
说了这么多,其实无非就是说,只要社会上的现金流充足,这类“擦边”行业的需求始终是存在的,不会被人为因素干扰,就彻底消失不在。如果这个行业整体消失了,那一定不是行业的问题,而是经济的问题。
接着我们回过头来说高端酒楼跑去路边摆摊这件事。但凡你认知正常一些,都不应该得出,这是酒楼们在“创新”、“降维打击”、“接地气”一类的结论。
毕竟高端酒楼,每年要支付高额的房租,还有水电费、人员工资等刚性成本支出,放着好好的店面生意不做,跑去路边摆摊,这老板不是脑子进水,就是纯纯“嗦嘿”。
在高端酒楼消费,一是看环境,二是享受服务,三是商务接待。如果把这些需求全部排除,单纯论味道、论价格的话,这些酒楼里的菜跟路边的苍蝇小馆去卷价格,到底有什么优势?你成本都没人家低,价格还能得低得过别人?
如果你做高端酒楼的要去路边摆摊,那你干嘛还要去租那么大的场地,消耗那么大的运营成本?直接三五个人在路边搭个帐篷就行。去路边摆摊不是显得老板很傻?
▲如果路边摆摊的钱那么好挣,不如干脆关店,直接路边摆摊好了。
而至于部分官媒采访来的数据,什么南宁某星级酒店路边摆摊,摊点一年营业额700万元以上。这个数据换算下来,1年365天,1天营业额能达到19178元。按照客单价20元/份算,平均一天卖959份。
如果这个数据不是吹牛批的话,那这个摊位的商业价值几乎快赶上一个顶流街边店了。可能连街边店都没有这个流量,必须得是网红店才行。知道你这摊位这么挣钱,难道就没人惦记上?能让你这么顺利天天在那摆摊?
▲如果官媒给的这个数据靠谱,那就不用开店了,大家都去摆摊吧。
除非明哥看到该酒店的财务表表,否则绝不相信这个数据。假设,这酒店摆摊的经营能力这么强的话,那上边就不用给它输血了。让这酒店自己拉一票团队,去摆摊自给自足已经绰绰有余,甚至还能挣到大钱。
有一阵子,不是鼓励体制内人员“下海”创业嘛。如果创业真有这么好干,怎么现在体制内人员“下海”这就没声音了?
所以,明哥认为,高端酒楼摆摊只是当下餐饮行业的自救行为,被现金流逼得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尝试去路边摆摊。好歹能收一些现金流回来,如果死守着店面,大概率只能关门歇业。
写在最后
最近实在没什么表达欲,写得太多太直接,貌似也并不讨官方的喜,反而还要被神秘力量限制,明哥也就懒得说太多了。
总之,判断经济冷不冷,不能只看数据和报表,你得看还能不能收到现金。如果连最接近现金流的行业,都开始放下身段,接上地气的时候,这个大概率是好不了的。
那不好的时候,咱们可以不说,大不了闭嘴,但你不能拿出来“丧事喜办”,羞辱大家的智商吧?
更新时间:2025-07-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