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刷牙” 是错的?医生叮嘱:过了 60 岁,最好改掉 4 个刷牙习惯

很多人习惯把刷牙当作早晚的固定任务,觉得只要一天刷两次就算完成了口腔清洁。但医生提醒,过了60岁,如果还照搬年轻时的刷牙方式,可能会让牙齿和牙龈悄悄出问题。随着年龄增长,口腔环境和身体状况都在发生变化,刷牙方式也需要做出调整。

不少老人常说:“我牙齿松了,是因为老了。”其实,这未必全是自然衰老的原因。长期不当的刷牙方式,往往是加速牙龈退缩、牙根暴露的“幕后推手”。

很多人还保持着用力横刷的习惯,觉得越用劲越干净,但对脆弱的牙龈来说,这种方式更像是一种“损伤”。牙龈一旦萎缩,牙齿支撑力减弱,牙根裸露,不仅酸软,还容易出现牙周炎。

除了刷牙方式,刷牙时间点也值得注意。许多老人仍然坚持“早晚刷牙”,但医生更强调,睡前的刷牙要比早晨更重要。

因为夜间唾液分泌减少,细菌繁殖更快,牙齿长时间被细菌包围,容易形成牙结石或龋齿。如果只是早上刷得很干净,晚上却忽略,等于给细菌留了一整夜的空档。对于已经有牙齿松动或牙周问题的老人来说,这种影响会更明显。

另外,过了60岁,很多人牙齿不再齐整,出现缺牙、假牙,或者牙齿间隙变大。如果还是用和年轻人一样的大颗粒牙膏或者硬毛牙刷,往往清洁不到位,还可能划伤牙龈。

医生建议,这个年龄段的人,最好改用软毛牙刷,并且根据牙缝大小,适当借助牙线或冲牙器来清理残渣。单靠牙刷,往往难以把食物残渣彻底带走,久而久之容易引发口腔感染。

再者,刷牙时间长短同样关键。很多老人习惯性地草草刷十几秒,嘴里感觉清爽就结束。但真正有效的清洁,需要坚持两到三分钟。尤其是后槽牙、舌侧面,往往是细菌的藏身之处。刷牙时只顾前排牙齿,看似干净,其实隐患依旧存在。长久下来,这些“盲区”就成了口腔疾病的高发点。

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细节,就是刷牙力度。随着年龄增加,牙龈血管变得脆弱,稍微用力过猛就容易出血。

很多人看到牙龈出血,反而减少刷牙次数,以为这样能保护牙齿,实际上恰恰相反。出血往往提示牙龈已经发炎,更需要正确清洁。如果继续因为害怕而不刷干净,炎症只会进一步加重。

不少老人还会有一个习惯,刷牙时只顾牙齿,忽视了舌苔。其实舌苔上的细菌同样不少,如果不清理,口腔异味、细菌滋生的风险都会增加。尤其是有假牙、活动义齿的老人,更容易在舌面、牙龈沟里堆积残渣。每天刷牙时轻轻刷一刷舌面,配合漱口,才能真正保持口腔清洁。

有的人喜欢在饭后立刻刷牙,觉得这样可以及时清理食物残渣。但医生提醒,刚吃过酸性食物或水果时,牙釉质处于相对“软化”的状态,如果立即刷牙,容易造成磨损。更科学的做法,是饭后先用清水漱口,等半小时左右再刷牙。这样既能清洁,又能减少损伤。

对于行动不便、手指灵活度下降的老人来说,普通牙刷有时很难坚持到位。可以选择电动牙刷,力度相对均匀,震动频率也更利于去除牙菌斑。但要注意刷头的软硬度,避免选择过硬的刷毛,否则仍然会伤害牙龈。

刷牙其实是一件细水长流的小事,年轻时随便应付也许问题不大,但上了年纪后,口腔组织更脆弱,每一个小细节都会对牙齿健康造成影响。很多老人因为忽视这些细节,最后不得不依赖假牙,饮食受限,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如果能早些调整习惯,就能避免走弯路。

不少老人还喜欢用盐水漱口,觉得这样能杀菌护牙。但医生指出,高浓度的盐水可能刺激口腔黏膜,长期使用反而加速牙龈萎缩。对老年人口腔来说,更合适的是温水漱口,或者选用适度含氟的牙膏,这样既能帮助清洁,又能减少牙齿脱矿。

更需要提醒的是,许多老人忽视了定期检查。牙齿不像其他器官,出现问题时往往没有明显疼痛。等到牙齿松动、咀嚼困难时,往往已经进入牙周病的中晚期。

如果能结合规律的牙科检查,很多潜在的隐患可以提前发现。医生清理牙结石的过程,看似普通,却能有效延缓牙龈萎缩,对保护牙齿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过了60岁,口腔环境比年轻时更脆弱,不仅需要坚持刷牙,还要改掉旧习惯。刷牙的次数、时间、方式、工具,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与其说是“早晚刷牙”,不如说要学会科学刷牙,才能真正保护好牙齿。牙齿健康,吃得下,咀嚼顺畅,生活质量才能保持。对老年人来说,刷牙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习惯,而是与健康息息相关的重要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养生   早晚   习惯   医生   牙齿   牙龈   老人   口腔   细菌   清洁   残渣   方式   牙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