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刚过,香港金融圈就被一则重磅消息炸翻了天。
10月9日,汇丰控股与恒生银行联合公告,汇丰亚太计划以协议安排方式将恒生银行私有化,这个扎根香港近百年、上市53年的老牌银行,即将结束公开交易历程。
这桩涉及1062亿港元的交易,不仅是香港近年最大规模的并购案之一,更让香港银行业整合的话题再度成为焦点。
让市场吃惊的是汇丰给出的报价,每股155港元,比恒生银行过去3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116.5港元足足溢价了33%,甚至超过了2022年3月以来的股价高点154港元。
要知道恒生银行上半年的日子并不好过,受香港房地产信贷质量下滑拖累,虽然营业收入达到209.75亿港元,同比增长3%,但股东应得利润却暴跌30.46%,只剩下68.8亿港元,每股盈利也降了34%。
更棘手的是,它的不良贷款率已经飙升到6.69%,创下十年新高,光是计入信贷减值的香港商业房地产贷款就有250.12亿港元,比去年底多了52亿港元。
这样的业绩表现,却能拿到1.8倍市账率的估值,远超香港同业0.4倍的中位水平,难怪香港金融市场普遍觉得这个报价偏高。
但在外资银行业务总监陈军看来,这背后藏着汇丰的深谋远虑。
近年来汇丰一直在把资源向亚洲、中东这些高增长市场倾斜,拿下恒生这个拥有250多个香港服务网点的本地巨头,能快速形成业务协同效应。
而且只有给出足够诱人的溢价,才能让持有剩余36.64%股份的小股东愿意投赞成票,毕竟私有化需要法院会议上75%以上的赞成票才能通过。
汇丰为这桩交易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按照计划,它要动用内部资金支付全部1062亿港元对价,这会让其普通股权一级资本充足率(CET1)下降125个基点,从6月底的14.6%跌到警戒线附近。
为了把资本充足率拉回14%-14.5%的目标区间,汇丰不得不宣布未来三个季度暂停股票回购,这直接引发了西方投资者的抛售潮。
截至10月13日下午,汇丰股价已经跌到101.7港元,较公告发布时跌了超过7%。
有意思的是,不同市场的投资者反应截然不同。
西方投资者盯着股票回购暂停的短期影响,纷纷把资金转向其他回购力度大的银行股;而亚太地区投资者更关心长远收益,想知道两家银行整合后能不能带来超预期的业绩增长。
汇丰集团行政总裁艾桥智倒是信心十足,直言相比股票回购,私有化能给股东创造更大价值,这和集团聚焦亚洲的整体策略完全一致。
其实早在公告发布前,汇丰已经开始为整合铺路了。
过去一个季度,汇丰伦敦总部的企业信贷和特殊信贷部门员工一直在帮恒生联系全球同行,撮合出售超过30亿美元的房地产不良贷款组合。
要知道恒生的香港商业房地产贷款总额高达1240亿港元,这些不良资产就像“包袱”,不甩掉很难轻装上阵搞业务协同。
很多人担心恒生这个香港本土品牌会消失,不过汇丰已经明确表态,私有化后会保留恒生的独立持牌银行身份,企业管理、品牌和分行网络都维持不变。
这意味着香港市民熟悉的恒生分行还在,账户和服务也不会受影响,只是恒生客户未来还能额外用上汇丰的全球金融服务。
对于这桩交易的未来,香港二级市场基金经理朱晓超给出了更长远的判断:保留恒生独立运营的安排,其实是给汇丰留了后手。
要是将来整合顺利、业绩爆发,不排除汇丰会把恒生重新分拆上市,到时候就能赚一笔可观的股本增值。
目前这桩交易还没完全敲定,需要过法院会议、股东大会和香港高等法院三道关,预计要到2026年上半年才能完成。
但无论结果如何,这宗千亿级别的私有化案已经给香港银行业敲响了警钟,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和区域市场变化的双重冲击下,通过整合实现资源优化,或许会成为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的选择。
而扎根香港近百年的恒生银行,也即将在汇丰的版图里,开启新的发展篇章。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