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

编辑 |拾花不拾遗
带新人做游戏竞品分析,发现不少人一上来就堆数据。
什么下载量、收入曲线、榜单排名列了满满一页,最后结论还是“竞品很成功我们要学”。
这种报告扔垃圾桶都嫌占地方。
竞品分析不是做数据摘抄,得带着问题去找答案。
就像医生看病,总不能光说病人心跳多少体温多少,关键得说清他为啥发烧。

拿我们去年那个中度养成+挂机游戏出海项目来说,一开始团队也是对着数据干瞪眼。
后来我们把问题拆成三个:为啥在印尼的7日留存比竞品低15%?竞品A突然在菲律宾狂买量是不是藏了新玩法?他们上个月更新的离线奖励机制到底影响多大?带着这三个问题再去扒数据,结果完全不一样。
本来想当然以为是美术风格不对,结果玩家评论里全在吐槽“挂机8小时收益还不够升一级”。
你看,方向搞错了,后面做得再多都是白搭。

现在的新人做竞品分析,最爱干的就是把AppAnnie和SensorTower的数据往表里一填,然后说“竞品收入高所以我们也要学”。
这俩工具各有各的坑。
AppAnnie的优势是覆盖国家全,能看到一些小市场的趋势,但它的收入估算偏差能到30%。
SensorTower在欧美市场的数据准头高,但东南亚这些新兴市场经常漏统计。
上次我们发现某竞品在马来西亚的下载量突然暴涨,AppAnnie显示是自然增长,SensorTower却说是买量导致,最后一查才知道是当地运营商预装的结果。

所以说,工具只是参考,真信哪个都得栽跟头。
真正有用的分析得把几个维度串起来看。
就像拼图,下载量是一块,版本更新是一块,玩家评论是一块,广告素材又是一块。
去年《无尽对决》在东南亚突然搞起斋月活动,当时我们光觉得是本地化操作。
后来把他们的版本更新日志、Reddit玩家讨论、甚至菲律宾快闪店的照片都扒出来,才发现这是套组合拳先用节日活动拉留存,再靠线下活动推新英雄,最后配合“本地传说皮肤”的广告素材买量。

这种联动策略,单看任何一个数据都发现不了。
说到玩家评论,很多人就是看看评分,最多摘几条差评。
其实这里面藏着金矿。
我们用AI工具把竞品近三个月的评论都爬下来,打标签的时候发现“匹配机制”和“肝度”是高频词。
本来想跟风做个“公平匹配”,后来仔细一看,差评里80%来自段位前5%的玩家。
这就有意思了,说明普通玩家根本不在乎这个,是核心玩家在发声。

如果盲目改匹配,反而可能丢了大众市场。
所以说,看评论不光要看说了什么,还得看是谁在说。
ASO这块水也挺深。
之前我们用AppTweak导出竞品关键词,发现他们“离线挂机”这个词排名一直在涨。
本来想赶紧把我们的标题也加上,后来对比了下搜索量和转化率,发现这个词虽然热度高,但带进来的用户付费率比平均值低20%。
搞了半天,这是个“引流词”不是“转化词”。

最后我们选了个搜索量稍低但付费率高的“放置养成”,效果反而更好。
关键词这东西,不是抢热词就完事,得看ROI。
做全球化项目的话,本地化这块真是差一点都不行。
《苏丹的复仇》在中东能火,绝不是改个语言那么简单。
他们连什叶派和逊尼派喜欢的颜色都分开设计,女性角色戴面纱,斋月期间还搞特殊活动。
反观有些游戏,直接把国内版换个语言就上线,结果在中东因为出现猪的形象被狂刷一星。

壳木游戏那个CEO说得对,“味道不对,数据马上就给你脸色看”。
现在我们做新项目,宁可多花点钱请当地顾问,也不敢想当然了。
AI这两年确实改变不少事。
之前分析玩家评论,三个实习生加班加点搞三天才整理出痛点矩阵。
现在用大模型跑一遍,两小时就出来了,还能自动区分核心诉求和边缘吐槽。
不过AI也不是万能的,上次它把“肝”翻译成“liver”,差点让我们以为玩家在抱怨游戏伤身体。

所以说,机器处理完还得人工再过一遍,不然闹笑话是小事,误导决策就麻烦了。
说到AI对游戏行业的影响,《逆水寒》那个智能NPC算是开了个好头。
他们让AI厂商在游戏里搞“竞技场”,玩家投票哪个AI更聪明。
这招挺妙,既测试了技术,又造了话题,还收集了数据。
但要说AI能完全替代竞品分析,我觉得还早。
毕竟数据是死的,人的直觉和经验有时候更准。

就像下棋,AI能算出所有走法,但选哪步还得看棋手的判断。
现在很多团队做竞品分析,厚厚一沓报告最后就扔角落里积灰。
其实关键是要形成闭环。
我们现在要求每个分析报告必须输出三个可执行动作,而且要写清楚“如果做了没效果,可能是什么原因”。
比如上次分析竞品的通行证系统,我们不光说要学他们的奖励梯度,还写了“如果付费率没提升,可能是我们的赛季主题不够本地化”。

这样下次复盘的时候就知道问题出在哪,而不是空喊“竞品策略不适合我们”。
做了这么多年竞品分析,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别迷信数据,也别轻视数据。
数据就像地图,能告诉你现在在哪,周围有什么,但往哪走还得靠自己判断。
有时候竞品的成功可能就是碰巧踩对了时间点,硬要复制反而会死得很惨。
就像去年那款《宠物吗喽》,靠桌面宠物玩法在国内爆火,但我们调研发现海外用户根本没把手机当桌面伙伴的习惯,硬抄肯定不行。

所以说,分析竞品不是为了成为别人,而是为了找到自己的路。
现在回头看,那些真正厉害的产品经理,做竞品分析就像侦探破案。
别人看到的是“这个人死了”,他看到的是“死者手里攥着半块饼干,说明凶手可能是送外卖的”。
这种洞察力不是靠工具堆出来的,得靠对用户的理解和对市场的敏感。
下次你再做竞品分析,不妨先把数据放一边,想想如果你是这个游戏的玩家,你会骂什么,会夸什么,会为什么熬夜答案往往就在这些细节里。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