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十大杰出君王,第一居然不是秦始皇?谁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出现过无数名垂青史的君王,有的开疆拓土,有的开创盛世,有的改革创新。

如果要论“千古一帝”,或许许多人会脱口而出——秦始皇。

他统一六国,开创新的制度,似乎无人能达到他的高度。

但如果细究历史,真的如此吗?

有一位君王,武功不输秦皇,文治远超汉武,治国之能可比唐宗宋祖,却常被后世低估。

他奠定了一个王朝三百年的根基,影响之深远,甚至让后来的统治者难以超越。

他究竟是谁?为何在历史评价中,他比秦始皇更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称号?

大禹——圣王典范

大禹这个名字,总是和治水连在一起。

当时黄河泛滥,百姓流离失所。大禹接过父亲鲧未完成的事业,改堵为疏,带着测量工具走遍天下。

十三年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疏通了九河,解决了洪水的问题。

这不仅是治水的胜利,更是组织能力的体现。

水患解决后,大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

他开创的“家天下”制度,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后世君王祭祀时,总要提到大禹的功绩,把他奉为圣王典范。

而从夏朝开始,中华文明又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演变,最终在秦汉时期形成了君主专制的大一统格局。

秦汉——君主专制

嬴政十三岁即位时,秦国已经很强大了,但他不满足于此。

在全面掌权之后,秦始皇用十年时间先后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他在一统天下之后,废除了分封制,设立了郡县制;还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并且修驰道,筑长城。

这些措施把原本分散的六国真正融为一体。

不过他的手段太强硬,焚书坑儒,严刑峻法,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晚年时期,秦始皇开始追求不老之术,于是派徐福东渡寻找灵药,但是徐福踪迹全无,秦始皇也没能实现不老的梦想。

秦始皇在位期间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之后的君王也一直在沿用,而“皇帝”这个称号也从秦始皇时期延续了两千年。

不过秦朝只存在了十五年就灭亡了,紧随其后的,是第一个长治久安的大一统王朝——汉朝的悄然孕育。

汉朝的建立者是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

刘邦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市井之徒,后来才在秦末乱世中脱颖而出。

楚汉相争时,他屡战屡败,但总能东山再起。

关键是他会用人,萧何管后勤,张良出谋划策,韩信带兵打仗,各尽其才。

刘邦建汉之后,他总结秦朝的教训,践行黄老之术,轻摇赋税。

虽然他处死韩信、彭越这些功臣时毫不手软,但对老百姓还算宽厚。

刘邦临终前立下“非刘氏不得封王”的规矩,为汉朝四百年基业奠定了基础。

而他的儿子刘恒,继位后也将黄老之术一直践行着。

刘恒能当上皇帝纯属意外。

吕后死后,大臣们要找个容易掌控的皇帝,就看中了这位代王。

没想到这个看似温吞的代王,却藏着常人看不出的治国策略。

他减轻赋税,废除严厉的刑法,连自己的陵墓都要求从简。

有一次他想建个露台,听说要花百金,相当于十户中产之家的财产,立即就说不建了。

外交方面,刘恒对待匈奴采取和亲政策,避免了很多无谓战争的发生。

他在位二十三年,国库里的银钱数不胜数,粮仓里的粮食多的都发霉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治国之道,才成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不过刘恒可能没有想到,汉朝大一统的江山被终结那天,竟给华夏大地带来了长达几百年的混乱。

最后结束乱世的人,也开辟了全新的王朝。

隋元明——统一乱世

南北朝的战争打了几百年,最后被杨坚这个关陇贵族统一了。他建立的隋朝虽然短命,但贡献不小。

杨坚首创了三省六部制,这个官员架构一直用到清朝。他还开创了科举制度,给了寒门弟子改变命运的机会。

此外,杨坚还修建了大运河,把南北连成一体。

并且杨坚这个人很节俭,平时吃饭就一个荤菜,衣服破了补补再穿。

但他对贪官污吏毫不手软,连自己的儿子犯法都不轻饶。

可惜儿子杨广太能折腾,把他留下的家底败了个精光,隋朝三十八年就亡了。

不过隋朝的大运河,见证了首个跨民族大一统王朝——宋朝的诞生。

宋朝的建立绕不开陈桥兵变,陈桥兵变那年,赵匡胤三十三岁。

某天晚上他喝完酒之后倒头就睡,醒来就黄袍加身当了皇帝。

他解决武将专权的方法很巧妙,请老兄弟们喝酒,说担心他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不如交出兵权回家享福。

这就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重视文治,立下“不杀士大夫”的祖训。

宋朝的文化、经济在他手里蓬勃发展,但重文轻武的国策,也给后来的边患埋下了伏笔。

最终,两宋的繁华在蒙古铁蹄下戛然而止,蒙古帝国正在迅速崛起。

提起蒙古帝国,铁木真的名字一定绕不开。

铁木真九岁时父亲被毒害去世,十岁时,全家被部落驱逐。

就是这样一个落魄贵族子弟,最终统一了蒙古草原。

他创立的千户制、怯薛军,把松散的游牧部落变成了强大的战争机器,让蒙古铁骑横扫欧亚,最远打到多瑙河畔。

铁木真建立蒙古帝国后,被尊为成吉思汗,他用人不拘一格,不管是哪个民族的,只要有本事就重用。

虽说他在位期间手段有些残忍,但确实改变了世界格局。

但成吉思汗去世后,蒙古帝国也在渐渐消散,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全新的皇权体系。

这个体系的建立者,正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父母双亡后,他当过和尚,要过饭,二十五岁参加红巾军。

之后朱元璋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先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

建立明朝后,朱元璋严惩贪官,规定敛财六十两以上就要实行严酷的惩罚。

他还普查户口,丈量土地,兴修水利,让饱经战乱的中原恢复了生机。

但朱元璋晚年多疑,开国功臣几乎被杀光。

朱元璋去世后,他制定的各项制度,影响了明清两代的发展格局。

纵然是清朝最著名的康熙帝,在位期间,也借鉴了很多明代的制度。

康雍盛世

康熙八岁便登基,十四岁就开始亲政。

他在位期间全盘继承了明代的科举制,并且重用汉人进士。

他还擒鳌拜,平三藩,统一领土,驱逐沙俄,做出了许多耀眼的功绩。

康熙还精通满汉蒙藏多种文字,对西方数学、天文也有研究,经常和传教士讨论科学问题。

康熙在位期间六次“南巡”,既为视察河工,也为笼络江南士人,由此可见他的智慧。

康熙晚年时,因立储问题伤透脑筋,还曾两立两废太子,甚至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

但总体来说,他开创的康乾盛世,是清朝最辉煌的时期。

到康熙时期,大清王朝完成了由开拓到深耕的历史转折,康熙去世后,一位冷峻的改革先锋正带着蘸满朱砂的御笔,走向御书房。

雍正继位初期,为解决康熙朝遗留问题,雍正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摊入田亩,减轻贫民负担;实行“火耗归公”,遏制官员收敛钱财。

从百姓的角度来看,雍正确实算得上是一位好的君王。

不过雍正对兄弟们的处置狠辣也一直为历史所诟病。

但是对于有能力的官员,雍正一向很爱才,像田文镜、李卫这些人都得到了重用。

雍正在位十三年,国库从康熙末年的七百万两增加到五千万两,为乾隆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结语

回望这十位君王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处在历史转折的关键节点上。

大禹治水定九州,秦始皇一统天下,刘邦开创汉室基业,杨坚结束南北朝乱世,赵匡胤奠定文治江山,康熙开辟康乾盛世——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不过纵观历史,只有大禹一人才被称为圣王典范,所以大禹,确实担得起千古一帝的称号。

历史从不重复,但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

这些君王的治国理政,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毕竟,读懂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下,把握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0

标签:历史   君王   千古   大禹   雍正   蒙古   王朝   康熙   刘邦   盛世   帝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