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乎上,有这样一个提问:
感觉人际关系太累怎么办?
底下有这样一个回答:
人际关系的累,源于错把精力耗在了不值得的人身上。
生活里,我们常听见这样的话:
“远亲不如近邻”
“一家有事,百家亲戚帮忙”
“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
邻居和亲戚本就是我们人际关系的重要部分,但以下这两类邻居、三类亲戚,请尽量绕道走。
因为再怎么推杯换盏,也换不来他们的推心置腹。

自私到骨子里的邻居
网友@茉莉奶绿曾讲起一个故事:
她的隔壁邻居从来不肯花时间到户外去遛狗,而是每天早上和下午各放一次狗到走廊,任由狗狗在公共区域大小便。
网友每次出门,都能闻到走廊里散发出的难闻异味。
更让人困扰的是,柯基比较好动,经常跑来跑去,掉了很多狗毛。
每次网友一打开家门,风一吹,那些狗毛就直往屋里钻。
忍耐了一段时间后,网友实在忍无可忍,主动敲响邻居家的门沟通这件事。
没想到,邻居的态度嚣张跋扈,完全不当回事,仍旧我行我素。
无奈之下,网友只好在家门口装上了智能监控。
邻居再否认时,她就直接把监控视频发到了物业群里。
至此,两家彻底断交。
虽然后来邻居迫于压力,把狗笼子拿回了家,也不再放狗到走廊撒野。
但每次在楼道遇到网友,邻居都会黑着一张脸,态度十分冷淡。

自私自利的人,喜欢把自己的便利,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严重影响他人生活。
他们惯于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做些蝇蝇苟苟之事。
值得警惕的是,你的一再退让和好心包容,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助长他们贪得无厌的野心。
卢梭曾说:“敦厚温和的性情是产生于自爱,而偏执妒忌的性情是产生于自私。”
远离自私自利的人,才能避免受到污染,损耗自己的福德。

乱嚼舌根的邻居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邻居?
你不过是无聊时吃颗话梅,来串门的邻居转头就到处说你怀孕了,说得有鼻子有眼;
你只是做了自由职业者,在家处理工作,对门邻居就对着其他住户嚼舌根,说你 “年纪轻轻就好吃懒做,连班都不上”;
你跟异性朋友只是在家门口多聊了几句,楼上大妈看到后就添油加醋,到处说你 “私生活不检点,经常带陌生人回家”。
作家乔叟曾说:“愚者抑制不了自己的舌头。”
这些人嘴里的话,构不成百分之一的你,却把他们自己内心的阴暗暴露得一览无余。
最好的做法,便是不听、不怒、不执、不困、不缠、不应。

人活一辈子,不能活在别人的嘴里。
平日里收敛锋芒,以避人言,时间自会让他们的真面目原形毕露。
但如果对方的抹黑,已经严重诋毁了你的声誉,也不必一味退让,不妨正面和他们直接对质。
我们不畏人言,但也不能任由别人揉圆搓扁。
必要时大可以录音取证,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争取精神损失费,让随意造谣的人得到应有的教训。

势利眼的亲戚
《你好,旧时光》中,周周的父母遭遇车祸双双去世,周周因此崩溃消沉了好长时间。

好在舅舅和舅妈及时向她伸出了援手,把她接到家中照顾,视如己出。
不仅给她准备干净整洁的房间,还给她准备了一部新手机,平时逛街看到新衣裳,也总忍不住买下来送给她。
周周母亲的忌日那天,舅舅怕勾起周周的伤心事,竟笨拙地悄悄撕掉了日历上的那一页……
他们用独一无二的爱,护着外甥女周周长大成人。
这样有情有义的亲戚,让无数网友称赞不已。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另外一个网友的经历。
网友的爸爸之前赚到了不少钱,但凡有机会就会帮衬亲戚们一把。
可后来家道中落,父亲也不幸去世,那些曾经得过他庇佑的亲戚,却纷纷翻脸不认人。
他们甚至说网友父亲的坏话,指着网友的鼻子侮辱已故的父亲,只为了先发制人,生怕被网友这样的“穷亲戚”攀上交情。

生活中,总有这样势利的亲戚:最喜欢拜高踩低,见风使舵。
心里只把“利益”二字放在首位。
你对他们有利用价值时,他们便满脸献媚、百般讨好,可一旦你没了用处,他们便转眼换上另一副嘴脸——挖苦嘲讽、背后捅刀,甚至以此为乐。
他们只能同享福,不能共患难。
其实人与人之间,本就是相伴而生、相依而存的。
扶持别人的同时,何尝不是在为自己积福?
可那些势利眼的亲戚,眼里只有蝇头小利,在人情道义上显得格外刻薄。
你没有义务去纠正这些人的三观,但有责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与其跟他们置气,不如先把自己从生活的泥淖里拔出来。

好占便宜的亲戚
有个朋友新婚不久,一个亲戚就打电话过来借钱:
“你刚办完婚礼,肯定收了不少份子钱,先借我2万用用。”
这个亲戚平时就很爱占小便宜,朋友送他的礼物从来都是有去无回。
来家里做客时,总免不了顺手带走几样东西,甚至没事就到朋友家蹭空调、蹭饭吃……
这样的行为让朋友寒心,再也不想和他来往。
后来这位亲戚真遇到了难处,朋友也都是婉言拒绝。
老话说得好:“好便宜者,不可与其交之。”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显示,在民间借贷行为中,亲属间借款占比高达37.6%,而其中引发关系恶化的案例达到惊人的68.3%。
根据调查,金钱往来极易产生矛盾,70%的矛盾根源在于一方存在爱占便宜的行为。
可见,在人际相处中,一旦有一方总想着从对方身上捞好处,这段关系就必然会失衡。
千万别当这些人的“血包”,及早远离才是上上策。


没有边界的亲戚
古人常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真正舒服的关系,从不是毫无间隙的纠缠,而是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既有温度,又有分寸。
可生活里总有些亲戚,错把“越界”当成了“亲近”。
就像有位网友,最终和一个亲戚彻底断交。
起因很让人无奈。
这位亲戚来网友所在的城市旅游,借住在网友家。
可住进来后,不仅偷用网友的化妆品和口红,甚至还把她养了5年的狗偷偷放生了。
美其名曰:“养狗没用,放走是为你好,你应该抓紧生个孩子。”
这番操作彻底惹怒了网友,她再也顾不上亲戚情面,不仅把对方轰出了家门,还要求对方赔偿弄丢狗的损失。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胡小武曾在1200份随机调查问卷中发现:
越来越多人选择了断亲,大部分的90后和00后,如果家里没有事情,就几乎不与亲戚联系。
许多人不再为“血缘捆绑”而勉强社交,而是更愿意把时间留给三观契合、懂得相互尊重的人。
这不是人心变凉了,而是时代变了。
社会越向前走,人们越看重个人空间,也越需要用边界感守护自己的生活节奏。

心理咨询师周文秀曾说:
“保持边界感,不搞道德绑架,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给自己留体面。”
那些总爱越界的亲戚,说到底是没拎清一件事。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私人订制,不需要他人执笔批注。
当边界一次次被践踏,关系走向破裂,不过是早晚的事。

写在最后
与人相处时,我们总愿意以善待人、以情换情,可人心不是算盘,敲不出等价的回应。
无论跟谁打交道,从来不是单方面掏心掏肺就能经营好的。
若是身边缠上了拎不清的邻居、没分寸的亲戚,就要做到及时止损。
作家谢国计说得实在:
“伤你最深的人,往往是离你最近的。一来,他们摸得清你的软肋;二来,你曾把心掏给他们看过。”
别总想着“抬头不见低头见”就委屈自己忍了,也别觉得“都是邻居”“都是亲戚”就该一味退让。
真正该珍惜的,是那些懂分寸、知冷热的人。
该疏远就疏远,该拒绝就拒绝,把心思花在值得的关系上,日子才能过得不拧巴、不内耗。
毕竟,活着不是为了讨好谁,而是要让自己活得自在、过得舒坦。
— END —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