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公开朱媛媛生前照片,已为她做莲位牌,入殓师透露在福建去世

前言

5月17日,51岁的朱媛媛永远离开了。

确诊癌症的五年间,她拍了11部作品,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在挣扎,病床上依然面带微笑,手腕上系着医院的腕带,床边放着衣服和包。

这背后是怎样的坚持?她留下的又是什么?

编辑:726

生命最后的战场,在残酷现实中展现惊人的意志力

这不仅仅是一个演员的离去,更是一场持续了五年的战争,对手是癌细胞,武器是意志。

朱媛媛的抗癌时间线,是从2020年发现身体问题开始的,那时候她在拍《送你一朵小红花》,却查出了结肠癌。

手术、化疗、靶向药,一套又一套的治疗方案接踵而至,像磨盘一样碾压着她的身体。

但她没有被压垮,反而在五年时间里,接连拍摄了11部作品,这种工作量,对一个健康的演员来说都堪称拼命。

今年五一,她还在微博上为新剧《造城者》宣传,照片里的她笑容满面,谁能想到,仅仅十几天后,她就永远地合上了眼睛。

北大人民医院的刘海鹰主任公开过她的住院照,那是在2021年1月,她刚刚确诊卵巢癌不久,照片里她虚弱不堪,却依然对探望的詹启敏院士努力挤出微笑。

这种微笑,不是演给别人看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生命不肯屈服的姿态。

去年底,她的病情已经严重到在剧组拍戏时走路都需要助理扶着,甚至几次晕倒,但她依然坚持到了杀青。

这种拼命,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一种艺术家的本能,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

高僧、入殓师、同学……所有认识她的人,都用“好人”这个词来形容她,这个词背后,是她数十年如一日的低调和敬业。

她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生命在最残酷的现实面前,所能展现出的最强大的意志力。

这种意志力,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一种清醒的认知,明知前路艰难,却依然选择昂首前行。

化疗室的念佛声,她如何用三种武器对抗绝境

如果说意志力是她的铠甲,那她用来对抗绝境的,则是一套精心设计的“三位一体”生命重建艺术。

这套艺术,并非什么玄妙的秘方,而是由医疗、生活、精神三个实实在在的支柱构成。

医疗上,她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希望,从最初的手术化疗,到后来的紫杉醇加卡铂,再到奥拉帕利、贝伐珠单抗等前沿的靶向药,她积极配合医生,尝试所有可能的治疗方案。

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是在与死神赛跑时,紧紧抓住现代医学递来的每一根绳索。

生活上,她做了巨大的调整,听说她开始吃素,避免高脂食物,相信这样能减轻身体负担,长养慈悲心。

这不仅仅是养生,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重塑,用清淡的饮食和规律的作息,为身体构建一个坚实的内部环境。

精神上,她找到了更强大的支撑,她很虔诚,这些年一直在修行,甚至还拜了高僧为师父,手持计数器念佛,佩戴佛珠,即使在住院时也不离身。

化疗室的念佛声,是她为自己点亮的一盏心灯,这声音或许不能杀死癌细胞,却能杀死内心的恐惧和绝望。

心理学上讲,人在经历大灾大病后,往往会改变自己的基础理念,朱媛媛的这种转变,正是最深刻的例证。

她不是在等待奇迹,而是在创造奇迹,用一套系统的、积极的行动,将命运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她甚至在确诊后,将名字改成了朱媛元,希望借此逆转运势,这看似小小的举动,背后是对生命最强烈的渴望。

这三种武器,相互支撑,缺一不可,共同构筑了她对抗绝境的坚固防线,这本身就是一套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生命自救指南。

从聚光灯下到写字楼里,这不是个例,而是时代的警报

朱媛媛的故事,绝不是孤例,它像一声尖锐的警报,不仅回荡在娱乐圈,更穿透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

姚贝娜、陈晓旭,这些同样才华横溢的生命,都因为癌症在盛年凋零,她们与朱媛媛一起,构成了一个令人心痛的群体画像。

这面镜子,照出的又何止是娱乐圈?它照出了无数在写字楼里加班的白领,在实验室里熬夜的科研人员,在手术台前连轴转的医生。

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冰冷而残酷,癌症发病率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像朱媛媛这个年龄段的人,正处在发病的高峰期。

高危因素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每一个奋斗者:五十岁上下的年龄、巨大的工作压力、不规律的作息、谈不上健康的饮食……

我们总以为这是为梦想付出的代价,但朱媛媛的故事提醒我们,生命的账单,总有一天会到来。

在一些发达国家,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比之下,我们中的许多人,依然在用“年轻就是资本”的谎言,透支着自己的健康,直到警报拉响才追悔莫及。

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一种社会文化,一种需要被深刻反思和改变的“过劳文化”。

朱媛媛的离去,应该成为一个转折点,促使我们整个社会,去重新审视成功的定义,去寻找奋斗与健康之间的平衡点。

这堂课,虽然沉重,但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因为它关乎我们如何更好地活下去。

一堂关于如何更好活着的生命公开课,我们都是学生

当所有的惋惜和悲伤沉淀下来,朱媛媛留给我们的,是一堂关于如何更有质量、更有尊严地活着的生命公开课。

在这堂课上,她没有说教,只是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清醒的希望”究竟是什么。

那不是在虚无中祈祷好运,而是在认清化疗的痛苦、靶向药的局限之后,依然选择积极地配合,坚定地生活。

她手腕上的佛珠,是她最后的铠甲,保护着她的内心不被恐惧侵蚀;她嘴角的微笑,是她举起的盾牌,抵挡着绝望的进攻。

她的女儿,今年已经17岁,却没能等到母亲陪伴自己成年,这是她故事里最让人心碎的遗憾,也正是这个遗憾,让“珍惜当下”四个字变得无比具体和沉重。

她留下的最宝贵遗产,不是那些获奖的影视作品,而是她在生命最后阶段,所展示出的那种清醒、坚韧和对生命纯粹的热爱。

未来,如何有质量地活着,将比单纯延长生命更重要,身、心、灵的整合健康管理,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她的精神,将通过那些被她感动过的人,通过她留下的这套生命重建艺术,得到延续。

这堂课没有结业式,因为它关乎我们每个人的余生,我们都是学生,需要用一生去学习和实践。

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你的“生命重建艺术”,又将从哪一步开始呢?

结语

朱媛媛留下的最宝贵遗产,不是作品,而是她在生命最后阶段展示的清醒与坚韧。

未来,如何有质量地活着,将比单纯延长生命更重要,身心灵整合是必然趋势。

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你的“生命重建艺术”将从哪一步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娱乐   福建   高僧   生前   照片   朱媛   生命   意志力   靶向   癌症   艺术   绝境   健康   警报   清醒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