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观律鸣法
编辑 | 翊星辰
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1969年的深秋,一天,毛主席坐在昏黄的灯下,手里翻着一只旧皮箱,箱子早已褪色,锁扣也锈了,他翻着翻着,指尖突然停住,发现一个油纸包裹的信封夹在一本泛黄的书里。
他拆开,看完,愣了半天,直到一根烟烧到手指了才回过神儿来,这个时候,信上有几个字,已经被毛主席摸得起毛了。
回过神后,他低声说了一句:“闹了半天,原来不是宋子文啊……”
一句话,掀开了三十多年没人知道的往事,那是一段连他都被瞒住的真相,一个沉默了三十多年的秘密。
而这事,要从1936年冬天说起,那年,陕北,红军眼看就要冻死饿死,而宋庆龄,用她和孙中山先生一起住过的家,换来了钱给红军救命。
1936年冬,陕北,北风卷着沙子刮进窑洞,像刀子刮在脸上。红军的炊事员每天早上第一件事,不是做饭,是数米,数完了,蹲在地上抽口凉气,说:“顶多还能撑十天。”
战士们穿着单衣,有的把麻袋片缝在衣服上,晚上睡在土炕上,冻得直哆嗦。伤员躺在干草堆上,身上没纱布,就用蒸过的旧布反复裹伤口,有人发烧、有人化脓,连奎宁都断了。
敌人压得紧,像铁桶一样围着苏区,苍蝇都飞不出去,共产国际的援助也断了,外面一分钱都进不来。
彭德怀天天蹲在地上算账,越算越黑脸,毛主席踱来踱去,突然说:“我写封信。”
那封信,是写给宋庆龄的,信中说,毛主席希望宋庆龄夫人能在从中帮忙传句话,希望宋子文先生能先暂时借给红军5万美元,救急。
为什么要找宋子文?因为那个时候,还敢和共产党有联系的,根本没几个。
宋庆龄看了信后,笑了一下,她是在笑自己的弟弟,早就和蒋介石上了一条贼船了,宋子文见了她都能翻白眼,哪可能会帮助共产党呢?
之后,宋庆龄的目光一直落在“救急”这两个字上,随后若有所思起来,其实这个时候,她是在想自己的积蓄还有多少。
即便把孙中山先生所有的抚恤金都拿出来,也只能换得几百斤的小米,这哪能够那么多战士吃的呢?
然后一转念,宋庆龄夫人心中有了主意,没错,她只能当房子了,她和孙中山先生生活过7年的房子,莫利哀路29号,房子里还有许多地方都是由孙中山先生亲自操办起来的。
楼梯扶手上有孙中山刻的小字:“一步一个脚印才走得稳。”厨房的白瓷砖,是他亲手挑的,墙上还挂着他们唯一一张合影,
宋庆龄自然也不舍得,但保住战士们要紧,于是把房契放进包里,让人去办此事儿。
银行经理劝她:“宋女士,这宅子可是您的念想。”她看了一眼窗外,说:“念想能让陕北的娃娃穿上棉衣?能让伤员活下去?”
她签了字,转身走出去了,秋风吹过,梧桐叶打在她脸上,她抬手抹了一下眼角,没人看到,她眼睛红了。
五万美元拿到手后,宋庆龄知道,钱得分开送,她找来了三个人,都是她信得过的。
第一个是张老头,开杂货铺的,年轻时给孙中山送过药,眼神一递就知道该干啥。
第二个是哑巴李,拉黄包车的,聋哑人,嘴巴不说话,心里门儿清,特务抓学生时,他曾冲上去挡了一把。
第三个是小陈姑娘,教会学校打杂的,父亲是武昌起义时牺牲的同盟会成员,她父亲在牺牲之前告诉过女儿,以后要跟着办实事儿的人走。
宋庆龄把钱分三捆,油纸裹了三层,交给他们,每人一张画着特殊符号的纸条,到了苏区就能对上。
她嘱咐说:“路上别说话,有穿军装的绕着走,实在不行,就说自己跑单帮的。”
张老头摸了摸油纸包,烟袋锅在鞋底磕了磕,说:“宋先生放心,就是拼了这条老命,也得送到。”
这三个人,从不同的路出发,穿过层层封锁,没有一个出事,钱,全到了。
彭德怀拿着账本,算着米、布、药,一边笑一边嘀咕:“这回,不光能熬过去,还能喘口气。”
毛主席站在窑洞口,看着雪地,心里轻了一大块,他以为是宋子文借的钱,还说:“还是子文先生念着点旧情。”
宋庆龄此后在公开场合只要见到宋子文,就会笑着说:“弟弟心善,帮了大忙。”,宋子文当场脸绿了,回家摔了两个杯子,骂她“简直不可理喻”。
这件事,宋庆龄一句话都没对外说,房子抵了,钱送了,她该干嘛还干嘛,有人问她老宅子去哪了,她轻描淡写:“借朋友住了。”
其实她也曾写过一封信,想告诉毛主席真相,但信写了又改,改了又搁,最后,她把信放进铁盒子,压在抽屉最底层。
1969年,廖梦醒整理旧物时,才发现那封信,信纸边被泪水洇得发皱,她没寄,说怕毛主席觉得过意不去。
后来毛主席时,就沉默了很久,烟烧到手指,才回神。
很多年以后,宋庆龄在院子里浇花。太阳照在她银白的头发上。一个年轻人问她:“那宅子可是您和孙先生的根啊,抵出去不心疼吗?”
她没回头,只是把水壶放下,拧紧,才缓缓说:“根要是只扎在房子里,风一吹就倒了,扎在人心里,扎在能让中国往前走的路上,才稳当。”
那天,她笑得很淡,却比任何时候都坚定。
现在,莫利哀路29号成了纪念馆,楼梯扶手上的那个小记号还在,导游讲到那段往事时,声音哽住了。
有人听完,站在门前没说话,只是背着人抹了抹眼角。那幢宅子,比宋子文住的哪栋洋楼都普通,可它救过许多红军的命,这是无价的。
历史有时候不藏在纪念馆里,也不写在教科书上,它就藏在一个扶手上的刻痕、一张被泪水打湿的信纸里。
信息来源:
这件珍贵文物首次展出印证一段往事,宋庆龄抵押房子筹款支持中国共产党2021-10-10 13:50·长江日报
更新时间:2025-09-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