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双沟糊辣汤:一碗汤里的岁月长卷

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是一个建镇距今有2800多年的历史、回汉群众杂居的古镇。这里向大家介绍古镇双沟的美食小吃,襄阳市非物质文华遗产代表性项目—双沟糊辣汤!

在过去物资紧缺的年月里,大清早能端上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糊辣汤,那可不是普通待遇,简直算得上是顶顶奢侈的享受了。这双沟糊辣汤能流传这么多年还人气不减,靠的就是老一辈人实打实的讲究——用料不含糊,制汤不马虎,是一代代手艺人慢慢琢磨、不断完善才定下的金字招牌。

咱先说说这糊辣汤的用料,那可是大有门道。汤的底子是勾芡出来的软汤汁,得用上等豌豆淀粉,勾出来的汤呈茶色,晶莹透亮,看着就有食欲。而且这淀粉还分季节用,冬春天气冷,就用豌豆淀粉,能锁住汤里的热量,保温时间长,喝到最后还是热乎的;夏秋天气热,就换成炒糊面调制,能让汤里的热气快点散出去,喝着不烫嘴,刚好适配季节的需求。粉条也不能随便选,得是河南汝州的红薯粉,筋道足,煮多久都不容易烂。面筋的配比更是各家的独门秘方,外人学不来。

辅助食材也都是精挑细选的硬货:优质海带切得细细的,山药丁脆嫩爽口,香芋丁软糯软糯的,还有香喷喷的肉沫——这里面还有讲究呢,回族的糊辣汤用的是羊腰圈部位的肉做肉沫,汉族的就选猪里脊,这两个部位的肉剁成沫,能稳稳地浮在汤中间,不会一下子沉到锅底,每一口都能吃到肉香。葱花选用小香葱,香味更浓,再加上白胡椒、自制糖色、精炒细盐,没有半点人工合成的化学调味品,纯纯的天然食材,天然香味,喝着放心。

解放初期那会儿,双沟的糊辣汤就已经有好几家响当当的牌子了。回族同胞里,徐、答两家的清真羊肉糊辣汤名气最大,摊位就定在老镇南街口,一早就排起长队;汉族这边,皮家的猪肉糊辣汤是招牌,摊位在老镇粮行街和蔑匠街的交汇处,每天都吸引着不少食客。还有个坊间戏称“小白脸”的黄师傅,长得白净,做糊辣汤更是一绝,他把自家房子改成店铺,开在老镇东门口内侧,凭着一手好手艺,攒下了“小白脸的糊辣汤——不出门”的口碑,那可是当时双沟糊辣汤的天花板级别。除了这些个体户,还有四家集体饭馆也卖糊辣汤,分别是双沟国营商店、双沟合作商店、双沟回民饭店、双沟高级餐馆,不过那时候得凭票就餐,普通老百姓可没机会光顾。

那时候双沟街上流传着一句口头语:“要喝好汤须起早,要想吃饱后半响”。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早上糊辣汤投料足、配料匀,是最纯正的原汤原味;要是过了上午十点,汤里就只剩沉在锅底的粉条、山药丁和香芋丁了,味道就差远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五分钱一碗的糊辣汤,配上回族老人马三爷一角钱一个的锅盔馍,那滋味,简直就是神仙日子!当时双沟糊辣汤的名气可不小,周围张湾、朱集、程河、张集,还有枣阳七方这些乡镇的食客,都慕名而来。外乡人想喝上这一口,得半夜三更就起身赶路,不然来晚了可就没份了。更神的是,以前老百姓偶感风寒,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糊辣汤,发发汗,感冒很快就好了,这可不是吹牛,是实打实的体验。

时代在变,双沟的城镇化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早餐习惯也跟着变了,但糊辣汤这道传统小吃,却跟着时代的脚步,越变越有滋味。特别是1975年8月唐白河那次特大洪灾后,双沟、双北的乡亲们忙着生产自救、自谋生路,都说“生意做遍不如卖饭”,糊辣汤摊就越来越多了。最先在双沟大东门支起灶台的是答家,打着“答家清真糊辣汤”的牌子,传承的是祖传技艺;后来双北三队在双程路边开起小饭馆,也把糊辣汤当成主打招牌。

说起糊辣汤的价格,那可是一部浓缩的时代变迁史。最开始每碗五分钱,后来慢慢涨到八分钱、一角钱、一角二、一角五、两角钱、五角钱,再到一块钱、一块五,直到现在的三块钱一碗。经历过那些年代的人都知道,每一次涨价的背后,都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时代的进步,喝的不只是汤,更是岁月的味道。

现如今,双沟早上的早餐摊点遍地都是,各种小吃琳琅满目,但糊辣汤的摊位依旧是万花丛中一点红,格外亮眼,还是很多人早餐的首选。

双程路万豪花园的临街门面店,李慧师傅在这儿掌勺,传承的是李家上一辈的清真糊辣汤手艺。除了糊辣汤,店里还有羊杂汤、羊肉汤,配上新鲜出炉的老面蒸馍、花卷馍,味道绝了。约上几个老伙计,坐在店里,喝着热汤,吃着馍,聊聊家常,品味着生活里的酸甜苦辣,感悟着人生的冷热浮沉,吃饱喝足一抹嘴,各自忙活一天,这日子,踏实!

老电线厂旁的大街口,有个马如全开的糊辣汤门面摊。马如全是双北人,完全继承了上辈的清真糊辣汤手艺,还在秘制汤料上做了点创新,口味老少皆宜。靠着老城区的地理位置优势,来这儿喝喝汤的大多是老主顾,还有河西的乡亲们,赶街上集时总爱来这儿过早,这可是多年的传统了。尤其是那些在外漂泊的游子,回到故土,总少不了来喝一碗马家糊辣汤,那熟悉的老味道,藏着浓浓的乡愁,喝在嘴里,暖在心里。

双黄路与双程路交汇处靠右,有间不起眼的小吃店,是陶氏姊妹俩开的。姐姐小会师从高人,学得一手做糊辣汤的好手艺,还新增了烙韭菜饼、油馍饼、油条、油馍棍、糖饼,汤配饼,吃得饱、吃得香,正应了老百姓常说的“配饼喝汤,心中不慌”,这就是最平常、最踏实的生活。小妹红阳忙里忙外,打汤、收银,忙得不亦乐乎,活脱脱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精气神。

最后说说建设路镇政府南侧对面的王军回民糊辣汤店,老板王军被襄阳市和襄州区两级政府评为双沟糊辣汤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老板夫妻俩人勤勤恳恳,开了多家糊辣汤店,把早餐店打理得井井有条。店里除了糊辣汤,还有羊肉汤、烙馍、蒸菜、油条,味道地道,不少过路的食客都赞不绝口。以其传统工艺和独特风味而闻名,食材中使用了滋补的天然地道中药材,并加入羊骨高汤、胡椒、辣椒、生姜等调料,搭配羊肉、面筋、粉条、海带等食材,口味浓郁。特别是跑长途的汽车司机,喝完汤还不忘打包几份汤和馍带走,好在路上接着吃。襄阳市内的不少食客,每天早上驱车几十里从市内来到王军店里,就是为了每天喝上一碗传统正宗的双沟糊辣汤。他家一上午就能卖出500多碗糊辣汤!

从过去物资匮乏时的奢侈美味,到如今寻常百姓家的早餐标配;从几家老字号的坚守,到越来越多手艺人的传承与创新,双沟糊辣汤这一碗汤,熬煮的是岁月,沉淀的是匠心,承载的是双沟人对生活的热爱。不管时代怎么变,这碗糊辣汤的味道,始终刻在双沟人的骨子里,成为抹不去的乡愁和记忆,也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续写着新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美食   长卷   古镇   岁月   襄阳   回族   味道   食客   清真   手艺   早餐   粉条   店里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