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5壮士跳崖,为什么2人能活下来?葛振林晚年道出其中的秘密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相信每一个人都知道。

但很少人了解当年事情的内幕:为什么这五壮士里面有2人可以活下来?

葛振林战士就是活下来的其中之一,在晚年,他道出了这其中的秘密......

被盯上的狼牙山

1941年的华北大地,战火纷飞。这一年的夏末秋初,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正密谋一场针对晋察冀边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他调集了整整7万余人的兵力,其中还包括不少受日军控制的伪军。这支庞大的军队要对晋察冀边区发起一场代号为"百万大战"的秋季大扫荡行动。

日军这次行动的规模之大、手段之残酷,令人触目惊心。先像铁桶一样把整个区域围得水泄不通,再像梳子一样一寸一寸地搜索。

更可怕的是,他们还打算“烧光、杀光、抢光”,妄图彻底摧毁这片抗日根据地,消灭八路军主力。

在这片烽火连天的土地上,有一座山格外引人注目,当地人都叫它狼牙山。

这座山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就像是晋察冀边区的东大门,控制着太行山与燕山的连接要道。

更重要的是,这里不仅设有后方医院,还驻扎着四个县的党政机关,同时也庇护着将近四万名群众。

正因为它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狼牙山自然成了日军重点进攻的目标。

9月23日拂晓,天还蒙蒙亮,寂静的山区突然被打破。3500多名日伪军分成多路,开始对狼牙山地区展开围攻。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要一网打尽藏在这里的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机关、地方党政人员和近4万名群众。

日军这次行动准备充分,不仅兵力充足,还带来了重炮和轻型山炮,企图速战速决。

然而,守卫这片区域的八路军力量却十分有限,整个连队只剩下几十名军人。

尽管力量悬殊,但七连的指战员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接到命令:要充分利用狼牙山的险要地形阻击日军,为大批军民安全转移争取宝贵时间。

战士们立即行动起来,他们在地形最险要的地方设置了多个阻击点,利用山势优势布置防线。

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到9月24日中午,传来了好消息:军分区司令部和团主力部队已经安全转移。但战斗还没有结束,还需要继续阻击,为群众转移争取更多时间。

25日凌晨,距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了,五壮士主动站出来,要求去执行最后的收尾任务。

千钧一发的时刻

这五个年轻人,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但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战士,配合默契,作战勇敢。

25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到狼牙山的山峰时,日军就发起了进攻。

敌人来势汹汹,但五名战士凭借有利地形,巧妙地利用步枪、手榴弹和滚石进行顽强抵抗。

他们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在不同位置轮番射击,让敌人误以为守军数量众多。

战斗异常激烈,五位战士一连打退了敌人4次冲锋。每次当敌人爬到半山腰时,他们就用手榴弹和滚石将其击退。

这场激战持续了将近5个小时,打得日伪军损失惨重,90多人被击伤击毙。敌人的进攻一次比一次猛烈,但始终无法突破五位战士的防线。

然而,再顽强的抵抗也架不住弹药的消耗。到了最后,子弹和手榴弹都用光了。

五位战士只能就地取材,用石块继续抵抗。他们搬起大石头往下砸,看到敌人被砸中后翻滚着摔下山去,但很快又有新的敌人补上来。终于,连石块都用尽了。

此时的处境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退路被日军切断,敌人正从四面八方向山顶逼近。五位战士面临着生死抉择:是投降还是战死?答案很快就有了。

班长马宝玉环顾四周,看着并肩作战的战友们,高声喊道:"同志们,咱们的任务完成了!"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在山谷中回荡。

接着,他把手里的枪砸了,扔在了一旁,纵身一跃,跳了下去。

在跳下去之前,他用尽了力气,大喊了一声“中国共产党万岁!”

另外四名战士被班长的行为打动,同时抱着绝对不屈服的决心,也随之跳了下去。

悬崖很高,这一跳凶多吉少。后来人们才知道,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跳下去之后就牺牲了。

逃过一劫的真相

但是,命运却给了葛振林和宋学义一线生机。

多年后,葛振林终于在一次回忆中道出了他们得以生还的秘密。

原来,在跳崖的瞬间,葛振林和宋学义本能地紧紧挽住了对方的肩膀或手腕。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成了救命的关键。

因为两个人的身体连在一起,整体体积变大了,在下坠过程中更容易被山腰的树枝拦住。果然,他们被半山腰茂密的树枝挂住了,这极大地减缓了下坠的冲击力。

狼牙山的悬崖地形十分复杂,山腰到处都长满了树木和藤蔓。

虽然两人在撞击中重伤昏迷,但正是这些树枝的阻挡,让他们没有直接坠入谷底。

日军站在山顶往下看,只见悬崖深不见底,浓雾弥漫,这五人肯定不可能生还,也就没有下山搜查。

这个决定给了两位伤员宝贵的救援时间,不久后,当地的一个村民路过此地,发现了重伤的两人。

村民冒着生命危险,把两位重伤员送到了附近的古庙,那里有一位叫李圆通的老道士。老道士见两人伤势严重,立即开始救治。

葛振林的头顶被砸出了两厘米深的伤口,浑身多处骨折;宋学义的腰部遭受重创,疼痛难忍。

幸运的是,不久后八路军的侦察部队找到了他们,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经过精心救治,两人逐渐康复,重返部队。

为表彰他们的英勇事迹,晋察冀军区特意授予他们"勇敢顽强"奖章。

然而,历史总是会被人质疑。1995年8月11日,有期报纸刊登了一篇名为《壮歌重唱狼牙山》的报道,文中称只有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三人跳崖,而葛振林和宋学义是"顺着崖壁溜了下去"。

这种说法立即引发争议,有人甚至借此暗示葛、宋二人是因为胆怯才选择"溜崖",企图抹黑这段英雄事迹。

对此,葛振林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他多次公开澄清:"'三跳两溜'纯属捏造,这是对五壮士的攻击和诬蔑。"

在1957年、1995年、2005年的多次回忆中,他始终强调他们是"跳崖",从未提过"溜崖"。

他说:"跳崖是我们五个人的集体行动,如果再不出来澄清,我怎么对得起牺牲的战友?"

老年葛振林

结语

葛振林和宋学义的后半生同样令人敬佩。葛振林重返部队后,继续参加解放战争,先后参与了天津、张家口、太原等重要战役。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再次冲锋陷阵,全身六处负伤,被鉴定为三等甲级伤残。

建国后,他在湖南军区担任要职,1982年以正师级待遇离休。

离休后的葛振林并没有安享晚年,而是投身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事业,多次作革命精神宣讲,用亲身经历教育下一代。

宋学义因跳崖导致腰骨骨折,虽经抢救但落下终身残疾。

1944年他转业到河北易县北管头村任农会主席,后来回到河南沁阳北孔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改良盐碱地、发展生产。

如今两位老英雄都已离世,但他们用生命诠释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晋察冀   伪军   边区   手榴弹   壮士   日军   军区   地形   晚年   战士   部队   敌人   秘密   历史   葛振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