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世人都怀疑王莽是“穿越者”?看看他妻子穿的啥就知道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王莽“穿越者”这个说法,不是段子,是有“实锤”的。有多怪?

看他老婆穿的裙子,汉代人都看傻了,他到底是真理想主义者,还是知道未来的人?

她裙子太短了

汉朝女人穿衣规矩,死板得像制度条文,裙子必须盖住膝盖,袖子要遮住肘部,露腿露胳膊,等于“败坏风俗”。

街坊邻里看见,都能联名举报到县衙去。

当时的律法、礼制、家规,全盯着“女人不许露”,谁穿得“清凉”了,哪怕只是袖口大一点,都能被丈人休妻、婆婆赶出门。

汉书里记载过有女眷因“肘出衣外”,被丈夫当场轰走,说白了:不符合“贞淑”标签,连家门都没资格进。

可王莽家不一样,他老婆穿的不是长裙,是短裙。

裙摆离膝盖还有几寸,露腿,公开场合照穿不误,大臣上门拜见王莽母亲时,她也在场,坐得端正,腿照样露着。

全场人目瞪口呆,没人敢吱声,直到回家后偷偷记了下来。

这个裙子,出土文物里找得到。

西汉末年长沙马王堆、王莽墓地相邻区域出土的“短裙式百褶”,长度堪比现代学生装,布料精致、设计紧凑,和周围出土的“袍服长裙”完全不搭。

裙边甚至做了双层缝制,方便走动,明显不是内衣,而是日常外穿。

这不是偶尔为之,有人问起,王莽回应说:“我让她穿的。”还解释说:“衣装非礼,因时而变。”

换句话说,他知道这裙子不合汉制,还故意让人看见。

这话传出去,舆论炸锅,太学生上书斥责王莽“败纲乱常”,老臣在宫中低声骂“妖风惑众”。

可王莽没理,继续让夫人穿短裙上朝堂祭礼。

没人搞得懂他图什么,有官员私下分析:“这不是装怪癖,这是故意挑战我们这些老家伙”,但真要反对,又说不出法条,毕竟王莽不靠裙子治国,靠的是政治权术。

可这短裙,成了他被“穿越论”攻击的第一个证据。

别人穿得像《史记》,王莽夫人穿得像《青春有你》这视觉落差,不是从书上学来的,是从未来看来的。

连对手都看懵了,你说王莽复古吧,老婆穿得像西周女子从不穿的;你说他激进吧,满嘴是“周公制礼,前后矛盾,不按常理出牌。

可王莽解释得云淡风轻,说这是“尊周礼,弃弊俗”,什么是弊俗?——汉朝自己就是。

政策太激进

看不懂的不止是穿着,还有他那一连串“天书级”政策。

说是复古,干的全是新活,说是守礼,杀起贵族比谁都狠,王莽当时在干的活,今天都算得上是制度改革教科书。

他把所有土地收归国家,发命令说:“地归王田,富民多地者,以倍数没收”。

这一刀砍下去,豪族阶层哀鸿遍野,有人连夜烧契约、分田给佃户。

土地不能私卖,田契作废,农民直接领田种地,耕多少得多少,政策一出,瞬间对线现代“土地国有化”。

王莽还搞官营经济,盐铁酒全归国有,市场禁止私卖。

还发明了许可证制度,私人采矿必须报批、登记、交税,不然按盗矿治罪。

讲道理,这操作搁在清末都叫激进,搁在西汉末年直接封神,士族骂他“毁世纲纪”,贫民却开始歌颂“圣君开明”。

关键他还搞贷款,真的是贷款。

政府出面设立“赊贷所”,分为“贷谷”和“贷金”,春耕无种的农户可借粮,按季节还谷,分文不取。

商人缺钱,可借铜币,一年一厘利息,提前还不罚,违期没收商铺。

这就是原始版“国家信用”,而且王莽还搞了一套“户口统计”和“征信制度”,凡申请贷款者,须登记家庭财产、种植面积、劳动力人数……一套流程走下来,比当时各国都先进。

有人说他是“社会改革天才”,可更多人说他是“疯子”。

因为这些政策没配套,没人执行,很多地方官压根不管,导致执行层面全乱套。

王莽上台后,还一纸诏书:“买卖奴婢,乃悖天道,逆人伦”,直接宣布奴隶制非法化,已购奴婢即日为平民。

汉朝是什么?是贵族社会,豪门一口气几百奴仆。

王莽这一手,不光断了人家的命根,还打乱了整个劳动力系统。

奴隶被释放,但没地、没钱,只能流浪,地主失人,却又不能强留,社会结构一夜崩塌。

政策好,思路新,执行毁所有,王莽以一人之力,掀起整个社会底层结构的改写,代价是新朝政权三脚猫、朝野皆敌。

可很多政策,放今天看,不仅合理,还先进。

这就是为什么——后人越来越觉得他不像“那个时代的人”。

王莽不是“复古”不彻底,是压根没想真复古,他说“周礼”,干的是现代政,说“尊孔”,用的是破规矩的法。

就连当时支持他的人,到了晚年也反过来说:“其政非礼,其志非古”。

说白了,看明白了:这不是守旧者,是“思想超前者”。

器物太超前

如果说穿衣风格和政策行为,还能用“脑洞大”解释,那王莽墓里出土的东西,已经远远超过了“巧合”。

1950年代,在王莽墓地周围出土一件青铜卡尺,保存完好,构造精密。

惊人之处,是它的刻度设计,跟现代游标卡尺几乎一模一样。

两套刻度系统重叠使用,最小误差能控制在0.1毫米,理论上可以用于微小部件测量。

游标卡尺的公认发明时间,是17世纪欧洲,王莽比这个时间早了1600多年。

考古学界一度不敢确认,以为是后人误放的“现代物”。

但经多方交叉考证,包括土层年代、锈蚀程度、合金配比,全都指向西汉末年,结论明确这玩意就是,王莽那个年代做出来的。

怎么解释?有人说是天工开物级工匠偶然试出来的,可能用于铜币、秤砣等制造环节。

问题是,卡尺不光存在,它还使用过,刻度被反复摩擦磨损,说明当时确实,有“精准测量”的实际需求。

而且,这还不是唯一的“超时代”设计。

王莽政令中提过“量器制度改革”,提到“新制壶升,准重准容”,用词已经暗示了计量统一的计划。

当时的度量衡系统,其实正在从“经验标准”,向“国家标准”过渡。

这种意识,连后来的曹魏都没做全。

东汉甚至反复回滚,恢复旧制,而王莽,直接开干,用的是严密的标准、统一的样式、明确的度数——这就是国家计量管理的雏形。

有人问,这一套到底怎么来的?

主流解释是:王莽信仰“周礼复兴”,而周礼本就讲究礼器规范。

但就算如此,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他会使用一种要等1600年后,才普及的精密工具。

另一件事更诡异,王莽掌权后,大搞“清君侧”行动,追杀反对派,其中重点点名“刘秀”。

刘秀是谁?是后来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

可当时他还什么都不是,只是个没什么政治地位的宗室子弟。

王莽竟然下令,清查所有名叫“刘秀”的人,还真杀了二十多个。

这事在《后汉书》有记,连陈寿《三国志》都提到过,史家称之为“误伤”,但多数人根本不信是误会。

谁会在权力巅峰时,反复强调一个,毫无背景的年轻人?

唯一能解释的是,王莽知道刘秀以后会做什么,不是道听途说,是一种——“未来视角”。

这种说法当然站不住科学脚。

可问题是,他确实干了这种“未卜先知”的事,一个又一个,怎么都无法用“随机巧合”解释干净。

这时,“穿越者”三个字,开始从坊间玩笑,变成了历史议题。

是神是疯?

从历史正史角度看,王莽到底是什么人?最分裂的标签,就写在史书和后人评论里。

班固《汉书》写他,“诈忠以取宠,饰仁以立威”,说白了就是“装”。

史家普遍认为他是个表面老实,骨子里全是手腕的政客,把满朝文武玩得团团转。

可到了近代,评价突然反转。

鲁迅更狠,说他是“假周制真改革”,名义上是复古,其实是彻底翻案。

问题来了,一个人能骗得过整个朝廷几十年,还能同时搞出一整套,近现代式制度设计,这种智力结构,绝对不是普通野心家。

王莽当然不是“穿越”,可问题是,没人能解释,他怎么那么早想到,后面两千年社会的问题。

他想平等,方法是砸掉奴隶制;想经济自由,方法是政府控制市场。

听着矛盾,其实就是理想主义+控制欲叠加。

历史上最怕这种人。

有理想,有资源,有权力,还自信能把社会重塑。

可执行力太强、想法太急,社会结构跟不上,结果呢?新朝只撑了十几年,就被“那个叫刘秀的”干翻。

他老婆的短裙,是思想解放的象征;卡尺,是技术跃迁的遗产;土地改革,是制度先声的前奏。

不是“穿越”,是“超前”。

可惜,现实不会为理想慢下来,王莽自己也明白,他最怕的不是失败,是被误解。

死得不算惨,但死得寂寞,后人提他,大多骂“伪君子”。

可今天再看——他搞的那些“乱政”,其实正是后世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在实践的方向。

有野心?当然有。

可更难得的是:他敢把这些野心变成法律、变成制度、变成规则。只是,时代没准备好。

参考资料

班固. 《汉书·王莽传》. 中华书局, 1962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标签:王莽   周礼   卡尺   刻度   短裙   后人   裙子   世人   妻子   制度   政策   社会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