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4大罪臣之首,被李自成酷刑折磨5天5夜,最终脑裂而亡

明朝到了崇祯年间,已经是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像两座大山压得朝廷喘不过气。陕西、河南连年大旱,庄稼几乎绝收,百姓吃树皮、啃观音土,甚至易子而食。朝廷却还在加派重税,地方官吏趁机盘剥,逼得老百姓走投无路。

崇祯帝朱由检即位时才十七岁,年轻气盛,想力挽狂澜,诛杀魏忠贤,清算阉党,颇有些中兴气象。可惜他性子急躁,用人多疑,刚愎自用,杀了魏忠贤后,阉党余孽并未彻底清除,东林党又内斗不休,朝堂上吵来吵去,啥正事也干不成。

财政更是捉襟见肘。辽东战事吃紧,后金铁骑频频南下,萨尔浒之战后,明军节节败退,宁远、锦州接连失守,军饷却总是发不下来。崇祯帝为了省钱,裁撤驿站,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驿卒们丢了饭碗,生活无着,陕西米脂的李自成就是其中之一。

他本是个老实驿卒,裁驿后走投无路,投了高迎祥的起义军。高迎祥死后,李自成接过“闯王”大旗,带着队伍四处攻城略地,队伍越滚越大。

魏藻德就是在这个时候登上历史舞台的。他是直隶通州人,崇祯十三年考中状元,殿试时写下“知耻”二字,正中崇祯帝下怀,直接被点为翰林院修撰。这人嘴皮子厉害,擅长拍马屁,深知皇帝心思,几年工夫就火箭式升迁,先当礼部右侍郎,1643年又被提拔为东阁大学士,第二年直接拜内阁首辅,成了朝堂上炙手可热的人物。

可惜,他空有一张嘴,办事能力几乎为零。崇祯帝急得焦头烂额,问他筹饷的法子,他推说自己家穷得叮当响,带头反对捐款,气得皇帝当场摔了奏折。

李自成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1644年3月,已经兵临北京城下。居庸关守将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昌平、高碑店接连失守。北京城里乱成一锅粥,崇祯帝召集大臣商议对策,魏藻德站在朝堂上,低着头一言不发。

皇帝气得推倒龙椅,骂他无能,可骂归骂,也没啥用。3月19日,李自成的炮火轰开阜成门,起义军涌进城,崇祯帝跑到景山,吊死在一棵歪脖子树上,明朝就此完蛋。魏藻德没跟皇帝一起死,躲在府邸里,收拾金银细软,想着找机会投降保命。

北京城破那天,紫禁城里一片狼藉,宫殿的琉璃瓦被炮火震碎,地上满是散落的玉器和撕烂的锦帛。魏藻德没跑掉,被李自成的士兵从府邸里揪了出来。他穿着锦袍,手脚被绳子捆得死紧,推推搡搡被带到一处临时刑场。这地方原是校场,青砖墙上满是裂痕,地上铺着厚厚的尘土,混着干涸的血迹,空气里一股子腥味。

刑罚由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亲自盯着。刘宗敏是闯王手下的大将,作战勇猛,心狠手辣,专门负责收拾明朝的降官。校场中间立着木架,旁边有个火盆,炭火烧得正旺,旁边还摆着各种刑具,铁钳、木夹、皮鞭一应俱全。士兵们先问魏藻德家里的金银藏在哪,他支支吾吾,说只有一万两白银。刘宗敏不信,挥手让人开始用刑。

第一天的刑罚是皮鞭。这鞭子不是普通的牛皮鞭,上面嵌着铁刺,每抽一下都能撕下一块皮肉。士兵抡圆了胳膊,鞭子带着风声落在魏藻德背上,他的锦袍很快被撕得稀烂,背上血肉模糊。他咬着牙,低声喊痛,汗水顺着脸淌下来。围观的百姓里,有人拍手叫好,骂他是祸国殃民的狗官;也有几个降官站在远处,低着头不敢看。

第二天,刑罚换成了水刑。士兵把魏藻德绑在木桩上,端来一桶冰水,从头浇到脚。水冷得刺骨,魏藻德被呛得咳嗽不止,身体抖得像筛糠。士兵还不罢休,用木棍狠狠敲他的膝盖,骨头碰撞的声音听着都疼。刘宗敏站在旁边,冷冷地问金银的下落,魏藻德喘着粗气,说家底早就空了。士兵们压根不信,刑罚继续加码。

第三天,上了夹棍。这玩意是木头做的,中间有螺栓,能把手指夹得粉碎。士兵把魏藻德的手指塞进夹棍,慢慢拧紧螺栓,骨头被挤得咔咔作响,鲜血从指缝里淌出来,滴在校场的地上。他疼得嘶声喊叫,声音沙哑,十根手指已经不成样子。校场外,风吹得呼呼响,围观的人少了一些,百姓的骂声也小了,剩下士兵的吆喝在空荡荡的场子里回荡。

第四天的刑罚更狠。士兵拿来烧红的铁钳,直接夹在魏藻德的手臂上。皮肉被烫得冒烟,空气里一股焦糊味。他疼得几乎昏过去,身体瘫软,靠着绳子才没倒下。士兵又泼了盆冷水,把他弄醒,继续用铁钳夹他的腿和肩膀,骨头和肉被夹得稀烂,血水顺着裤腿流了一地。刘宗敏站在旁边,脸上没一点表情,只管催着士兵加重力道。

魏藻德已经不成人形。士兵把他拖到校场中间,用木枷固定住头颅。木枷是沉重的榆木,卡得他脖子几乎断气。士兵拿来铁锤,照着木枷狠狠砸下去,每一下都震得地面微微发颤。

魏藻德的额头开始渗血,血水顺着脸流到下巴,滴在胸前的破衣上。几锤下去,他的头颅裂开,血浆溅了一地。士兵上前探了探鼻息,确认他死了,才解开绳子,把尸体扔在一边。

这场酷刑持续了五天五夜,魏藻德从一个锦衣玉食的首辅,变成了血肉模糊的死囚。李自成的部下这么狠,不光是为了逼问金银,更是要拿他立威,杀鸡儆猴,让其他降官老老实实交出家财。魏藻德的死,在当时震慑了不少人,可也让大顺政权多了几分血腥味。

魏藻德的尸体被扔出校场,没人管,就那么撂在荒郊。野狗跑来啃他的手脚,风一吹,枯草盖住了残破的衣袍。昔日首辅的排场,如今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

他的儿子也没逃过一劫,因为交不出更多的银子,被起义军砍了头,脑袋挂在城门上,引来乌鸦啄食。北京城里,起义军还在挨家挨户搜刮明朝官员的家产,砸开一座座大宅,翻箱倒柜,弄得鸡飞狗跳。

李自成在武英殿匆匆登基,改元永昌,想着建个新王朝。可他屁股还没坐热,就碰上了大麻烦。吴三桂本来已经投降了大顺,结果因为父亲吴襄被追赃,或者因为爱妾陈圆圆被抢,气得直接反了,带着人马占了山海关,还把清军引了进来。

李自成亲自带了十万大军去打吴三桂,双方在山海关附近的一片石打了一仗。清军的八旗兵加上吴三桂的关宁铁骑,硬是把大顺军打得满地找牙,尸体铺了十几里地。

李自成败了,灰溜溜退回北京。城里已经乱成一团,百姓拖家带口往外跑,街上满是丢弃的包裹和破车。4月27日,李自成下令烧了宫殿和城楼,火光冲天,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第二天,他带着残兵败将往西跑,身后清军追得紧,路上泥泞不堪,车轮陷在泥里,士兵的鞋都跑丢了。清军没费多大劲就占了北京,大顺政权连两个月都没撑到。

李自成逃到西安,想卷土重来,可清军势头太猛,潼关一战又把他打得稀烂。他只能继续往南跑,1645年到了湖北九宫山一带。史书上说,他可能是被当地的村民杀了,也可能是自己吊死在一棵树上,反正就这么没了下落。他的尸体被草草埋在山沟里,连个像样的坟头都没有。大顺政权就跟一阵风似的,刮过就没了,留下一地狼藉。

清军进了北京,建立了大清王朝,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魏藻德的死,在当时只是个小插曲,可后世提起他,总免不了骂上几句。《明史》说他有才无德,关键时候掉链子,害国害民。

民间更狠,直接把他跟洪承畴、吴三桂、祖大寿并列,封了个“四大罪臣”的头衔,魏藻德还排第一。为啥?因为他当了首辅,位子最高,责任也最大,啥也没干好,骂名自然也最响。

这事放到现在看,也挺让人感慨。乱世里,位高权重的人要是只想着自己的小日子,不管老百姓死活,早晚得栽跟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明朝   闯王   崇祯   山海关   大顺   校场   起义军   刑罚   酷刑   北京   士兵   历史   李自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