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猎手里的“瓦良”号可以布设雷区
各位《坦克世界》的玩家们大家好,在钢铁猎手模式中,“瓦良”号坦克可以布设雷区,封锁敌人的路线,还能关键时刻给敌人“补刀”。显然作为要在地面上行动的陆战兵器,坦克是比较忌惮地雷的。设计师们也开动脑筋,设计了许多扫雷车,这台外观奇异的“重装甲三轮”Vskfz 617就是其中之一。
突破雷场
▲德军正在测试扫雷具
因为优秀的隐蔽性和足够的威力,地雷是封锁重要区域的好帮手,一片雷区可以堵住成百上千台不知其中深浅的坦克。有矛就有盾,各国也没少开发扫雷工具。最基本的扫雷具就是在坦克前面放上扫雷滚,让它们像平整土地的碌碡一样靠重量把地雷碾爆,开辟出一条雷场通路,好方便后续兵力从此突破雷场。谢尔曼“螃蟹”的扫雷链等工具都有差不多的效果。
▲Vskfz 617“扫雷者”正面
为了强化德军的扫雷能力,进而强化进攻严密防守地域的能力,在1942年时德国陆军军械局牵头,集合阿尔凯特、克虏伯与戴姆勒-奔驰联合开发新型扫雷车。其中阿尔凯特作为战时德国主要的武器制造商,就设计生产了一台编号Vskfz 617的“扫雷者”排雷车。它并非使用车辆前方的扫雷滚清除地雷,而是靠自身直接碾过并引爆地雷,为身后的部队和车辆清理出一条通道。
▲Vskfz 617“扫雷者”拥有三个巨型车轮
Vskfz 617“扫雷者”能做到这一点,全靠它所拥有的三个巨大而坚固的“车轮”,这是该车最显著的特征,也让它的外形相当独特。每个“车轮”外部环绕着10个大型链节,它们连接着10个极其重型的“履带板”,中间靠着大型销钉将履带板和链节固定在一起。为了防止车轮在“履带”内空转,它们也是连接在一起的。
▲车轮外的链节与“履带板”
“履带板”自身具有一定的活动度,可以保证每次有三块同时压在地面上,这样就能在每个车轮底部形成一个单一的接地面。这些“履带板”的体积非常巨大,接地面积也不小,相当厚重的设计也用于承受地雷爆炸,如果“履带板”损坏,可以单独更换。但在野外没有适当工具的情况下,维修人员如何能重新安装如此巨大沉重的链节,也是个问题。
▲Vskfz 617“扫雷者”车体离地间隙较高
巨大的车轮尺寸使Vskfz 617“扫雷者”的车体得以高高架离地面,拥有相当高的离地间隙,这也能减弱地雷爆炸的影响,与后世的防雷车设计相同。为了在敌方炮火下战斗,Vskfz 617“扫雷者”也有一定防御力,也能保证乘员安全。它的车底由两块装甲板组成:内层厚20毫米,外层厚40毫米,这种双层车体进一步增强了抗地雷能力。车体其余部分的装甲厚度在20至40毫米之间。
▲Vskfz 617“扫雷者”测试照片
Vskfz 617“扫雷者”的车顶安装了一个来自I号坦克的小型炮塔,内有两挺7.92毫米口径MG34机枪,用于压制附近的敌方步兵。这些设备和设计让它的重量达到了50吨重,而它的车组只有车长和驾驶员2人。尽管Vskfz 617“扫雷者”又大又重,但它仅由一台只能输出300马力的迈巴赫HL120 V12发动机提供动力,单位功率只有7.9马力/吨,但作为辅助设备也足够了。
▲Vskfz 617“扫雷者”的驾驶员座位
Vskfz 617“扫雷者”车身上的一对大轮子是有动力的驱动轮,它们也可以提供转向能力,而较小的后轮则辅助转向,但它是通过铁链左右牵引旋转以转向。发动机横向安装在乘员舱后方,而不是更传统的纵向布置。Vskfz 617“扫雷者”的最高公路速度约14.5公里/小时,越野速度则慢得可怜,只有大概3.9公里/小时。在崎岖地形上,它甚至跟不上步兵移动的速度。
▲Vskfz 617“扫雷者”的后部机构
Vskfz 617“扫雷者”于1942年完成,之后直接就在库默斯多夫进行了测试。然而测试结果表明它相当糟糕,虽然它本可能作为有效的扫雷车发挥作用,但它的转向系统性能很差,再加上糟糕的机动性,让它基本无法肩负突击排雷任务。它的重量还会导致它更深的陷入地面,使移动和转向更加困难。它庞大的尺寸和相对较薄的装甲会让它成为活靶子。于是德国人放弃了它,最终苏军发现了这台大家伙,把它送到了库宾卡坦克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