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李敖回到北京,参观天安门城楼见到椅子,听说来历后拒绝坐

2005年9月的最后一周,北京的天空连续几天透着浅浅的秋蓝,城里人谈论得最多的却是一个来自台湾的名字——李敖。17日上午,一份内部行程表在记者圈悄悄流传:这位素以“狂狷”著称的作家将于19日抵达首都机场。消息一出,摄影记者们立刻把长焦镜头擦了又擦,生怕错过那一刻。

李敖的北京记忆始于1937年。那一年,五岁的他牵着母亲的手,在西城一带的胡同里学会写自己的名字。炮火声越来越近,父亲决定南下避难。对年幼的李敖来说,北平的离开不过是一趟仓促的旅行,可当轮船在1949年靠岸基隆,北平已改名北京,他也随家人留在了海峡那端。

到了台北,他先是读台中一中,后转入台湾大学。课堂上,他对规定教材举手质疑;宿舍里,他用呼啦圈当指挥棒,和室友讨论冷战与古典自由主义。朋友笑他“读书用脑过度”,他反击:“脑子生锈才可怕。”二十三岁那年,他与严侨策划偷渡大陆未成,严侨锒铛入狱,他侥幸只拿到缓刑。之后的十多年里,他写杂文、办杂志、进看守所、再写书,戏称自己的职业是“坐牢兼写作”。

电视时代到来,他抓住镜头,把辩论技巧练成表演艺术。2004年,《李敖有话说》借凤凰卫视走进大陆千家万户,他的独特腔调让不少北方观众觉得“像老茶壶里煮咖啡”,怪却好喝。于是,2005年9月,“神州文化之旅”顺势成行。有人提醒他飞行时间长,他耸肩:“选个漂亮空姐就好,真掉下来,先抱住再说。”

19日下午五点十分,航班落地。李敖身着深蓝风衣,步履不急不缓。媒体一拥而上,他先用标准的京腔来句“吃了吗您呐”,随后补上一句:“想喝豆汁儿。”短短两句,把时空差距抹得干干净净。夜里,他在下榻酒店整理明天的行程,工作人员递来厚厚一摞采访提纲,他摆手:“明儿现场聊,稿子写死了就不好玩。”

20日清晨八点四十五分,天安门城楼上风微微凉。讲解员介绍建筑沿革,他时而低头看城砖,时而抬头瞧檐角彩画。走到居中的正屋,栏杆里露出一排包明黄锦缎的椅子。工作人员指着其中一把,说毛泽东、周恩来都在此小憩过,可否留影留座?李敖笑着摆手:“我怕坐坏文物,更怕——会烧屁股。”周围的人一愣,随即笑成一团。这句半玩笑半敬畏的话,瞬间成了当日的不二标题。

那几把椅子并不奢华,木质普通,胜在见证过开国大典后的无数庆典。李敖没有落座,却走近细看椅脚的磨痕。有人递来相机,他特意站到侧面,镜头里,椅子与他保持了一臂距离。后来他解释:那些痕迹是时间刻的字,“坐上去就像擅自涂改别人的手稿,不合适。”

离开城楼,他转赴故宫。昔日童年印象里的红墙黄瓦,如今被现代安保和分区线路重新梳理。参观漱芳斋时,院长郑欣淼亲自拿出《韩熙载夜宴图》复制件,李敖戴上放大镜,盯了足足三分钟,才放下,“画里的人比真人活泼。”临走前,他用毛笔写下“抄家不如抄书”,郑院长哈哈大笑,回赠一枚乾隆年间铜镜。

午餐安排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菜品颇丰。李敖夹起鱼翅泡饭尝了一口,感叹“味道正宗”,随后又放下筷子,与随行记者聊起上世纪五十年代大陆高校教材编写史。席间有人提议再访母校北大,他答应得痛快:“学号早注销了,但脚印还在。”

翌日上午,他站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外的梧桐树下,抬头看横幅“敖哥,欢迎回家”。书记闵维方陪他步入礼堂,台下座无虚席。演讲开场,他只用了三句:“北大是思想的集市,不是陈列馆;思想有价,无人敢估;敬畏思想,胜过敬畏权力。”空气顿时安静,听众屏气凝神。

讲完,他手捧鲜花赶去安华里,看望小学国文老师鲁荣坤。老人因帕金森症无言,他单膝跪地,握手良久。“我是李敖,我来看您。”这句压低的问候,把围观者的快门声都压了下去。临别,他留下千美元小红包,叮嘱老师女儿:“给她买最软的面包,牙不好别硬撑。”

接下来的几天,他陆续赴清华、复旦演讲,又去了香山看双清别墅。无论站在哪,他总能把锋芒与幽默安插到同一句话里,让听众先惊后笑再思考。与此同时,两岸智库忙着分析他的言行,有人说他是“政治局外的活广告”,也有人称他为“文化不倒翁”。对这些标签,他只甩下一句:“写书人,不必自证清白。”

此行最受关注的仍是那把没坐成的椅子。“椅子”二字,本身就是位置的隐喻。记者问他是否后悔,他摇头:“位置不同,感受就不同。保持距离,才能看得清楚。”话音不高,却在许多人心里掀起回响。天安门城楼俯瞰长安街,汽车长龙向东流动,历史在静物与行人之间相互注视,谁也无法后退一步。

李敖结束行程时,北京已入深秋。机场候机楼里,他望向远处停机坪,随口念叨一句:“人要活得像飞机起落架,落地要稳,起飞要快。”随行助理笑问是不是新格言,他把护照合上:“老格言,新听众。”飞机滑行转弯,机舱窗外,城市灯火排成线,像他常说的那句话——“风光属于过去,路还在脚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9

标签:娱乐   天安门城楼   来历   北京   椅子   北平   敬畏   听众   行程   北大   镜头   记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