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涨暴跌,高层出手了!

具体而言,给大宗商品“退烧”,给债券“托底”!

“反内卷、减产”才刚刚开始,现实中的供给过剩问题还没怎么处理呢,资本市场就把预期打得满满的,就好像商品价格未来要飞起来了一样。

在这股情绪的带动下,本周国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大涨,以焦煤为龙头五天时间四个涨停;而国内最大的债券市场则是另外一幅图景,连续下跌五天。

一边是火热的商品,短时间泡沫滋生;一边是冰冷的债市,抛压滋生金融风险。

对此,高层出手,希望重新平衡一下市场。

首先是商品期货市场。

大商所、广期所出手,对焦煤、碳酸锂等涨势凶猛的主力合约严格限制开仓量。

这个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切断非理性资金大量流入的渠道,防止期货价格剧烈波动向现货产业链无序传导,避免实体企业因原材料价格巨震而承受不可控的经营压力。

试想,基本面还没怎么样呢,企业因为原材料单月涨价50%,成本陡增,万一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卖不出个好价钱,企业后续的正常生产还搞不搞了?!

这种暴涨行情严重脱离基本面支撑,一味地押注未来,实质是政策信号被投机力量裹挟下的预期扭曲。

泡沫与风险巨大。

所以,监管层才收手给大宗商品市场降降温,周五夜盘大宗商品开始集体瀑布式下跌。

其次是国债市场,一场静默的保卫战也已打响。

为什么25号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放水了6018亿元人民币短期资金,创下了7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净投放?

就是因为国债市场!

看三组数据:

据华泰证券数据,地方债券基金短短三个交易日净流出1200亿元。

固定收益基金,本周超过90%的中长期债券基金亏损,赎回压力也飙升至去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

财政部周四发行了30年期特别主权债券,平均收益率为1.97%,创下自3月份以来该期限债券拍卖的最高水平。

这三组数据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可能是市场情绪突然变好,卖债券的口头力量增强,把利率推高了,基民不挣钱,财政借钱成本又会上升得太快。

很多人可能对利率短时间上升太快没有感觉,以国家借你钱30年为例:

7月初,国家只需要支付1.86%的利息,半个月后,就需要支付1.97%的利息,这相当于半个月就加息了0.1%。以我们每年万亿的借债规模,1万亿以后每年就需要额外多支付10亿利息。

这还仅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高层最怕的是触发基民的死亡螺旋——“赎回-抛售-净值下跌-更多赎回”,导致利率短时间上升的更多。

试想,连国家借钱利息都上升了,企业和居民岂不是上升得更多?!

这才是债市不稳定所产生的巨大破坏力,也跟当前低利率稳经济增长所比,高层不得不出手的原因。

而向银行系统提供流动性,就是变相地压低利率,并防止银行资产端缩水出状况。

更深层次看,高层在商品与债券市场同时发力“防风险”,反映的是当前宏观政策在多重目标间寻求精妙平衡的紧迫挑战。

一方面,“反内卷”本身是想扭转长时间的低价竞争,让企业利润起来,从而有了正向激励之后让经济走出死亡螺旋;另一方面,低迷了三四年的大宗商品市场又饥渴难耐,稍有利好,就陷入过度杠杆化炒作,短时间滋生大量的风险。

与此同时,股票和商品市场火热,又吸引更多的债券抛售,短时间把利率又抬升了,这与我们当前依托低利率环境化债、支持民企融资等产业结构转型的战略背道而驰。

半个月时间,一把火变相地加息了0.1%,这是高层绝不想看到的。

从高层对商品期货和债市的纠偏可以看出,“防风险”此时的优先级更高了。

风向一变,短期的投资逻辑就又跟着变了。

火热的商品,要提防空头的反扑;冰冷的债市,又成了温暖的港湾。(米筐投资)

本文源自行业资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9

标签:财经   出手   高层   债券   大宗   商品   利息   利率   企业   风险   焦煤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