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业这几年发展快得像坐火箭,可总有那么些事让人挠头。比如2022年夏天,国航、南航、东航这三大航空公司一口气砸了2400亿人民币,买了292架空客A320neo系列飞机。
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够普通人花几辈子的。可当时国产C919大飞机刚首飞没几年,为什么不先紧着自家产品呢?难道真的是赚中国钱,却不给中国产品捧场?
空客大单的来龙去脉
2022年7月1日,三大航同时宣布和空客签协议,东航要100架,国航和南航各96架,总目录价372亿美元,换成人民币就是2400亿左右。当然,实际成交价肯定有折扣,航空公司买飞机就像超市打折,空客那时候正赶上疫情低谷,急着出货。
为什么选这个时机?因为航空业刚从疫情里缓过劲来,机队老化严重,得赶紧更新换代。想想看,飞机飞得多了,零件磨损快,不换新机,安全和效率都跟不上。
那为什么不选C919?这里面有实打实的理由。C919虽然2017年5月就首飞了,但到2022年7月,还没拿到中国民航局的型号合格证,得等到9月底才发证。
更别提商业运营了,第一班载客航班是2023年5月28日的事。那时候C919还处在试飞和认证阶段,年产能也就几十架,怎么满足三大航每年上百架的需求?空客的A320neo生产线成熟,年产几百架,供应链全球铺开,交付周期短得多。
三大航的机队里,本来空客飞机就占大头,东航尤其多,超过250架。继续买空客,维护、培训、零部件都无缝对接,省钱省力。要是突然转C919,得从头建系统,花的钱和时间可不是闹着玩的。
再者,波音那时候自顾不暇。737 MAX事故闹得沸沸扬扬,中美贸易摩擦又加关税,波音飞机进中国难上加难。相比之下,空客在天津有组装厂,本土化强,还能拉动就业。
这笔订单其实是2019年中欧协议的延续,促进贸易平衡。简单说,三大航选空客,不是不爱国,而是基于生意经:可靠、便宜、快。
C919的尴尬处境,产能和认证卡脖子
国产大飞机项目从2008年启动,目标是打破波音和空客垄断,可现实骨感。C919是单通道窄体机,座级158到192,航程4000多公里,和A320、737对标。
但发动机用的是CFM国际的LEAP-1C,航电系统也靠霍尼韦尔、罗克韦尔这些外资。零部件八成以上进口,这让它在国际上卖不动,因为没拿到欧美适航证。
欧洲航空安全局的认证在2024年申请,到现在2025年8月,还在审核中。美国FAA更别提了,中美关系紧张,卡得死死的。没有这些证,C919飞不了国际航线,只能国内转悠。
产能也是大问题。中国商飞成立十几年,到2025年5月累计交付才18架,运营2.8万小时,载客157万。订单倒不少,超1000架,可实际交付慢得像蜗牛爬。
三大航原本在2025年计划收32架,可过去18个月只拿到5架。为什么?生产链不稳,关键零件靠进口,美欧一掐脖子就卡壳。彭博报道说,中国商飞今年可能交付不到75架,远低于预期。这不光是技术的事,还牵扯供应链本土化。
C919单价0.99亿美元,比空客波音便宜点,可航空公司要的不是便宜,是稳定运行。东航作为首家用户,2023年5月飞了第一班MU9191,从上海到北京,乘客反馈不错,但规模化运营还早着呢。
航空公司是企业,不是慈善机构。2024年三大航防务预算高,但GDP占比才2.5%,军费开支占1.2%到1.5%。它们要对股东负责,选机型得看性价比。
C919潜力大,可那时还没证明自己。波音售华客机几乎清零,空客占中国市场55%,这让C919起步更难。
后续订单转向国产,三大航开始补位
不过话说回来,三大航也没完全忽略C919。2023年9月,东航增购100架,交付期2024到2031年。2024年4月南航签100架,8月国航也跟上100架。
C919成熟了点,2025年产能目标达50架,下线30架。2024年8月28日南航、国航首架交付,东航已飞多条航线,机队扩展中。累计订单近1500架,确认近1000架,包括海航60架、金融租赁公司包办600多架。
为什么现在转?一是政策导向,国家推航空自主化。二是C919积累了运营数据,安全记录好。三是波音问题多,空客订单排到2030年,中国航空市场占全球20%,需求大,得自己填坑。2025年民航会议说,2024年C919运送旅客超百万人次,证明靠谱。
但交付慢仍是痛点,2024年三大航只收12架,东航6架,南航国航各3架。未来几年要放量,可零部件靠美欧,贸易战一打,风险大。中国商飞正优化控制律,申请EASA认证,目标飞国际。但专家说,商飞还是新人,积攒安全记录需时间。
展望2025年后,C919产能冲150架目标,宽体C929项目也推进中。中国航空业从依赖进口转向自主,供应链本土化,工厂扩建。但挑战多:国际认证难,全球订单少,主要内销。一带一路国家可能买,但欧美市场关门。
波音CEO说,今年原计划向中国交付50架,可关税环境,中方不收,转卖别人。空客大单500架在谈,三大航分摊,交易超500亿美元,交付到2030年。这意味着,短期空客仍主导,C919补位。
中国砸数十亿扶持,可C919交付远低于预期,彭博说中国落后台西方。国产梦难圆?不一定。高铁从2004立项到2018占全球七成,就是例子。C919若打破垄断,分羹万亿市场,得靠时间和技术。
三大航买空客,不是不捧场,而是现实权衡。长远看,自主化是趋势,可过程曲折。你觉得呢?创新不是喊口号,得一步步来。航空业水太深,赚中国钱的不止空客,国产也得自己争气。
更新时间:2025-08-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