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之际,我国居民存款却持续增加,这笔不断积累的财富正寻找新的出口。
过去几年,中国老百姓的储蓄存款稳步攀升。与此同时,曾经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房地产市场则持续调整。这种明显的反差引发了许多人的疑问:房地产“熄火”后,中国经济靠什么重启“发动机”?
答案正逐渐清晰——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正在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从过去的房地产主导转向多引擎共同驱动。
01 消费主引擎:不只是购物,更是体验与品质

走进江苏的一座体育场,六万多名球迷的呐喊声震耳欲聋。这不是职业联赛,而是一场业余足球赛——苏超联赛的决赛现场。这种蓬勃发展的业余体育赛事,正是中国消费市场悄然变革的缩影。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正愈发凸显。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59万亿元,同比增长4.5%,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5%。
这意味着消费已占据经济增长的半壁江山。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人们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物质需求,而是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体验。在浙江柯桥,这个全球最大的纺织布料批发市场,生产商们明显感受到了市场变化。
“随着户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兴起,消费者对功能性服饰的需求正在上升。”一位高性能面料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市场的另一端,智能穿戴设备、扫地机器人销售额增长15%以上,节能洗碗机、有机食品销售额增长超10%。
服务消费的增长更是快于商品消费。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增长5.2%,文体休闲、通讯信息、旅游咨询租赁等服务消费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这些新消费趋势正在重塑中国经济的需求结构。
02 科技创新:从“卡脖子”到全球竞争的“关键变量”

当消费引擎持续发力的同时,科技创新正在为中国经济注入更根本的动力。
全国政协常委高鸿钧提供了一组关键数据:2024年,我国研究经费投入强度约2.7%,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这些投入正在结出硕果——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
科技创新的突破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产业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更在全球市场大放异彩。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60%以上,带动了从上游锂电材料、中游三电系统到下游充换电设施的全产业链升级。
这样的成就正是中国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明确指出,“十五五”期间,我国将采取超常规举措,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这些领域正是当前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卡脖子”环节。
03 外贸新格局:从“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

在外贸领域,中国同样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2025年9月,中国外贸交出远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出口同比增长8.3%,进口同比增长7.4%。这一数据的亮眼之处不仅在于速度,更在于结构的变化。
机电产品出口占比已达59.4%,其中新能源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28.7%,成为拉动出口的核心动力。
更深入地看,中国外贸的“含金量”正显著提升。前5个月,装备制造业出口增长9.2%,占出口总值的58.3%。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55.4%,电动汽车增长19%,船舶增长18.9%,集成电路增长18.9%。
这些数据背后,是中国出口从“量增”向“质优”的结构性转变。
外贸市场也更加多元化,形成了“新兴市场挑大梁、传统市场稳根基”的格局。东盟已连续5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对非洲出口增速达20.2%。
同时,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7.1%,成为外贸领域最活跃的力量。
04 房地产新定位:从经济支柱到民生基石

那么,正在调整中的房地产市场,又将在中国经济新版图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靳玉英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突破67%,房地产正由“经济支柱”转向“民生基石”与“创新载体”的双重定位。这一转变意味深长。
过去,房地产更多是通过投资实现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未来,房地产可以通过挖掘租赁、运营、服务等细分领域的潜力实现新增长。
据《经济日报》报道,2024年,我国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3%,而一些发达国家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百分之十几,这表明房地产仍有潜力可挖。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表述出现在“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章节。
这表明我国对房地产的定位更加强调对于民生的重要作用。
上海财经大学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宏观经济专题报告》认为,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是宏观经济的体现。收入不确定性的增加会引发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促使家庭资产负债表调整,导致房价下跌和消费下滑。
05 “十五五”新蓝图:内需、科技与开放的三重奏

面向“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图景愈发清晰。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一文中指出,要全面落实“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扩大内需各项决策部署,大力提振居民消费。
他特别强调,要“切实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着力提高居民消费率”。
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关键在于收入分配改革。郑栅洁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努力实现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在科技创新方面,国家已做出明确部署。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指出,我国具备独特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超大规模市场为技术迭代提供了丰富应用场景,完整的人才资源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智力保障。这些优势的叠加,正是我们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底气所在。
在扩大开放方面,中国也在不断迈出新步伐。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表示,中国正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建设、单边开放和参与数字治理。
为全球贸易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截至2025年6月,中国已与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
展望“十五五”,中国经济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随着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地,消费市场活力将进一步释放。
随着科技投入持续加大,创新动能将不断增强;随着开放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也将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创新中心”转变。
房地产并不会消失,但它的角色已经改变——不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而是国民经济中的稳定器。
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速度转向质量,这场增长动力的切换,将决定中国经济的未来。
如果枫叶的分享对您有帮助,记得点赞➕关注哦~您的点赞是枫叶持续分享的动力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