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作为生命之源,人类对水的需求度仅次于氧气。作为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一种物质,民间围绕着水也衍生出不少俗语,比如“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
此外,不少权威研究也证实多喝水的好处远比想象得要多。比如2024年11月底,《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上就曾发表过一篇研究,该研究指出,喝水有多种明确的和潜在的好处,值得进一步评估喝水的健康收益。
这项研究通过分析18项临床实验的详细数据后得出结论,通过不同方式增加水的摄入量,至少可以降低5种疾病的风险。
因此,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平时一定要保证水分的摄入,平时注意多喝水。下面,我们就详细讲讲喝水可以预防哪些疾病。
这6种疾病,“多喝水”就能预防!
①预防便秘
多喝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从而软化粪便,促使大便排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便秘。
由于便秘,所以食糜和粪便中的有害物质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刺激,可增加罹患肠癌的风险。而多喝水,可以将肠癌的风险大幅降低。
此外,长期便秘人群患上老年痴呆、慢性肠炎等风险会增高,尤其是对三高人群而言,长期用力排便还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多喝水不仅可以预防便秘,还可以预防由便秘所引发的各种疾病。
②预防结石
肾结石形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和尿液中的盐浓度高有关,而平时注意多喝水可以增加尿量,同时稀释浓度,防止钙盐和磷酸盐因为过于饱和析出结晶,所以有利于减少结石的形成。
法国的一项权威研究显示,25-50岁的健康成年人,要是在原本正常饮水量的基础上,每天多喝两升水,可以降低肾结石的发生风险。
③预防痛风
痛风作为人体中嘌呤代谢异常,尿酸增多或排泄减少,都会使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和肾脏等处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预防痛风发作,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降尿酸。
而我们人体中的尿酸往往会通过肾脏排出,因此平时多喝水可以增加尿量,从而促使多余的尿酸溶解在尿液中并排出,稀释血液中的尿酸浓度,以减少沉积在关节中的尿酸结晶含量,最终避免痛风发生。
④预防尿路感染
对于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女性,如果每天液体摄入量不足1500ml,那么每天多摄入1500ml的水,能够减少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发作次数,并且还能延长发作间隔时间。
此外,多喝水可以冲刷尿路,有利于致病菌被及时冲走,使得病菌无法在尿道中长时间留存或繁殖。
⑤预防高血压
温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所以多喝水可以帮助稀释血液,帮助减轻血管负担和降低血压。
此外,多喝水还可以促进人体内废物的排泄,从而减少废物对肾脏的负担,进一步帮助降低血压。
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平时要注意多喝水,尤其是晨起后,记得喝200-400ml的温开水。
⑥预防慢性肾病
上面我们提到,多喝水可以促进体内废物的排泄,此外多喝水还可以增加尿量,帮助带走细菌和病毒,降低肾脏感染的风险。
当然,多喝水还能促进新陈代谢,清除代谢废物和毒素,帮助减轻肾脏负荷。所以,那些长期需要服用药物的慢性肾病患者,平时更建议多喝水。
多喝水,还可以缓解这些疾病!
①缓解头痛
虽然多喝水能治头痛的作用机制和效果目前还不明确,但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三个月内,每日在原有喝水量的基础上多摄入1.5升水,可以改善47%的复发性头痛患者症状。
②缓解感冒
感冒时人体会出现发热和出汗等症状,这些都可能导致体液过度流失,而喝水可以使体内水分能够得到及时补充。
此外,感冒时因为咳嗽和发热等,喉咙还可能干渴不适,而喝水能够稀释痰液,有利黏稠的痰液排出。
更重要的是,感冒时多喝水,还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将更多的病毒和毒素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③缓解胃病
多喝水能促进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冲淡胃腔内的胃酸和胆汁,保护胃黏膜,以减少胆汁对胃黏膜的刺激。
与此同时,水分的摄入还有利于稀释胃酸,从而减轻胃部不适,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食物。
④缓解糖尿病
大脑缺水时,会封闭葡萄糖的出口,以保留发挥功能所必须的葡萄糖。一旦大脑长时间缺水,就需要更多的葡萄糖来提供能量,还会让葡萄糖转化生成所需的水分。
《糖尿病与代谢紊乱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多喝水可以增加血浆体积,以稀释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具体而言,就是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每日原有饮水量的基础上多喝1升水。应用到实践中,则是每天早餐前喝250ml,午餐前喝500ml,晚餐前喝250ml。
多喝水虽然好,但这4件事务必要注意
①不要一次性喝太多水
很多人的喝水习惯并不好,要么一次性喝很多水,要么长时间不喝水。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推荐的每日饮水量为1500-1700ml,换算下来差不多是6-8杯水的量。
当然,也要根据个人身高、体重和从事体力劳动的量不同,而酌情增减。
②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
有不少人都习惯感到口渴时再去喝水,其实这时人体内的水分已经丢失了1-2%。如果感到明显的口渴,水分可能丢失了2-4%,基本进入了脱水状态,此时人体可能出现少尿、工作和认知能力降低等症状。
因此,一定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不管再忙都要记得喝水。
③不要喝过烫的水
国人在喝水和饮食上都长期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执着于“趁热”。事实上,35-40℃的水温是最合适的。
一定不要喝过烫的水,特别是65℃以上的热水,因为过烫的水可导致胃食管黏膜损伤与溃烂,长期反复高温刺激可导致黏膜产生长期损伤,从而诱发食道癌。
而对于那些习惯了喝热水、热汤的人而言,65℃以上的热水并不会让他们觉得很烫,久而久之,问题就出现了。
④不要过度迷信桶装水、饮水机、矿泉水
很多人平时过于迷信桶装水和饮水机,但却不知桶装水和饮水机若长期放置,喝之前又没有加热消毒,很可能滋生细菌并被摄入体内。
而现在市面上的一些矿泉水则被商家宣传得神乎其神,甚至“能治百病”。事实上,平时只要注意好好吃饭、科学搭配、正确喝水,完全可以保证多数矿物质的摄入。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