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沉默的荣耀》热播,吴石将军生前留下的一篇两千字绝笔,也在网上广为流传。吴石长子吴韶成在1981年赴美探亲的时候,带回了父亲的这封绝笔信。
其中内容我早已读过了多遍,简直催人泪下。但是最打动我的,始终都是文章末尾附上的那一首七律。
这首初读悲怆的绝命诗,细品之下却暗藏玄机——私下以为,它很可能是这位“密使一号”在生命走向尽头时,向组织发出的最后一封“密电”。
这首诗被写在《元赵文敏九歌书画册》的背面,这本身或许就是一个重要信号。在当时险恶的处境中,若想将自己的书信从狱中传出,必定经过将军深思熟虑的安排。
在绝命书中,吴石将军详细记述了自己的生平事迹:出身福州螺洲“状元第”,保定军校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双料第一”的辉煌过往,以及留下了大量军事理论著作。
这位被称为“十二能人”的传奇将军,文章里自称因戎马生涯“致读书养性功夫,大大欠缺”。这显然是一种谦逊,更可能是一种保护色。他真正想说的话,恐怕还是藏在文后的诗中,原文如下:
天意茫茫未可窥,悠悠世事更难知。
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
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
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反复研读这首诗,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精妙的“双重结构”:表层是传统文人的悲情告白,内里却闪烁着坚定的信仰之光。
首联“天意茫茫未可窥,悠悠世事更难知”,开篇的苍凉慨叹,恰如其分地塑造了一个失意者的形象;颈联“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的幻灭感,更将这种悲情推向高潮。
但是请注意:从内容上看,这两联诗表达的情感内涵基本重复。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这近乎犯了大忌。
短短四联,五十六字,其中两联二十八个字反复渲染同一情绪,以吴石这般文武双全、精通国学的“军中状元”,不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若说此诗为急就章,那也不对。因为绝命书全文洋洋洒洒二千言,写得十分工整。显然在狱中经过反复修改。因此,我推测:这两联或许是写给监视者看的烟幕弹。
在层层悲情之下,诗中真正的筋骨,浮现于颔联与尾联:“平生殚力唯忠善”——这六个掷地有声的字,是对吴将军一生追求的总结。
在绝笔书的语境中,“忠善”二字早已超越传统忠孝之义,升华为对更高理想的坚守。“如此收场亦太悲”,并非对选择的后悔,而是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
最值得玩味的是尾联:“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表层意思是:凭我这一捧丹心,将来去到九泉之下,也勉强对得起我的父亲了,但真实含义绝非如此!
须知,吴石虽然出身福建吴氏“状元第”,但是生父仅是一位普通教师。以他平生抱负,理想岂会囿于“无愧乃父”?那么,这个“我翁”究竟指谁?称谓如此郑重,显然别有指涉。
诗里说,“差堪对我翁”,用到“差堪”二字,说明将军自己也不确定,自己所为,是否真能对得住这位“我翁”。这看似一句陈述,又像一场隔空叩问。
然而如今,我们可以响亮地给出答案,他,吴石将军,何止是“差堪”对“我翁”?他以丹心铸就无声战线,以生命守护统一大业——其功至伟,其死重于泰山!
一个即将赴义之人,最需要交代、最在乎其评价的“翁”,除了毕生追随的信仰和组织,还能有谁呢?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的传递方式与内容形成了完美的互文。写在画册背面,经秘密渠道带出去了——这个过程本身就在暗示:这些文字是需要被“解码”的 ,其真实含义藏于表象之下。
吴石将军以其极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和特殊身份,完成了一次精妙的“密写”——用敌人看得懂的悲情文字,掩盖住只有同志才能接收的信号。
其实吴石在告诉他的同志:我已经为组织送出了“台湾防区图”,我顺利完成了使命!这种表达方式,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
不能直抒胸臆,就用传统诗词的意象来寄托;不能明志,就用“丹心”这一充满文化重量的红色意象来暗喻。
从文天祥到岳飞,“丹心”一词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忠贞不渝的最高象征,它常与拳拳“报国之心”相连。而在此处,它被赋予了一个新的时代内涵——一颗“红色的革命之心”。
吴石在绝笔书中谦称“读书养性功夫大大缺失”,但是这首绝笔诗恰恰证明他从未放弃修养,且文字功力异常深厚。
每个字都经过精心斟酌的,每处情感皆收放有度。这五十六个字,堪称他一生中最精彩、最深刻的作品。
回望历史,这首诗就像一枚精心封装的时间胶囊,它用传统的形式包裹着现代的革命精神,用个人的悲情掩饰着坚定的信仰。当层层外壳被剥开,露出的是一颗滚烫的、永不褪色的“丹心”。
“平生殚力唯忠善”、“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将这三句诗连起来读,分明就是在对“我翁”说:我毕生信仰坚定,从未背叛!
如今,凭这一片丹心,我可以坦然向组织宣告:我已经把“台湾防区图”送出去了,我未曾辜负使命!将军在黎明前走向黑暗的刑场,临行隔海东望,一片丹心向阳。
吴石牺牲时仍未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因此不能像朱枫烈士那样,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但是若读懂了他这首绝命诗,你便会明白:他早已经在诗中喊出了这七个字。
这首绝命诗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学性,更在于它作为历史密码的独特性。它让我们看到,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信仰的表达可以如此丰富,忠诚的证明可以如此深沉含蓄。
或许,这正是吴石将军留给我们的最后启示:真正的忠诚,无需要轰轰烈烈的宣言;它可以是悲情之下的坚定,是传统文化中的新生,是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清晰可辨的——丹心密码。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