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悄悄崛起,成为南亚“隐形霸主”?
万万没想到,这一路走来,靠的都是中国伙伴铺的路?
“中国公民在巴获得的安全保障将是总理级别的。”
这是9月4日第二届中巴B2B投资峰会上的一个场景。在他身后,是巴基斯坦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企业代表团,而在他面前,是中巴经济走廊“2.0升级版”的宏伟蓝图。
不到三周后,巴基斯坦与沙特签署了一份价值210亿美元的防务与投资协议,其中包括为沙特提供核保护伞的条款。
而这个长期被视为“印度对手”的国家,显然已经不经意间已在南亚乃至伊斯兰世界里,巴基斯坦在区域事务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而这其中中国的帮助也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环。
实际8月中巴双方代表便极其有意合作,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与中国外长王毅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双方一致同意打造中巴经济走廊“2.0升级版”。
甚至就在这次会晤前后,巴方做出一项惊人举动:在夏巴兹出发来华参加上合组织峰会前,向中国企业提前支付了1000亿卢比(约3.5亿美元)的款项。
显然,巴基斯坦这是提前打款的行为诠释对中方的信任。毕竟对于一个外汇储备不足80亿美元,外债总额却高达约1300亿美元的国家来说,这笔钱不是小数目。巴方此举传递的信息很明确,就是要把对华合作放在优先位置。
中巴经济走廊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果。截至2023年底,走廊累计为巴基斯坦带来254亿美元直接投资,创造23.6万个就业岗位,新增6000兆瓦电力和510公里高速公路。
这些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变化,旁遮普省的光伏电站投用后,停电时间从每天4-6小时缩短到1小时,俾路支省的公路修好后,农民运输水果的速度加快,运费下降30%,损耗大幅减少。
9月4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巴B2B投资会议上,巴总理夏巴兹宣布正式启动“中巴经济走廊2.0”,中巴双方企业签署了21份谅解备忘录,价值85亿美元。
这一转变标志着合作模式从“输血”到“造血”的升级。也说明巴基斯坦不再仅仅接收基础设施投资,而是希望通过合作提升自身产业发展能力,掌握“自己赚钱”的本领。
谁能想到过去一提南亚,印度自然是“老大”。但如今局面正在发生变化。巴基斯坦在区域事务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甚至即使在地缘地位上,虽然巴基斯坦军力整体不如印度,但它拥有相当规模的核武器储备,这让它在地缘博弈中并不被动。
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凭借与中国的特殊关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支撑。中国驻卡拉奇总领事杨云东表示:“中国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在五个方面助力发展中国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这些支持包括工业化赋能、出口渠道拓宽、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和民生领域合作。
瓜达尔港的发展更是典型的例子。这个深水港已经成为区域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不仅服务巴基斯坦,还在阿拉伯海出入口的地缘位置中扮演关键角色,并且在中东、非洲的航线上拥有了一定话语权。
另外巴基斯坦拥有2.2亿人口市场,其中年轻人口占比超过60%,正在经历快速城镇化进程,基础建设需求持续旺盛。而根据世界银行预计,2025年巴基斯坦经济增长率有望回升至3.5%,市场潜力正在加速释放。
更值得关注的是,巴基斯坦掌握了地缘政治的微妙平衡。它一方面与中国保持紧密合作,另一方面也与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保持交往,如与美国洽谈购买F-16V战机,从法国引进“阵风”战斗机。
这种“多方下注”的策略,表面上看似摇摆不定,实则让巴基斯坦在大国博弈中获得了更大的活动空间。
相比之下,印度虽然一直试图塑造自己“南亚老大”的形象,但其与周边尼泊尔、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国的关系却时有摩擦。
那自然这些国家很多时候更愿意和中国还有巴基斯坦合作,原因很简单:印度习惯压人,而中巴合作能带来实打实的项目落地。
只是怕是到现在,巴基斯坦自己可能也没想到,跟着中国“混”,会混成今天这种地位。它从未主动争夺“霸主”地位,甚至经常被外界称为“问题国家”。但就是通过抱紧中巴经济走廊这条线,巴基斯坦在区域格局中站稳了脚跟。
可以说,巴基斯坦的成功,某种程度上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合作模式:真诚信任+务实合作=共同发展。
而这种模式不附加政治条件,强调平等互利,真正着眼于共同发展,大抵是有心合作,较为真诚,怕是才有了如今巴基斯坦的节节攀高吧。
参考资料:
巴基斯坦总理:将为所有在巴中国公民提供最强有力安全保障——京报网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