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兴产业观察者
+
本周重要事件
新能源:
美国IRS发布清洁能源税收抵免要求最新指引(趋于宽松);甘肃省发布136号文承接细则并启动25H2-2026增量新能源项目机制电量竞价,中国电建启动2025-2027年度60GW光伏固定支架框采。
电网:
国网发布25年计量设备2批招标公告;国网与哈电集团举行会谈;国网董事长会见中国中铁董事长。
新能源车&锂电:
吉利发布25H1财报;鹏辉能源预计9月建成固态中试线;南都电源签署2.8GWh半固态储能项目。
氢能与燃料电池:
四川省级预算内资金重点支持氢能项目,最高补助2000万;财政部发布政策,氢能作为燃料(能源)可抵税;重庆规划新建60座加氢站,供氢能力达2.5万吨/年。
核心周观点
AIDC
本周AIDC板块情绪持续高涨;服务器散热厂商奇鋐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单季度业务创历史新高;服务器集成商鸿海精密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超市场预期。
8月13日,台湾服务器散热厂商奇鋐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529.3亿新台币,同比增长66%,实现净利润77.82亿新台币,同比增长115%;其中25Q2实现收入296亿新台币,同比增长80%,环比增长27%,实现净利润42.7亿新台币,同比增长98%,环比增长22%,收入、净利均创2023年以来季度新高。此外,上周公司发布7月营收资料,7月单月实现营业收入118亿新台币,同比增长92.65%,创历史月度新高,充分反应液冷市场高速增长。
8月14日,台湾服务器集成商鸿海精密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3.4万亿新台币,同比增长20%,实现净利润953.7亿新台币,同比增长49%;其中25Q2实现收入1.8万亿新台币,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9%,实现净利润495.4亿新台币,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8%,高于市场预期。根据法人说明会,公司AI服务器业务Q2营收同比增长超60%,Q3AI服务器业务指引营收同比增速超170%、机柜出货量环比增速约300%,全年AI服务器业务营收预计超1万亿,2026年AI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液冷板块:本周AIDC液冷板块继续走强,我们认为市场情绪高涨来自两方面因素:1)明年市场空间展望千亿以上;2)台企产能与明年需求预期错配下国内企业入链份额展望。在市场预期持续向上的背景下,板块标的明显有扩散趋势,市场挖掘顺序从直供→代工→上游供应商(氟化液、铜材、焊料等),有助于形成板块效应,增强资金轮动机会。
当前时点,我们建议关注:1)有望全链条入局NV和ASIC,重视头部企业带动效应:英维克;2)优先关注当前时点能看到业绩兑现的相关标的:奕东电子、博威合金;3)有望实现海外产业链国产渗透的零部件供应商:科创新源、思泉新材、飞龙股份、川环科技;4)关注rubin技术演进趋势(浸没式/两相冷板);5)IDC侧液冷解决方案商:申菱环境、川润股份、同飞股份、高澜股份。
风电
大唐1.65GW项目中标均价维持高位,看好下半年风机价格上涨持续性,重申看好风电板块长周期景气反转,首推整机;东方电缆披露半年报,存货、合同负债高增,在手项目陆续交付,下半年业绩有望加速释放。
一、大唐1.65GW项目中标均价维持高位,风电推荐逻辑再重申!
8月14日,大唐电子商务平台发布大唐吉林长春二热退城进郊配套80万千瓦洮南等三个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中标候选人公示的公告,共计1.65GW。从最终中标价格看,三个项目的中标价格均高于24年同功率段机型中标均价,再次验证我们在上周周报中提出的本轮风机价格上涨的驱动因素并不完全是来自于需求端的高景气,而更多的是来自整机企业与下游业主的“双相奔赴”逻辑。
重申当前我们对风电板块(尤其是整机环节)的观点的推荐逻辑:
预期差一:市场认为25年风电需求旺盛主因十四五末年抢装,并由此判断26年陆风需求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但我们认为:在全面市场化交易的背景下,风电出力曲线优势和非技术成本空间将令其维持较高收益率的能力显著强于光伏,结合多口径的数据,我们认为26年国内陆风需求仍有望维持增长。到目前为止,支持这一判断的数据主要包括:
1)1-7月各省风电项目核准规模108GW,同比+37%,作为比招标更前置的指标,显著指引26年需求乐观;
2)大唐近期启动规模高达10GW的25-26年度陆风机组框采(去年同口径框采6GW,实际完成招标近8GW);
3)24年风机招标高达164GW、25年1-7月我们不完全统计约60GW,即使25H2招标量维持相对低位,仍足以支撑26年装机保持增长。
预期差二:市场认为25H1风机价格回暖主要因为今年需求好,但我们认为:除了需求高景气的因素外,风机涨价更是整机制造商和运营商业主的“双向奔赴”。
1)整机商端:持续多年的风机大型化赛跑和价格战后,风机企业制造业务盈利普遍承压,自律挺价意愿强烈,12家整机企业24年10月签署《自律公约》后投标价格回暖趋势显著;
2)业主端:风机过快的大型化和低价竞争,导致运维成本和风机故障/事故率提升,部分央企已带头修订招标规则中价格分的评判标准,在发改委提出“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招标机制的优化有望扩散,并支撑风机价格持续回暖。
3)1-8月(截至8月15日)陆风机组中标均价1554元/kW,较2024年全年提升10%,各功率段机型涨幅介于6-17%之间。同时,在6-7两月风机招标规模因136号文后下游阶段性观望情绪而同环比下降后,7月至今中标价格仍然环比持稳,对前述判断形成初步验证。
图表:7-8月风机中标均价环比基本持平
二、东方电缆披露中报:存货、合同负债高增,下半年业绩望加速释放。
2025年8月14日,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4.3亿元,同比增长9.0%,实现归母净利润4.73亿元,同比下降26.6%%;其中Q2实现营收22.9亿元,同比下降17.1%,实现归母净利润1.92亿元,同比下降49.6%。
受海风项目确收周期影响,短期业绩略有承压:上半年公司电力工程与装备线缆业务(原陆缆系统-高压陆缆)实现收入22亿元,同比+25%,毛利率10.8%,其中Q2收入13亿元,同比+11%,环比+48%;海底电缆与高压电缆(原海缆-脐带缆+高压陆缆)实现收入20亿元,同比+8%,毛利率25%,其中Q2收入7.6亿元,同比+3%,环比-36%;海洋装备与工程运维(原海工+脐带缆)约2.75亿元,同比-45%,毛利率29%,其中Q2收入2.1亿元,环比+223%。从收入结构看,Q2业绩波动原因主要是受海风项目确收周期导致的高附加值海缆确收占比有所下降影响。
存货、合同负债高增,下半年业绩有望加速释放:截至上半年末,公司合同负债(预收货款)16.7亿元,同比+473%,环比24年末+46%;存货规模31.3亿元,同比+67%,环比24年末+69%,且主要为库存商品(占比49%)、发出商品(占比6%)及半成品(占比27%)。考虑到公司重点项目如青洲五七、帆石一、山东半岛北L、英国Inch Cape等项目项目均已陆续进入交付、安装敷设阶段,预计下半年业绩有望逐步兑现。
在手订单维持高位,看好下半年订单获取加速:截至2025年8月12日,公司在手订单196亿元,环比4月21日增长4%,其中海底电缆与高压电缆约110亿元,电力工程与装备线缆约50亿元,海洋装备与工程运维约36亿元。公司参股浙江海风母港项目,下半年浙江深远海示范项目有望启动海缆招标,英国AR7海风招标持续推进,看好公司订单获取持续加速。
三、投资建议:依次看好 整机、两海、零部件 三条主线。
1)整机:基本面持续向好,看好25H2&26FY制造端盈利趋势性修复。价格端,2025年Q2国内陆风(不含塔筒)加权持续回暖;“两海”方面,国内海风开工加速,年内10GW装机确定性较高,海外拓展良好,1-6月海外签单同比+98%。 随着陆风高价订单及“两海”高盈利订单占比持续提升,我们看好25H2&26FY制造端盈利趋势性修复。重点推荐:金风科技、运达股份、明阳智能、三一重能 等;
2)两海(海风&出海):国内海风开工加速驱动管桩、海缆环节盈利弹性兑现,欧洲海风景气回升,订单有望超预期。随国内重点海风项目陆续开工,Q2管桩企业发货量有望大幅增长,并驱动业绩弹性迅速释放,海缆施工确收相对略晚,我们预计最快或将于25Q3体现业绩弹性。海外方面,伴随着欧洲海风收益率回暖及并网节点临近,预计项目推进有望加速,基础、海缆招标有望放量。重点推荐:大金重工、东方电缆 海力风电,建议关注:泰胜风能、中天科技、天顺风能 等;
3)零部件:Q2常规排产旺季,看好涨价全面落地后业绩弹性释放。受风电装机影响,零部件收入呈现较强的季节性特征,Q2为铸锻件常规排产旺季,叠加Q2开始全面执行新价格(Q1部分涨价环节如铸锻件、叶片仍受较大比例订单按24年低价执行拖累),预计Q2零部件环节量价齐升,业绩弹性进一步释放。重点推荐:日月股份、金雷股份,建议关注:新强联、广大特材、中材科技 等。
光伏&储能
美国IRS更新关于清洁能源税收抵免中“项目开工”要求指引,严苛程度有所宽松,利好美国各类型光伏项目需求,带动相关美股大涨,关注A股相关标的:阿特斯、阳光电源;中国华电20GW年度组件框采将于8月19日开标,预计龙头企业或普遍基于“不低于成本价”原则投标,从而形成组件端“成功顺价”的积极催化。
一、美国IRS更新清洁能源项目税收抵免资格指引,较此前要求趋于宽松,带动美股光伏板块普涨,关注A股相关标的:阿特斯、阳光电源。
8月15日,特朗普政府发布了关于联邦税收抵免资格中关于“项目开工”要求的新指导方针,其严苛程度低于市场此前的担忧。新指引中针对大型项目设置“连续性建设安全港”、同时1.5MW及以下的项目不受影响,受此事件影响,周五美股光伏板块股票大涨,美国最大的户用光伏安装商Sunrun(RUN)上涨33%,SolarEdge(SEDG)、First Solar(FSLR)、Array(ARRY)、NEXTracker(NXT)分别上涨17%、11%、25%、12%。其中RUN、SEDG主要面向分布式项目市场,而FSLR以及支架厂商ARRY、NXT则主要面向集中式市场,从股价表现看,新版税收抵免指引被市场理解为对美国各类型光伏项目的普遍利好。
根据大美丽法案OBBBA,在2026年7月4日之后开工建设、并于2027年12月31日之后投入使用的项目,将不再有资格获得PTC和ITC税收抵免,本次更新后的指引针对2025年9月2日之后开始建设的大型项目,收窄了“开工”的定义,但新增设置了“连续性建设安全港”,同时规模不超过1.5MW的项目仍按照前期指引获得资格。
此前,若开发商已实际支出项目成本的5%,就被视为符合税收抵免资格。新指引取消了大型项目的“5%标准”(仅不超过1.5MW的小型太阳能设施仍可按“5%支出”标准申请),而改为要求开发商证明“具有实质意义的实体施工”已经在持续进行,例如挖掘或安装关键部件。
此外,新指引提出“连续性建设要求”,规定项目一旦开工必须持续进行施工(恶劣天气、自然灾害导致中断除外),以维持联邦税收抵免资格;同时设置“连续性建设安全港”,只要项目在开始建设的日历年后不超过4个日历年前投入运营,即可适用税收抵免,如2025年8月20日开始施工的项目于2029年12月31日前投入使用即可,相较前期版本要求有所放宽,更有利于建设周期较长的大型项目获得收税抵免资格。
二、华电20GW光伏组件框采下周开标,关注“组件顺价”积极信号。
中国华电此前启动的2025-2026年度20GW光伏组件框架采购招标按计划将于8月19日开标,本次招标是光伏产业链在“反内卷”驱动下、中上游环节产品显著涨价后第一个启动的央国企组件集采招标,本次投标与中标结果意义重大,一方面,组件端能否实现“顺价”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上游涨价能否维持,另一方面,也将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内重点终端客户(电力央企)对组件涨价的接受度,我们预计龙头企业或普遍按照“不低于成本价”的原则进行投标,从而形成组件端“成功顺价”的积极催化。
此外,据InfoLink,6/7/8E月组件排产维持在52~53GW,环比抢装高峰4-5月(59~61GW)降幅较小且好于此前市场所担心的下半年需求“断崖式下跌”,淡季需求好于预期、供需共振有望继续推动产业链景气度修复。
三、投资建议:光伏产业价格、盈利底部夯实,“反内卷”扎实推进驱动行业景气度修复,我们继续建议关注以下主线:
1)估值安全边际、存量产能格局、后续盈利修复弹性兼备的光伏玻璃:信义光能、福莱特玻璃、旗滨集团、南玻A等;
2)能够通过技术进步/卡效率门槛实现落后产能加速出清、具备优势区位产能超额利润逻辑的电池片:钧达股份、横店东磁 等;
3)受益美国政策落地后不确定性消除、市场化交易和反内卷驱动格局改善的大储:阳光电源,阿特斯 等;
4)低成本硅料(协鑫、通威 等)、新技术及其设备与辅材(爱旭股份、帝尔激光 等)、财务状况稳健的各环节龙头(长期品牌价值扎实)。
电网
1)国网发布25年计量设备第2批招标公告,电表招标1746万只,同比+12.4%,智能融合终端(集中器)首次招标43万只,预计批次总金额约50亿元,看好25年国网第三批电表新标准招标、价格修复带动招标金额超预期;2)Q2思源电气业绩同比+61%,符合预期,H1海外收入同比+89%,看好25H2海外订单加速转化为收入,维持重点推荐。
8月15日,国家电网发布2025年营销项目计量设备(电能表/采集终端/计量互感器)第二次招标公告,重点变化:智能融合终端(集中器)首次招标。本批次招标总金额约50亿元,总计425个标包,其中电能表216包,同比+31包;采集终端部分124包,同比+65包。分数量看,招标总数量达2066万只,其中电能表1746万只,同比+12%。考虑到25年新标准施行等因素持续催化,第三批电表招标单价有望止跌回升,看好25年电表单价修复带动招标金额超预期。
思源电气25H1业绩符合预期:海外收入快速增长,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1H25实现营收84.5亿元,同比+37.8%,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45.7%;Q2实现营收52.7亿元,同比+50.2%,归母净利润8.5亿元,同比+61.5%,符合预期。上半年公司在海外市场实现营收28.6亿元,同比增长88.9%,毛利率提升至35.7%,同比+1.0pct。公司积极培育的第二增长曲线已开始显现成效,汽车电子电器业务H1收入同比增长216.6%,实现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当前时点我们看好:①变压器出海(尤其电力变压器)和②主干网建设(尤其西北地区)、③特高压方向,重点推荐两个方向均充分受益的思源电气,25年业绩有望超预期:
电力变压器出海:25年1-6月我国电力变压器出口26亿美元,同比+49%(高于配电变压器的+17%),持续高景气,主要系电力变压器技术难度更高、扩产周期更长、电气工程师和装配工短缺。
主干网建设主要逻辑:750kv变压器和组合电器为西北两大核心变电设备,招标数量和金额均大幅增长。招标量方面,25年前三批750kv变压器和组合电器招标分别达到70200MVA和112间隔,同比+68%和+35%。金额方面,2024年750kv变压器和组合电器分别达到22/21亿元,预计25年全年至少翻倍增长。
特高压下半年预期修复:25以来特高压已核准2直1交,下半年2直(南疆-川渝、巴丹吉林-四川)2交(达拉特-蒙西、攀西-天府南)5条跨区背靠背有望陆续核准。23年开工4直1交,设备招标415亿元;24年开工2直2交,设备招标262亿元;25年线路体量大,设备招标额预计突破500亿,下半年设备招标有望快速释放。
氢能与燃料电池
SOFC千亿蓝海市场启动。数据中心电源资本开支加大,大型燃气轮机供给紧缺,补贴后SOFC经济性初现。根据BE财报,SOFC单kW价值量在3171美元,单GW人民币对应约200亿元。在数据中心电源资本开支加大的趋势下,若SOFC单年销售达到5GW,SOFC千亿蓝海市场显现。
当前时点看,SOFC产业大趋势正处起步阶段,SOFC蓝海市场启动。数据中心电源资本开支加大,大型燃气轮机供给紧缺,美国给予SOFC投资税收抵免(ITC),补贴后SOFC经济性初现。
Bloom Energy(BE)数据中心电源订单爆发,带来SOFC新应用市场突破。25年7月,BE宣布在90天内为Oracle的AI数据中心提供现场供电服务,与Core Weave合作的AI 数据中心电力供应项目计划25Q3投入使用;美国电力1GW供应协议承诺初始订购,并预计在25年追加订单;与韩国SK Eternix签署的80兆瓦合作项目推进等等,带来了SOFC在数据中心电源的大规模爆发。
SOFC千亿蓝海显现。根据BE财报,SOFC单kW价值量在3171美元,单GW人民币对应约200亿元,意味着在数据中心电源资本开支加大的趋势下,若SOFC单年销售达到5GW,SOFC千亿蓝海市场显现。
相关公司标的方面:三环集团为BE电解质隔膜供应商,受益海外数据中心电源需求爆发带动;壹石通公司的首个SOFC示范工程项目计划于2025年建成,预计2026年将实现小批量销售;佛燃能源的SOFC系统现正开展样机组装与调试工作;潍柴动力SOFC多个示范项目配套成功,发电系统通过欧盟CE认证;雄韬股份中标氢气SOFC发电系统测试服务采购项目等。
(1)行业拿订单并在项目现场实地验证是现阶段的重点,制氢设备的渠道优势和一体化优势是关键,首选能源央国企下属或合作公司,建议关注:华电科工、华光环能、昇辉科技;
(2)绿醇绿氨的崛起为绿氢和电解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布局高价值量及关键核心装备:风电和光伏产业链、绿氢合成氨/醇技术与设备、生物质处理的企业将率先受益:吉电股份、中国天楹、森松国际。
锂电
固态电池产业化持续推进。1)鹏辉能源预计9月底建成固态电池中试线,当前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已由280Wh/Kg提升至320Wh/kg;2)皇庭国际与深圳尊光签署增资扩股协议,后者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碳材料“碳量子点材料”,从材料端、技术端、产品端实现原料自主、成本可控和技术领先;3)南都电源:成功签署总容量高达2.8GWh的独立储能项目订单,项目将全部采用南都自主研发的314Ah半固态储能电池,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
一、本周观点:
固态电池产业化持续推进。1)鹏辉能源预计9月底建成固态电池中试线,当前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已由280Wh/Kg提升至320Wh/Kg,新一代固态电池中固态电解质层自动适应活性材料体积的变化;2)皇庭国际与深圳市尊光固态电池正式签署了增资扩股协议,尊光固态电池专注于固态电解质与固态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碳材料“碳量子点材料”,从材料端、技术端、产品端实现原料自主、成本可控和技术领先,相关产品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宽温差等优势,可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系统、消费电子等3大应用市场;3)南都电源:南都电源成功签署总容量高达2.8GWh的独立储能项目订单,项目将全部采用南都自主研发的314Ah半固态储能电池,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
我们建议固态电池投资分两条线。1)政策线:以性能突破为目标,投资坚守四大增量环节。建议关注:设备(干法纤维化、干法辊压、电解质转印为核心增量环节,标的宏工科技、纳科诺尔、德龙激光)、硫化锂(固态量产最大瓶颈,标的厦钨新能)、锂金属负极(负极终极路线,压延、蒸镀、液相均值得关注,标的天铁科技、中一科技、英联股份、道氏技术)、镍基集流体(标的远航精密、德福科技);后续新增建议关注环节包括:富锂锰基(正极长期迭代方向,关注容百、盟固利)、等静压设备等。
2)市场化线:从市场化的角度,氧化物聚合物路线的半固态/全固态电池有望率先进入商业化推广。氧化物、聚合物体系相对更为成熟,但是氧化物路线存在电导率较低问题,聚合物存在常温性能衰减问题,行业内企业分别采用新的技术,突破相关瓶颈,使得氧化物固态电池、聚合物固态电池实现较液态电池更优的安全性,同时不牺牲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倍率性能,部分性能还有所提高,且成本侧不会高于当前液态电池较多,已具备相对明确的产业化落地前景;另外,锂金属负极的应用也直接打开了氧化物、聚合物电解质(半)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上限,整体进展或快于硫化物体系。建议关注相关企业孚能科技、上海洗霸、冠盛股份、德尔股份、金龙羽、三祥新材等。
二、宁德时代:宁德时代本拟今年上半年就停采枧下窝矿区
近期,宁德时代枧下窝矿区因采矿证到期停产引发市场关注。而在二级市场上,低迷已久的碳酸锂行情却因该消息迎来了久违的“狂欢”。8月11日,碳酸锂期货合约“2509”“2510”等涨停。锂矿股亦集体大涨,盛新锂能等多股涨停。不过,在采矿证到期之前,企业本拟今年上半年就停采。其中缘由或与锂价持续低位震荡、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有关。8月11日上午,宁德时代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回应,公司在宜春项目采矿许可证8月9日到期后已暂停了开采作业,正按相关规定尽快办理采矿证延续申请,待获得批复后将尽早恢复生产,该事项对公司整体经营影响不大。此外,该锂矿虽然名字里有(含锂),但严格意义上来说,枧下窝矿区并不能算是一座“锂矿”。目前,枧下窝矿区采矿证登记的实际开采矿种仅为陶瓷土。8月11日,有业内专家强调,宜春地区锂矿品位普遍较低,枧下窝矿区锂品位也远低于锂矿床一般工业品位(0.8%),锂只是作为伴生矿开采。
三、鹏辉能源:预计9月底建成固态电池中试线
鹏辉能源8月14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从去年8月底召开固态电池发布会以来,公司在固态电池技术方面持续迭代优化,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已由280Wh/Kg提升至320Wh/Kg,新一代固态电池中固态电解质层自动适应活性材料体积的变化,不需要加压模组,固态电池性能更稳定。当前在按计划推进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预计2025年9月底建成。
四、皇庭国际:皇庭国际宣布投资固态电池
皇庭国际与深圳市尊光固态电池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增资扩股协议。尊光固态电池专注于固态电解质与固态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碳材料“碳量子点材料”,从材料端、技术端、产品端实现原料自主、成本可控和技术领先,相关产品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宽温差等优势,可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系统、消费电子等3大应用市场。本次协议的签署,是在皇庭国际“123”转型发展战略规划指引下,重点布局储能等细分方向新材料领域,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围绕“功率半导体+”投资和发展逻辑构建的产业新生态,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皇庭国际也将深度参与尊光固态电池公司治理,在材料研发、场景应用、融资规划等领域形成战略协同,积极推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和多场景应用,为国家“双碳”战略和能源安全服务。
五、南都电源:南都电源成功获得全球最大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
日前,南都电源成功签署总容量高达2.8GWh的独立储能项目订单,项目将全部采用南都自主研发的314Ah半固态储能电池。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实现了固态储能电池技术商业化应用的关键跨越。本次斩获的订单由三个独立储能项目构成,总容量为2.8GWh。其中,深圳地区的项目规模为1.2GWh;汕尾地区则布局两个项目,容量均为800MWh。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消纳新能源电量超10亿千瓦时,将极大提升区域电网接纳可再生能源的能力,有效缓解粤港澳大湾区电力供需矛盾,同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0万吨。该项目是公司“储能技术+场景”的重大突破。深圳作为超大型城市,对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循环寿命要求极高;汕尾则依托海上风电资源,需要储能支撑电网稳定。南都半固态电池储能系统,恰好能满足这两类应用场景的核心需求。
新能源车
吉利汽车发布25H1财报,Q2公司在市场价格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除极氪外各部门均表现优异,充分说明了公司的价格战抗压能力和电车车型的盈利能力,公司经营向上的态势是不变的。汽车整车虽然面对需求压力,但是并不缺乏个股阿尔法,其中的强新车周期将是后续个股的最强阿尔法,吉利汽车销量、盈利均具备成长性,预计后续业绩将表现强势。
一、汽车周销量:8月1周乘用车销量38.3万辆电车21.7万辆,电车渗透率56.7%
乘联会口径:1)乘用车:8月1-10日,乘用车市场零售45.2万辆,同/环比-4%/+6%,25年累计零售1319.8万辆,同比+10%。全国乘用车批售40.3万辆,同/环比+ 16%/-3%,累计批售1592.7万辆,同比+13%。
2)新能源:8月1-10日,新能源市场零售26.2万辆,同/环比+6%/+6%,新能源零售渗透率57.9%,25年累计零售671.7万辆,同比+28%;新能源批售22.9万辆,同/环比+15%/-2%,新能源厂商批发渗透率56.8%,累计批售786.2万辆,同比+35%。
交强险口径:1)市场总量:本周国产乘用车总销量38.3万辆,较去年同期-6.1%,较上周-18.5%,较上月同期+5.8%;2)电车:本周国产新能源乘用车销量21.7万辆,较去年同期+1.4%,较上周-12.1%,较上月同期+6.4%,电车渗透率56.7%。
3)燃油:本周油车销量16.6万辆,同比-14.4%,环比-25.6%,较上月+5.1%。
二、吉利汽车25H1业绩点评:极氪亏损影响,业绩符合预期,看好公司强新车周期
事件:8月14日,吉利汽车发布25H1财报,其中:
1、营收:25Q2公司共计销售新车70.4万辆,同/环比+46.6%/+0%;总计营收777.9亿元,同/环比+41.5%/+7.3%;我们计算Q2单车ASP 11.1万元,同/环比-3.5%/+7.3%;25H1公司共计销售新车140.8万辆,同比+47.2%,营收1502.85亿元,同比+26.5%,计算单车ASP 10.7万元,同比-14.1%;
2、费用:经重制后公司25Q2销售/行政/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1%/1.9%/5.1%,环比+1.1pct/+0.0pct/+1.6pct;
3、利润: 25Q2公司毛利率17.1%,同/环比+0.6pct/+1.3pct;实际归母净利润31.6亿元,同/环比+74.7%/-9.7%,我们计算公司Q2单车净利0.45万元,同/环比+19.1%/-9.7%;25H1,公司毛利率16.4%,同比-0.3pct,实际净利润66.6亿元,同比+97.5%,我们计算单车净利0.47万元,同比+34.1%。
点评:1、业绩整体符合预期。本次业绩环比下滑来自极氪,港股口径Q2亏损5.8亿元,主要系:1)极氪车型结构变动,009销量下滑切换为007GT;2)Q2计入新车研发费用摊销,扩大资本化研发费用,费用高企下盈利下滑,最终形成亏损。但同时,公司在其他板块上依旧保持稳健:1)我们计算吉利银河Q2单车净利3300元,表现依旧仍稳健,充分说明吉利银河价格战下的抗压能力;2)考虑到极氪亏损,事实上其他部门的Q2盈利环比Q1是均有提升的;3)公司Q2毛利率、单车ASP环比均有提升,并未受到价格战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Q2公司在市场价格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除极氪外各部门均表现优异,充分说明了公司的价格战抗压能力和电车车型的盈利能力,公司经营向上的态势是不变的。
2、持续看好公司经营。我们再次重申,整车板块后续最大的阿尔法来自强新车周期,吉利在低成本路线下,其新车的爆款能力是可期的。目前公司银河A7已上市单日大定破万,后续银河M9/星耀6在路上;极氪9X也即将上市;且公司仍有较大的电车新车推出空间、燃油车产品力极其强劲;在2026年行业增长承压的背景下,公司无论是燃油车基本盘还是电动车成长性都能有所保障。
三、市场竞争加剧,整车板块优选结构性机会。
1、大众市场:格局生变、优选市场进攻者。在20万以下的主流消费市场中,伴随市场竞争加剧,原本格局出现变化,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已经从增量市场转化为存量市场。在各家车企中,我们首选市场进攻者:防守方在进攻方的攻势下处于被动地位。站在当前时间点,关注吉利汽车;边际角度关注比亚迪的新技术落地和新车周期(通常在每年年初)。
2、高端市场:不容易受价格战影响、关注品牌力和产品精细化打造卓越的公司。高端市场不易受价格战影响,是市场规避风险的选择。我们重申,高端市场需要的是技术溢价、品牌溢价和设计溢价,其中技术溢价在电车时代壁垒大幅下降之下很难通用,因而关注品牌力和产品打造能力卓越的公司。当前时间点首推产品精细化打造能力最强的理想汽车, Q4关注赛力斯在新一代问界M7上市下的估值提振机会。
3、中低端新势力市场:用户人群分隔、优选零跑汽车。中低端市场的新势力用户和传统大众市场用户有一定区别,用户群体以3-5线城市工薪阶层年轻人为主,预算有限,但是向往智能化、舒适性配置和简约的内饰设计,由此形成了对比亚迪、吉利等公司用户人群的区隔。因而我们认为,价格战对中低端市场的新势力公司影响是相对较小的。其中推荐零跑汽车,边际关注小鹏汽车。
风险提示
政策调整、执行效果低于预期风险;产业链价格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风险
往期报告
+
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电新周报:美国光伏迎利好,AIDC不惧高,风机中标价维持强势》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报告发布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分析师:姚遥
SAC执业编号:S1130512080001
邮箱:yaoy@gjzq.com.cn
证券分析师:宇文甸
SAC执业编号:S1130522010005
邮箱:yuwendian@gjzq.com.cn
证券分析师:张嘉文
SAC执业编号:S1130523090006
邮箱:zhangjiawen@gjzq.com.cn
证券分析师:唐雪琪
SAC执业编号:S1130525020003
邮箱:tangxueqi@gjzq.com.cn
更新时间:2025-08-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