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保定,这座浸润着三千年历史文脉的古城,自得名“永保大都,安定天下”起,便注定与家国兴盛紧密相连。清代雍正年间设立直隶总督署,三百载间稳居直隶省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堪称“畿辅重地,燕南都会”,恰如《畿辅通志》所赞:“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太行西峙为屏,渤海东望为鉴,“群山西峙,众水东瀛”的形胜之地,自古便是物产丰饶、人杰地灵的沃土。
然“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城市发展亦有起落沉浮。自上世纪中叶河北省行政中心南移,保定痛失昔日荣光,恰似杜甫笔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怅然,发展脚步渐缓,陷入数十载的沉寂。
转机终在时代浪潮中显现。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的战略号角吹响,如春风拂过冰封大地;2017年,国家级雄安新区落地保定域内,更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天赐良机。惜乎彼时主政者“力不足则中道而废”,七年光阴错失,古城复兴的期盼再度搁浅。
直至2020年党晓龙书记主政,保定才真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纵使三年疫情肆虐、国际环境波诡云谲、国内经济承压,保定仍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性负重前行:环城水系如“玉带环城绕碧波”,公园城市似“绿树成荫入画来”,古莲花池、直隶总督署等历史景点焕新颜,城市面貌“旧貌换新颜,生机满街巷”;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势如虹”,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破土而出节节高”,实干成就有目共睹。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今岁以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规划“拨开云雾见月明”,保定-雄安组团跻身“一中心,三组团”格局,京雄保一体化按下“加速键”。8月28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有序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此政策如“久旱逢甘霖”,为保定-雄安组团注入强劲动能,恰应了“时来天地皆同力”的古训。
回望雄安新区八年建设,“万丈高楼平地起”,四所高校、五家央企总部雏形已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卓著。然“民之所忧,我必念之”,疏解人员因教育、医疗等福利顾虑心存忐忑,疏解工作遇阻。如今都市圈一体化政策落地,恰如“解民忧如解倒悬”,彻底打消疏解人员后顾之忧,为区域协同扫清障碍。
细数保定禀赋,“天生我材必有用”:区位优势独一无二,文化底蕴厚积薄发,产业特色鲜明突出,千万人口蕴藏活力,十余所高校孕育智慧,更有京津冀协同、雄安建设等机遇叠加。奈何往昔政策未明,保定与雄安关系“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发展动能未能尽释,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东奔西走难聚集”,反遭京津、雄安“虹吸”之困,发展步履维艰,真可谓“英雄无用武之地”。
今朝“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中央明确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正是保定突围的“天时地利人和”之时。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借政策东风,补发展短板:承雄安之势,做强“京津保雄”产业联动;扬文化之长,活化三千年历史资源;聚人才之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保定的突围之路,既是对历史荣光的重拾,更是对未来使命的担当。假以时日,这座千年古城必能在京雄一体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再创“畿辅首善”的辉煌,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