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100 多块在西贝吃饭,端上来的几乎全是预制菜,这也太恶心了!”
罗永浩一条微博直接把西贝和预制菜推上热搜,评论区瞬间炸出 20 万条吐槽。而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回应更耐人寻味:“按国家规定,我们没有一道是预制菜,100% 不是。”
一边是消费者对 “高价吃预制菜” 的愤怒,一边是商家对 “预制菜标签” 的极力回避,这场争执背后,藏着一个更矛盾的现实:
2023 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飙到 5165 亿元,同比增长 23.1%,预计 2026 年还要冲万亿规模;超 60% 的人说 “不会主动买预制菜”,甚至有人看到 “保质期 18 个月的鲈鱼” 就犯嘀咕.
预制菜到底是救了快节奏生活,还是毁了餐桌?
要搞懂预制菜的争议,得先弄明白它到底是什么。
按照最新的定义,预制菜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经工业化加工制成的预包装菜肴,既包括需要简单烹饪的腌制肉,也有加热就能吃的红烧肉,甚至直接开袋即食的卤味沙拉。
别觉得它是 “新事物”,其实你点外卖时吃到的料理包、超市里的速冻饺子,都算预制菜的范畴。
它能火到万亿规模,本质是 “需求逼出来的”。现在一线城市年轻人早上 8 点挤地铁,晚上 9 点才下班,谁还有力气买菜、切菜、炒菜?
2020 年数据显示,我国户均人口只有 2.62 人,“一人户” 家庭超 1.25 亿,占比 25% 以上,对独居或小家庭来说,做一顿饭要洗一堆碗,预制菜 “一人份、加热 10 分钟” 的优势,刚好戳中了 “做饭嫌麻烦” 的痛点。
不光是 C 端消费者在买,B 端餐饮更是离不开。外卖平台数据显示,用预制菜料理包的餐厅,出餐时间能缩短 12 分钟,顾客等待时长从 40 分钟降到 28 分钟,在 “超时会差评” 的外卖行业,这 12 分钟就是生命线。
现在门店数超 10 家的连锁餐饮,68.3% 都有中央厨房,像海底捞把招牌火锅菜做成预制菜,绝味把卤味分装成即食包,本质都是靠预制菜降本增效。
而这一切能实现,离不开背后的 “供给升级”。2024 年中国冷库总量达到 2.53 亿立方米,冷藏车有 49.5 万辆,冷链覆盖率比 5 年前提升了 30%.
以前海南的海鲜运到北方会变质,现在靠冷链,预制海鲜能全国流通。再加上中央厨房的标准化操作,切菜、调味都靠机器,既保证每一份菜味道一样,又能把人力成本降下来,这才撑起了预制菜的规模化发展。
预制菜的争议,从来不是 “好不好吃” 这么简单,而是藏着两层矛盾。
第一层是 “餐厅用预制菜,算不算欺骗?” 去年有消费者在某连锁餐厅点了一份 “现炒辣子鸡”,结果发现鸡肉是预制的,加热一下就端上来,立马觉得自己交了 “智商税”。
网友总结出的 “预制菜鉴别攻略” 很实在:出餐特别快(10 分钟内上桌)、不能调整口味(说不放辣也不行)、商场里的连锁餐厅,大概率用的是预制菜。
消费者生气的点很明确:花了堂食的钱,想享受 “厨师现做 + 新鲜食材”,结果吃的是 “加热料理包”,感觉被忽悠了。
更有人担心健康问题,看到配料表上的 “防腐剂”“增味剂” 就犯怵,哪怕专家说 “合规添加没问题”,心里还是不踏实。
第二层矛盾,是和中国饮食文化的 “硬碰硬”。中国人对 “新鲜” 的执念,刻在骨子里。潮汕人吃牛肉,要选现杀的,肌肉还在跳动的那种,觉得排酸 12 小时的牛肉 “没灵魂”;
海南人早上 6 点就去菜市场排队,买带余温的 “热气肉”,超市里的冷鲜肉根本没人碰;香港当年因为 SARS 取消活禽交易,好多菜市场生意直接下滑,市民宁愿多花钱,也要买现杀的鸡鸭。
预制菜刚好和这种 “新鲜文化” 反着来,它把本该现做的鲈鱼冻在冰柜里,保质期 18 个月;把需要现炒的青菜做成即食包,靠防腐剂维持新鲜。
就像当年大家抗拒罐头一样,现在很多人觉得预制菜 “难吃、没营养”,美国人均年消费罐头 90kg,我国才 1kg,这种对 “深加工食品” 的排斥,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的。
虽然争议不断,但预制菜的脚步没停下来,反而开始 “走出去”。
今年上半年,仙坛股份把鸡肉预制菜卖到了非洲安哥拉,春雪食品的调理品出口量增长了 20%,三全食品还计划在澳大利亚建生产基地,瞄准东南亚市场。
出海的底气,来自中餐的影响力。现在国外中餐厅越来越多,但找个好厨师太难,预制菜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加热就能出餐,还能保证口味统一。
广东有家企业在澳大利亚建了 “共享厨房”,用当地的牛肉做广式牛杂,既符合国外的食材标准,又保留了中餐味道,很快就打开了市场。
不过挑战也不小,国外消费者对 “长保质期” 很敏感,而且不同国家的口味差异大,比如马来西亚喜欢辣,就要在鱼丸里加叁巴酱,得慢慢调整。
以前靠小龙虾撑起半边天的预制菜企业,现在开始找新方向。国联水产因为小龙虾价格下跌,终止了相关项目;安井食品转而推虾滑,计划做成 “爆品”;春雪食品干脆切入烤肠赛道,推出黑猪肉烤肠,想抢占新市场。
未来的餐桌,大概会是 “预制菜 + 现做菜” 的共存。
预制菜会越来越规范,口味也会越来越好;而那些需要现做的美食,比如现杀的鱼、现炒的青菜,依然会是中国人的心头好。毕竟,对新鲜的追求,对美味的热爱,才是中餐真正的灵魂。
文/编辑:财迷
更新时间:2025-09-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