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71岁的陈佩斯,那个曾在春晚小品里逗笑亿万观众的戏骨级“笑匠”,竟然在数字时代凭借一部改编自话剧的电影《戏台》,打破市场和资本预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正式上映12小时票房即破亿,豆瓣8分高开,网友直呼“陈佩斯比很多大牌导演都更懂观众”!
上周,《戏台》正式登陆大银幕,这是一部原本定位小众话剧的电影,筹备时间超过10年,筹资坎坷,剧本屡次被不够“商业”拖延,上映后却依靠“自来水”口耳相传,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
陈佩斯本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市场变化太快,过去台上就是一部机器,现在拍大场面一次能用十台摄影机。”
他直言,“手艺人就得一点点做好作品,踏踏实实”。
电影《戏台》改编自陈佩斯10年前首演的话剧,当年在全国巡演300余场,演出观众超35万人。
如今这部作品被搬上大银幕,以荒诞喜剧为外衣,讲述京剧班子面对强权军阀的生死抉择。
不少人认为,这样的主题不合暑期档商业节奏,却恰恰被业内人士以及普通观众嗅出诚意。
媒体评价这是“国产顶级讽刺喜剧”,有人连刷三次,全家三代人进影院支持,形成现象级传播。
而陈佩斯的个人形象,也成为观众偏爱他的原因之一。
在采访里,他显得很“反潮流”:一双布鞋穿五年、一件衬衫磨洞也不换,他笑言周围朋友越来越多,自己只认识朱时茂一个就够了。
有人感叹“他就是那么固执的一根筋”,也有人为他爱看书、节俭、不沾浮名的态度点赞。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陈佩斯早就被看衰过,圈内老板们认为他过气、高龄、不懂新传播模式。
然而这次,《戏台》打脸的不止是资本,还有整个业界的偏见:真正懂得尊重历史、尊重艺术的作品,依然可以赢。
截止7月28日,《戏台》票房已超过2亿。
相比那些票房几十亿的大片,这一成绩似乎没那么起眼,但别忘了,在当下市场,《戏台》几乎包含了一部电影“票房失败”的所有因素:成本低、话剧改编、营销预算有限、没有流量明星......
但是,坐拥一切不利因素,《戏台》却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尽管已经家喻户晓,在老一代观众中有着不输顶流明星的名气,但陈佩斯的选择却戳中人心——不收徒、不带货、不混资本圈。
他说自己三十岁就知天命,“名”与“舒适生活”不挂钩:“我就是一个小人物”。
但正是这样一位“小人物”,用喜剧里的悲凉、荒诞里的尊严,硬是展现了大时代里老一代艺术家的态度。
《戏台》里,无论是角色设计、荒诞转折,还是表演细节,都直击当下文化生态的困境。陈佩斯奉行的“戏比天大”理念,即是对资本、对快餐式创意的有力回应。
无需复杂包装和营销算法,陈佩斯便凭借一部作品重返主流视野,他用行动告诉行业:真诚和匠心,依然可以打动观众。
更新时间:2025-07-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