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节不保?坐拥千亿的李嘉诚,国内资本大撤退,他有何阴谋

前言

在今年,97岁的李嘉诚频频登上热搜

这位曾经的“华人首富”“超人”,一边忙着把国内资产“打包甩卖”,一边把钱投向海外,甚至把手伸向了全球海运的关键枢纽——巴拿马运河的港口。

网友们炸锅了,纷纷猜测他是不是要“跑路”?而且,商人真能没祖国吗?

尽管他自己极力否认,还是不免引起很多国人的猜忌,更糟的是,他积累几十年的名声也一落千丈。

国民纷纷表示,在生意场上聪明了一辈子的李嘉诚或将晚节不保

那么问题来了,他这么做到底是在打什么主意?

发家成名史

1928年,李嘉诚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作为小学校长很是注重对他的教育。

随后几年,日军侵华战争爆发,不得已,李嘉诚随家人一路辗转到香港投靠亲戚,一家人都寄居在舅父家里,生活环境可想而知。

更不幸的是,在李嘉诚1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小小年纪就已经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从此,李嘉诚就辍学开始赚钱补贴家用,他做过工人、当过销售,不断在基层摸爬滚打,小小年纪就十分明白一个企业在底层的运转规律,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在以后的事业中立稳脚跟提供了思路。

1958年,李嘉诚就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栋工业大厦,他对自己的商业头脑十分自信,年纪轻轻就已经大胆的开始涉足房地产行业。

但事业一直没什么大的发展,真正的提升是在1967年5月

这段时间香港爆发反英抗暴事件,当时的地价一落千丈,有经济实力的人争相廉价抛售产业,李嘉诚在客观分析后成功抄底,大量廉价收购房产和地皮

后来,香港的情况趋于稳定,房地产事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他就凭着这些低价收入的地皮狠狠地赚了一笔钱

李嘉诚在这次的商业活动中尝到了甜头,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他就靠着这种低价购入、高价抛售的方式赚的盆满钵满。

但就这几年,他突然就转变套路了。

不仅如此,他还在2025年疯狂打折卖房,东莞的别墅直接腰斩,中山、惠州的房子降价一多半,有的楼盘单价甚至比建筑成本还低

有业内人士算过,这些地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囤的,土地增值收益早就超过百倍,现在低价抛售,摆明了是要将这些房产尽快套现

这时候就有人会发出疑问,他为啥突然不玩了?

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变了,如今政策调控越来越严,老百姓买房也变得更谨慎,过去“捂地等涨价”的套路在现在已经行不通了

李嘉诚的选择其实很现实,与其赌未来会怎样发展,不如先赚到手的钱稳当。

除此以外,更引发争议的是,李嘉诚打算把全球43个港口,分期打包卖给美国贝莱德集团

要知道,巴拿马运河承担全球每年6%的贸易量,中国更是这几大港口的第二大用户,其中21%的进口商品得走这条水道。

这港口对我国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而且这两个港口卡在运河两端,相当于全球海运的“咽喉”,谁控制了它们,谁就能影响货轮的停靠效率、收费规则,甚至在国际博弈中当“筹码”。

李嘉诚就这么水灵灵的要将这些港口出售给与美国政府关系密切的贝莱德集团,作为一个中国企业家,这种行为实在是太荒谬了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李嘉诚为什么要把这么重要的资产卖给美国资本?是真的只看利润,还是另有打算?

抛售房产和港口背后

李嘉诚向来信奉“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其实大家也都清楚,这些年,他一直在调整资产布局,在欧洲购买了大量能源和港口,比如英国的电力、天然气公司等,在东南亚投资了越南、马来西亚的基建项目,最近还盯上了AI和生物科技。

这样看来,他这次卖港口、卖房子,在本质上是在进行资金转移,毕竟国内房地产和港口的黄金期过了,由于国内的政策调整和市场竞争,风险已经变大了不少。

他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把钱转到更稳当的地方。

在思考李嘉诚为什么要套现资本的同时,也别忘了,李嘉诚已经97岁了

他的两个儿子也都60岁了,但一个偏向管理传统保守业务,一个喜欢搞金融投资,都不能达到他选择集团继承人的预期。

尽管长孙女李思德正在被作为继承人重点培养,但接班还需要时间

那么,李嘉诚现在就必须亲自盯着每一笔大交易,既要保证资产安全转移,又要给家族留足现金流,还要设计好信托架构,防止后代闹矛盾。

说白了,李嘉诚就是想在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把这些需要做出重大决定的事都处理好,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打下来的江山放心的交到下一辈人的手里。

看到这里,大家其实都明白,李嘉诚的商业头脑毋庸置疑,但这次大规模撤资,确实让很多人不舒服。

对国内的市场来说,他早年低价拿地、建基础设施,老百姓支持他发展,但现在房子还没盖完就打折卖,港口还卖给可能影响中国供应链安全的资本,难免让人觉得“不够意思”。

对国家利益来说,如果巴拿马运河港口真被美国资本控制,中国商船以后过运河会不会被“卡脖子”?物流成本会不会涨?

这些问题都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能解释的

对李嘉诚此次的做法,网友的想法更直接:“你可以赚钱,但不能赚完钱就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地鸡毛。

其实,站在李嘉诚的角度,他首先是商人,逐利是本能

但当一个人的财富规模大到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时,他的选择就不再只是个人的事,资本可以没有国籍,但商人必须有立场,尤其是在这种关键时刻

写在最后

时代变了,商人的做生意的方法也得转变。

李嘉诚的发家史,其实是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他赶上了改革开放的红利,靠敏锐的商业嗅觉积累了巨额财富。

但现在,中国市场的规则更完善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更强了,商人的选择也需要更谨慎。

他的撤资或许符合商业逻辑,但公众的质疑也提醒我们,真正的商业智慧,不仅是赚多少钱,更是在赚钱的同时,守住该守的责任

对于李嘉诚来说,97岁的人生或许已经足够精彩,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何在全球竞争中掌握更多主动权,才是更重要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财经   阴谋   资本   国内   晚节不保   港口   巴拿马运河   低价   商业   商人   全球   香港   美国   资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