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80、90后读书时自学能力很强,但现在的孩子自学能力却很弱

这两天,闺蜜一提起儿子的学习,就一肚子的气:

“现在的条件这么好,为什么我儿子一提学习,要么烦躁,要么就拖延?”

“我是使尽浑身解数,惩罚、奖励、讲道理、连哄带骗……”

“折腾孩子和自己一通,他依然懒散,越鞭策越不动,甚至直接放弃学习,彻底摆烂了。”

闺蜜不解的问我:咱们小时候读书没这么费劲啊?为什么80、90后读书的时候自学能力很强,但现在的孩子自学能力却很弱?

为什么80、90后自学能力很强,现在的孩子自学能力却很弱

一位高中老师回答出了这个问题的本质:

现在的孩子不爱学习、自觉能力弱,是因为缺少了深度思考能力!

咱们那个年代,没那么多作业和花里胡哨的卷子教辅,没有现在这种全班孩子都是提前学。

大部分都是课上老师讲才第一次听,是真的要思考才能学会。

遇到困难—思考—试错—解决困难,这四个步骤一步都不能少。

这种模式,非常锻炼孩子深度思考的能力,所以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强。

而现在的孩子呢,多数都提前学,但学的很浅。

到了学校,老师又默认你提前学过了,讲得也很快、很浅,最终导致孩子的思考能力会越来越弱。

我教的学生,真的一届比一届不会思考。

我是英语老师,都在试图引导他们深度理解语法和单词,而不是直接背诵。

但他们嫌我讲的像天书,要求我直接画重点让他们背。

深有同感。

就像我最近练瑜伽一样,报了一对一私教,第一个老师第一节课上来,教了我无数十几个瑜伽动作。

我课后脑子拼命复盘,但还是全忘记了,而且各个肌肉在代偿(因为基础差,不知道怎么激发各个肌肉群)。

后面换了个老师,她根据我自身情况,一节课就教一两个动作,我记住发力点后,不断练习,这种记住我是真的一辈子就记住了。

因为父母管得太多了

为什么很多孩子一提到学习,总是摆烂?

因为面对孩子的学习,我们总是下意识去催促:作业写完了?单词背了吗?怎么还没写作业?

然而这样,只能让孩子越催越不爱学习,因为父母管太多了。

催促本身就是一种控制,会传递给孩子一种信息:你不行,需要妈妈来推动你。

长此以往,孩子会感觉自己像个工具,而不是主人,学习的主动性自然而然会被扼杀。

其实可以换位思考:自己在干活的时候,旁人怎么说会让自己更有干劲?

一直被催的孩子,永远学不会自觉!唤醒自驱力,就做这一件事——放手,给孩子试错的空间。

我就觉得,我小时候写作业全靠我自觉,因为不写作业被批评会感觉很难堪,所以渐渐养成了习惯。

从此以后基本上都是独立学习了,不需要爸妈催我。

催促,是大多数家长的共性,想改,费劲啊,每次说完自己也很后悔,但是就是管不住。

其实有时候,“不做”比“做”难得多,也有用得多。能安耐住自己的心,做家长就成功了一半

我最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孩子上小学后,家长看到孩子的第一句话基本都是:作业做完了吗?

是不是因为城市里房子太小了,大家频繁照面,孩子在家也很少有真正自由活动时间。

比起我小时候在农村,一个大房子,我妈一天到晚都不管我们,只有在吃饭时喊一声:吃饭啦!

其实孩子在学校,老师跟他们讲学习的重要性不会少的,没必要我们再来重申。

或许我们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天气、美食和生活……

这个时候正是培养他们学习习惯、积蓄学习热情的时候。

过度纠正,只会磨灭这种热情。

教育的真正意义不是让孩子永远不犯错,而是即便错了,也有勇气继续尝试,不断精进。

给孩子一个试错的空间,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我发现,无条件的爱和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相互尊重很重要。

家庭中很多父母的角色,习惯于给孩子设定各种边界,从未考虑过跟孩子共同制定规则共同遵守。

总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挑剔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所以孩子永远做不好,永远无法满足父母的要求,如此产生各种叛逆行为、宣示主权。

父母怕我一放手就收不住,孩子会蹬鼻子上脸。

所以需要在生活中,一点点去改变、去积累,相互尊重、相互约定的这种状态。

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长,但只要咱们想改变,一定能拥有一个自觉自律的孩子,在成长路上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7

标签:育儿   孩子   作业   老师   父母   能力   自觉   深度   小时候   家长   费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