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跳水冠军赛暨世锦赛选拔赛、全运会资格赛将在武汉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揭幕。然而,5月21日公布的广东队参赛名单中,奥运冠军全红婵的名字却意外缺席。尽管她已随队抵达武汉,但因旧伤复发,不得不退出本站比赛。这一消息令无数期待她与陈芋汐巅峰对决的观众感到遗憾,也再次将公众的视线聚焦在这位“天才少女”的伤病与坚持上。
伤病缠身:从“水花消失术”到“伤痕累累”
全红婵的伤病并非一朝一夕。早在巴黎奥运会集训期间,她就被拍到泡在冰桶里敷膝盖,纱布下藏着五条蜈蚣状的缝合疤——这是她14岁练习高难度动作“207C”时摔在跳台边沿留下的。她的脚踝常年缠着肌效贴,训练服里裹着理疗电极片,直播时甚至会把伤腿藏到桌底,只为向观众展现最灿烂的笑容。
据公开报道,全红婵的伤病清单触目惊心:
膝盖软骨磨损:长期高强度训练导致双侧半月板二级损伤;
肩部脱臼:去年亚运选拔赛前因练习新动作摔到池底,右肩脱臼肿成馒头,医生直言“关节囊松得能塞乒乓球”;
脚踝旧伤:训练中多次扭伤,肌效贴撕下时甚至能粘掉一层皮;
发育期疼痛:17岁的她正经历身体发育,骨骼疼痛常让她整夜难眠。
更令人心疼的是,她始终以“轻伤不下火线”的态度坚持训练。保送大学仅十天,她就在训练中撞伤肩膀送急诊,X光显示再偏五厘米就会骨折,但教练组仍要求她加练30遍高危动作。
旧伤复发:缺席全国冠军赛,复出时间待定
5月21日,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公布参赛名单,全红婵的名字并未出现。尽管广东队方面仅以“旧伤复发”笼统解释,但知情人士透露,她的伤势已影响正常训练。有网友翻出她下楼梯的视频,发现她只能直着腿蹦跶,热搜话题#全红婵伤病#瞬间引爆评论区:“冠军的腿不是腿,是贴着合格证的易碎品。”
此次退赛,意味着观众将无法在武汉赛场看到全红婵与陈芋汐的巅峰对决。两人作为中国女子跳台的“双子星”,每次同场竞技都堪称视觉盛宴。但全红婵的缺席,也让更多人意识到:竞技体育的荣耀背后,是运动员难以言说的伤痛与牺牲。
伤病背后的体制困境:过度训练与运动员保护
全红婵的伤病并非个例。数据显示,现役跳水运动员年受伤率高达23.7%,过度训练致病率更是达到67%。在“金牌至上”的竞技体育体制下,运动员往往需要承受超负荷的训练强度,而伤病恢复、心理疏导等配套措施却相对滞后。
全红婵的教练陈若琳曾被拍到手握止疼喷雾,领队周继红也多次在镜头前眉头紧锁。这些细节,暴露出运动员保护机制的不足。央视采访时,全景镜头甚至刻意截掉她贴着膏药的腿;赞助商广告照中,修图师连夜P掉她腿上的淤青。这些“善意的隐瞒”,反而让公众对运动员的真实处境一无所知。
未来展望:养伤还是坚持?全红婵的抉择
尽管因伤退赛,但全红婵的奥运冠军身份,让她依然稳居新加坡世锦赛、大湾区全运会女子跳台项目的参赛名单。然而,伤病的反复发作,让她的职业生涯蒙上一层阴影。
对于全红婵而言,下一步的抉择至关重要:
短期:以养伤为主,避免伤病恶化导致职业生涯提前终结;
长期:调整训练计划,引入更科学的康复手段,延长运动寿命。
公众的期待与运动员的健康,始终是一对难以平衡的矛盾。全红婵曾说:“站在跳台上,我就什么都不怕了。”但如今,她更需要学会“怕”——怕伤病、怕透支、怕辜负自己的天赋。
结语:冠军的勋章,不该是满身伤痕
全红婵的退赛,再次敲响了运动员保护的警钟。竞技体育的魅力,不仅在于金牌的闪耀,更在于运动员对梦想的执着与对伤病的坚韧。我们期待她早日康复,重返赛场;更期待体育体制能给予运动员更多关怀,让“冠军的勋章”不再是满身伤痕。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全红婵把水花压进了水里,却把伤痛留给了自己。愿她未来的路,少些疼痛,多些温柔。”
更新时间:2025-05-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