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中医药著作简介—元朝时期(102)

一O二 、元朝时期(公元1271—1368年)中医药著作简介(102)

【历史小知识】元朝(1271—1368年),铁木真也被称为“成吉思汗”先后灭了西辽、西夏、金朝、大理等国,于1206年建国,到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又称蒙元、皇元,1279年灭了南宋流亡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也是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元朝。历经97年,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

【导言】上期桃花岛陈药师介绍了历朝历代医药著作简介之元代杜思敬的《济生拨萃》;本期介绍元朝时期的中医药著作之杜本《敖氏伤寒金镜录》。

(一O二)元朝时期(公元1271—1368年)中医药著作简介
1、《敖氏伤寒金镜录》内容简介
《敖氏伤寒金镜录》,简称《伤寒金镜录》,是一部诊断学著作。由元代医家敖继翁所著(原书因战乱散佚),后由杜本清碧先生增补36图并重订刊行的一部中医舌诊专著,成书于公元1341年,被誉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舌诊图谱类医书。该著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阐述了舌象与疾病的关系,论述各种舌苔所主证候及治法,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验舌的专著,也是世界最早舌诊专著。

全书内容除原序、伤寒用药说外,绘制了36种临床常见舌象图谱,涵盖了舌色、舌形、舌苔变化,如白苔舌、将瘟舌、中焙舌、生斑舌、红星舌、黑尖舌、里圈舌、人裂舌等三十六种简图,每种舌象均配以文字说明,描述其形态特征及对应病证。每种病理舌象还记载其所主证候,并介绍这些证候的治法和方药,或辨明类似证的轻重缓急、寒热虚实。不仅能辨伤寒外感病的传变,对于杂症、内伤病的虚实,亦可从此类推。

在36种舌象中,作者提出治法方药者的舌象有34种舌,引用前人的方剂有28首。明清两代出现的舌诊书如《伤寒观舌心法》、《伤寒舌鉴》以及叶天士《外感温热篇》中的辨舌论治理论等,都是在《敖氏伤寒金镜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来的。有进士出身大理寺左寺正陈楠在《续刊伤寒金镜录原序》中说:“元若敖氏抱独见之明,著《金镜录》一书,只以舌证,不以脉辨,其法浅而易知,试而辄效,诚千载不偶之秘书也。”

《伤寒金镜录》世传较早的刊本为明·薛己所传,后再刻于《摄生众妙方》卷下,清代王琢崖复刻于《医林指月》中,并有其它袖珍本多种,其中以《摄生众妙方》刻本为精,讹误较少。现存主要版本包括明·嘉靖八年刻本、清·乾隆二十五年刻本等,1949年后亦有排印本问世。

【作者杜本简介】

杜本(约公元1267—1350年),字伯原,号清碧先生,元代清江(今属江西樟树市)人,后隐居福建武夷山。是元代著名的医学家、学者,他生于元世祖至元年间,卒于元惠宗至正十年,享年七十余岁。杜本博学善文,兼通医学,为人沉默寡言,重义气。他隐居武夷山,潜心学术,不慕名利。他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医家学者交往密切。例如与朱丹溪交谊甚深,明代医家汪机在《外科理例》中有记载杜清碧曾患脑疽,当时的著名医家朱丹溪还为他诊疗。杜本在医学领域造诣深厚,尤精于舌诊。他增订了敖继翁的《金镜录》,将原有的12幅舌苔图扩展为36幅,并附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列出了相应的治法方药,最终著成《敖氏伤寒金镜录》。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对后世中医诊断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7

标签:元朝   至正   著作   刻本   方药   舌苔   医家   历朝   伤寒   元代   中医药   历代   公元   时期   简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