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收入来自中国,却把中国人当“傻大款”,如今门店几乎凉凉

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丑恶嘴脸,算是被哈根达斯玩明白了。

作为冰激凌中的顶级奢侈品,哈根达斯最近两年的收益急剧下降,几乎多次跌至冰点。

原本被中国消费者视为高级货的哈根达斯,如今也因为其种种奇葩操作无人问津,甚至于不少地区门店也因入不敷出纷纷倒闭。

这个被捧上神坛的冰激凌贵族究竟是怎么摔下来的?这些年来它都干了哪些把人当冤大头的蠢事?

它在中国把自己捧上神坛

据市场消息得知,哈根达斯的母公司通用磨坊,打算把中国的门店业务给卖了。

面对追问,官方的回应是“不予置评”,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反而让看客心里更有数了。

当然,通用磨坊也许最终不会卖。

毕竟,哈根达斯在超市冰柜里还算过得去。

但门店的窘境,已经藏不住了。

董事长亲口承认,中国门店的客流量掉了两位数。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原本十个客人,现在只剩八九个,甚至更少。

门店的利润薄如纸片,可租金、人力这些固定成本却像座大山。

财务数据更不会说谎,中国区的整体营收从8亿美元的高点一路滑坡。

曾几何时,哈根达斯门店里人头攒动一座难求。

如今却是另一番光景,哪怕是炎炎夏日,店里也常常空空荡荡,服务员比顾客还多。

这种刺眼的冷清,背后是这家洋品牌在中国失速的现实。

1996年,它踏入中国。那时的中国市场,对“高端”二字还懵懵懂懂。

通用磨坊下了一步妙棋:把它包装成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这和它在美国超市里随手可买的快消品形象,完全是两个世界。

同一个产品,中美差价一度高达九成。

这种“双标”没少挨骂,但效果出奇地好。

稀缺和昂贵,恰恰成了它最好的广告。

那是一个人均月薪只有500块的年代。

一个25块的冰淇淋球,不只是解暑,更是一种身份的标签,一种需要咬咬牙才能触碰的“小资情调”。

“爱她,就带她去哈根达斯”,这句广告语更是点睛之笔。

它精准地击中了当时新兴中产阶级的软肋,把一份冰淇淋和爱情、品味、浪漫牢牢捆绑。

于是,开在最繁华商圈的哈根达斯门店,成了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为收割中国人的钱包不择手段

精致的装修,暧昧的灯光,为囊中羞涩却又渴望体面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社交舞台。

接下来的十几年,它乘着中国经济的东风一路狂飙。

门店遍地开花,冰淇淋月饼卖到脱销,销售额的复合增长率一度高达33%。

中国市场,曾一度撑起了哈根达斯全球收入的半壁江山。

市场的风,说变就变。

冰淇淋不再是什么稀罕物,赛道挤满了新老玩家。

老对手DQ、和路雪还在,本土品牌更是野蛮生长。

一种叫Gelato的意式冰淇淋,主打牛奶、低糖、低脂,迅速俘获了年轻人的心。

更别提那些叫得出名叫不出名的“雪糕刺客”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抢夺市场。

就连隔壁赛道的新茶饮和咖啡馆,也成了它的劲敌。

喜茶、奈雪们不仅卖饮品,更提供了一个比哈根达斯更时髦、更有活力的社交空间。

当对手们在攻城略地时,哈根达斯却在默默关店。

北京、南京等许多开了十年的老店,租约一到,便悄然消失。

短短几个月,它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就少了近百家。

这背后,是对手太强了吗?是,但也不全是。

真正的危机,来自消费者本身。

中国食品产业的分析师一针见血:哈根达斯的故事,已经讲不动了。

年轻人对那个关于“爱她”的陈年脚本,早已无感。

它的口味创新,也似乎停在了上个世纪。

当别人在玩咸蛋黄、黑糖珍珠、花椒口味时,它还是那几张老面孔。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心态变了。

大家不再盲目地为品牌光环买单,而是追求实实在在的“质价比”。

站得越高摔得越惨

一份调查显示,如今超过七成的消费者,买单支冰淇淋的心理价位在10元以内。

愿意花20元以上的,不足7%。

哈根达斯的高价,突然变得无比尴尬。

它过去那种把中国消费者当“傻大款”的定价策略,在信息透明的今天,也成了持续伤害品牌口碑的原罪。

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被当了这么多年的“冤大头”。

反观同样来自美国的星巴克,门店数量是它的18倍,并且还在稳步增长。

为什么?因为它更懂得如何融入,如何放下身段,如何用更快的速度去适应市场的变化。

哈根达斯,终究是慢了一步,也傲慢了太久。

面对脚下正在融化的冰面,哈根达斯并非坐以待毙。

它开始放下架子,搞起了降价促销。

在山姆店里卖起了组合装,部分门店甚至推出了9块9的咖啡。

降价或许能换来一时的客流,却也在亲手摧毁自己耗费二十年建立起来的奢侈品形象。

当“冰淇淋中的爱马仕”开始变得廉价,它还剩下什么?

或许,它需要一场刮骨疗毒式的变革。

有人建议,不如把中国业务交给更懂中国人的团队来运营,让它变得更“接地气”。

或者效仿对手,推出高中低搭配的产品线,既有高端门面,也有亲民小店,用不同的姿态去拥抱更广阔的市场。

但无论哪条路,都注定艰难。

母公司通用磨坊的股价,今年已经跌了超过15%。哈根达斯的未来,悬而未决。

它会被摆上货架出售,还是能绝地求生?没人知道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天这个残酷的消费市场,留给昔日王者犹豫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信息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6-12 《哈根达斯中国业务,要被卖了?|消费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8

标签:财经   大款   中国   中国人   收入   冰淇淋   磨坊   对手   冤大头   神坛   市场   赛道   消费者   冰激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