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来袭,这份防中暑指南请收好

大众网记者 李梅 临沂报道

近期,天气开启 “蒸煮模式”,高温肆虐,防中暑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对于需要进行户外活动的人群而言。以下这份详细的夏季防中暑指南,请收好。

减少高温暴露,降低中暑风险

首先,要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通常是上午 11 点到下午 4 点,此时间段应尽量不进行户外活动或工作。若必须外出,要尽量待在树荫、遮阳棚等阴凉处,避免长时间被阳光直射,尤其要避免在高温下进行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

做好防护措施,加强自身保护

在穿着方面,要选择合适的衣物。应穿宽松、透气、浅色的衣物,同时,戴上遮阳帽和太阳镜,保护头部和面部免受紫外线伤害。另外,要随身携带防暑用品,比如清凉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在感觉不适时及时使用,可缓解中暑症状。

保持身体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多,易脱水,所以要多喝水。建议每天至少饮用 1500-2000 毫升水,即使不渴也要定时喝,可选择白开水、淡茶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同时要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酒精饮品,它们可能加重脱水。

大量出汗时,除了补水,还需补充电解质,像钠、钾、镁等。可以选择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也可以通过食用香蕉、橙子、土豆等富含电解质的食物来补充。

在饮食上,要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等,避免过多食用油腻、辛辣的食物,这类食物会增加身体代谢负担,导致体温升高。

注意身体信号,及时应对不适

要识别中暑先兆,了解中暑的早期症状,如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立即采取降温措施,比如到阴凉处休息、喝水、用冷水擦拭身体等。

在高温环境下活动,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若感到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到阴凉处休息,防止病情加重。

同时,要关注特殊人群,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容易中暑。对于这些人,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尽量减少在高温环境下的活动时间。

高温天气下中暑,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健康,正确的急救处理需遵循“快速降温、补充水分电解质、及时就医”的原则,具体步骤如下:

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快速降温

迅速将中暑者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地方(如树荫下、室内空调房),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

解开患者衣物,促进散热;若有条件,用湿毛巾擦拭其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部位,或用风扇吹风加速蒸发降温(注意避免直接对着风口强吹)。

对于重症中暑(如热射病,体温超过40℃、意识模糊),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用温水(而非冰水)擦拭全身,快速降低核心体温(降温目标为38℃左右,避免过度降温)。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针对轻症患者)

口服补液。若患者意识清醒、无呕吐症状,可让其缓慢饮用含盐清凉饮料(如淡盐水、运动饮料),每次少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呕吐。

经降温、补水后,让患者平卧休息,一般半小时至1小时内可缓解。期间注意观察其意识状态和体温变化。

若患者出现高热不退、意识模糊、抽搐、呕吐、皮肤干燥无汗、脉搏快而弱等症状(可能为热射病),需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持续降温(如用湿床单包裹身体),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0

标签:养生   夏季   高温   指南   电解质   阴凉   身体   患者   饮料   体温   环境   症状   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