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保持每天喝一杯它!寒湿没了,阳气足了,整个夏天不虚脱


“越热越虚,越喝越好?”入伏后,气温急剧上升,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好像“中暑未遂”——头晕没力、汗多乏气、胃口不振。

这个时候,有人却偷偷每天喝上一杯“它”,不仅寒湿不再缠身,整个人的状态都提上来了。


这不是玄学,也不是神药,而是一种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日常饮品。它不贵、不稀奇,但如果你长期忽视它的好处,身体真的会在伏天吃亏。到底是哪一杯?我们慢慢聊。

入伏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段,但也是寒湿侵体最容易的时间。为啥?因为人们空调吹得猛,冷饮吃得欢,湿热天气下毛孔张开,寒气就更容易趁虚而入。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懂得“顺势而养”。


很多人夏天最常说的一句是:“太热了,啥都吃不下。”这时候,脾胃的“火力”本就偏弱,加上寒食寒饮一通操作,最后就变成了“阳气透支、脾胃受损”,整个人都会变得气虚乏力,哪怕睡了一整晚,早上还是像没睡一样。

那这一杯东西到底是啥?其实就是——温热红豆薏米水。别急着翻白眼,这可不是老生常谈。但它的确是伏天调养体内环境、驱湿助阳的“饮中良伴”。


红豆温补,薏米微寒,但搭配在一起却能达到健脾祛湿的平衡。关键是,水煮之后温热饮用,不寒不燥,还能促进排尿,带走体内多余湿气。最妙的是,它不伤正气。

和你想象的不一样,湿气并不总是潮湿的地板和梅雨天才有。体内湿气的来源,除了环境,更多是来自吃。油炸、甜食、冷饮、久坐不动,都会让你的身体湿热内生。尤其是都市白领,伏天加班、熬夜、空调房一待就是一天,湿气就在体内越积越多。


湿气重的人,往往有一个明显特征:早上起床脸肿、眼泡肿,舌苔厚腻,甚至还有口臭体味重的烦恼。这些并不是“自然现象”,而是身体在提醒你:代谢出了问题。

很多人误以为夏天出汗多就说明“排湿”了,其实不然。出汗是皮肤排泄系统的功能,但内湿属于脾胃系统的问题,靠出汗是解决不了的。过度出汗反而可能伤阳,造成阳气外泄

真正有效的做法,是从食养入手,温和扶阳,清淡祛湿。红豆薏米水就是这个思路的典型代表。但要注意,红豆不是赤小豆,它们在外形上很像,但性味不同——赤小豆偏寒利水,适合湿热体质;而红豆(俗称红小豆)偏温,更合适伏天阳虚体质的人群。


薏米分为生薏米和熟薏米,生薏米偏寒,熟薏米偏温。伏天饮用建议选择炒熟薏米,既能祛湿,又不寒脾胃。煮的时候,比例大致是红豆30g,熟薏米30g,加水煮开后小火煮40分钟,温热时喝,别放糖。


有人会问,红豆薏米水每天喝不会太补吗?其实伏天的养生讲究的是“以热制热”,不是光降温,而是通过提升阳气去平衡外界的高温。所以这杯水最好在上午10点前后喝,顺应阳气上升的节律,效果更佳。

很多人对“阳气”这个词很模糊,觉得是玄虚,其实它就是身体的活力、代谢、免疫、循环的综合体现。阳气足的人,通常精神饱满、食欲正常、手脚温暖,即使在大暑天也不容易中暑虚脱。

如果阳气虚弱的同时又湿气重,那就会出现“湿困脾阳”的状态,人会变得神疲乏力,甚至会觉得天再热也想盖被子。这种时候,就不是靠补水能解决的,而是得从根源改善体质。


除了喝红豆薏米水,伏天还有一些简单实用的小动作,有助于帮助身体排湿生阳。比如:每天早上空腹走路15分钟、饭后搓揉肚脐周围、睡前泡脚加艾叶或生姜片,这些都是顺应自然的养阳方式。

饮食上尽量清淡,多吃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物,比如山药、南瓜、小米、扁豆,少吃生冷寒凉之物,尤其是冷饮、冰啤酒、冰镇西瓜这些“夏日三宝”,吃得多了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就跟着跑了。

别忽视“作息”对阳气的影响。熬夜是阳气杀手之一。因为从中医角度讲,阳气在夜间要归于肝胆。如果你还在刷手机、加班、打游戏,那阳气就会被迫“超时工作”,长期下来就会阳虚体寒

伏天的外热和内湿,是一种“内外交困”的状态。所以解决它,不能头痛医头,而是要从整体出发,调理饮食、生活方式、情绪状态、起居节律,才能真正减少身体的“虚感”。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食欲差、犯困、舌苔厚、晨起头重,那真的可以尝试每天一杯温热红豆薏米水,再配合一些生活习惯的调整。别担心它“太普通”,很多有效的东西,往往都不需要花哨。

夏天是养阳的黄金季节,不是“躺平”的借口。趁着这个时候把身体调顺了,到了秋冬就不会那么容易感冒、犯虚、失眠。因为阳气储备够了,免疫力自然就强了。


每年入伏,朋友圈就开始流传各种“养生神方”,其实与其追逐那些复杂难懂的偏方,不如从这一杯红豆薏米水开始,养成一个简单、可持续的好习惯。养生的秘诀,从来不在于多复杂,而在于持之以恒


伏天里,汗水是常态,但虚脱不是宿命。你只需要一点点调整,就能让自己从“湿困疲惫”变成“阳气满满”,从内到外都轻盈。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陈欣.《红豆薏米水对体内湿气调节作用的初步探讨》[J].中医健康养生,2019,7(6):45-47.

刘丽丽.《伏天饮食与人体阳气关系的分析》[J].现代养生,2021,20(5):58-60.

张敏.《夏季湿热体质调养研究》[J].中医食疗与健康,2022,14(3):32-3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3

标签:养生   阳气   夏天   薏米   伏天   湿气   脾胃   身体   湿热   体内   体质   冷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