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中美之间的关税战正在进行。美国前几天将关税提高到245%,达到了几乎无法进行正常贸易的程度。但最近美国又提出了较大幅度的关税下调方案,计划将关税降至50%-65%或35%-100%的区间。
很多人似乎都有这样一种感受:美国提高关税的举动显得较为情绪化,而一旦美国降低关税,中美关系就会缓和,双边贸易就能恢复正常进行,这是一般人的普遍看法。然而,我们近期通过对苹果产业链转移的研究发现,关税战对全球、特别是对中国的影响远比想象中大得多。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重点研究一个问题:在关税战的背景下,苹果公司将手机产业链迁移到印度的战略意图及其最终结局是什么?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关税战带来的深层影响。本文主要围绕研究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探讨关税战带来的影响;其次,分析在关税战背景下,苹果公司将供应链迁往印度的战略意图;第三,展望未来苹果公司世界格局如何;第四,关税战如何重塑全球产业格局;最后,结论和建议。
一、美国关税战带来的影响分析
美国在4月2日全面发起关税战后,涉及全球150个国家。4月9日,特朗普又宣布暂停关税的执行,各国随即进入谈判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对中国提出的关税税率经历了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从最初的34%到84%,再到125%、145%,245%的演变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当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关税政策开始松动并进入谈判阶段时,对中国的关税却仍在层层加码,并未出现松动的迹象。
当然,最近美国在口头上提出了两个降低关税的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将关税降至50%~65%,第二个方案是对非竞争性产品降至35%,而对竞争性产品仍维持100%的关税。然而,我们现在逐渐看到的是,由于全球关税普遍提高,各国的贸易量都出现了下降。例如,中国不买美国大豆、波音飞机和天然气,同时中国也出台了禁止稀土出口到美国的措施。另一方面,美国则采取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限制措施,比如对中国企业实施清单管理,并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导致许多中国产品的贸易几乎陷入停滞。
目前的情况就是如此。但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只要中美坐下来谈判,降低关税,中美关系就能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双边贸易也能重回正轨。但事实真的会是这样吗?
二、苹果在关税战背景下做出的产业链迁移
苹果在中国设有手机制造工厂,同时在印度也有工厂。在当前的关税战环境下,苹果面临哪些问题?它最终会如何选择?这是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受到了影响。尽管美国政府宣布对芯片、电子产品、通讯设备、手机、半导体等产品维持原有税率,但整体来看,在关税战的背景下,苹果产品进入美国的成本仍然大幅上升。苹果每年在美国市场销售约6,000万台手机,占其全球总销量的28%,这意味着美国仍然是苹果的第一大市场,其次是中国和欧洲等其他地区。
苹果目前最担心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
第一,苹果手机能否继续在中国市场销售?目前来看,这个问题暂时无需担忧,因为中国尚未提出禁售苹果的说法,毕竟苹果在中国生产,不太可能被禁止在中国销售。
第二,在中国生产的苹果手机能否顺利进入美国市场?目前存在一定困难,因为高关税限制了其竞争力。
第三,在印度生产的苹果手机能否进入美国市场?目前来看是可以的,印度每年向美国出口的手机及相关产品销售额约为220亿美元。如果按每台手机1,000美元计算,相当于约2,000万台的销量。
苹果近期决定大幅扩大在印度的手机产能,计划至少增加一倍以上。更关键的是,苹果正在考虑将整个手机产业链从中国迁移到印度,以彻底规避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如果这一计划完全实施,印度生产基地的规模可能从目前的220亿美元扩大到440亿美元,甚至更高。
然而,它的产业链一旦迁到印签到印度,带来的影响就是即使中美贸易战未来结束,由于产业链已经迁移,印度的产业链扩大,中国产业链缩小,所以中印之间在苹果这个问题上出现了此消彼长的问题。这就看到关税战实实在在对中国市场带来的影响。因为苹果的收缩,大量在国内苹果手机生产厂房就会空置,人员就会下岗,相关产业链就会出现萎缩现象,这对中国的影响特别大。也就是说很多人认为贸易战一旦结束,中美达成协议,那么两个关两国关系会正常进行。但是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产业链迁走,很难再恢复。
我们由此看到,苹果这种战略选择一旦成型以后,对中国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所以我们不能小视这种苹果产业变化背后的贸易战带来的巨大影响,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三、苹果下一步怎么布局?
作为一家跨国企业,苹果在关税战环境下会如何调整其全球产业链布局?目前苹果正计划将供应链大规模迁移至印度,但这一战略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中国市场问题。苹果若将产业链全部迁出中国,是否还能继续在中国市场销售?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苹果约15%的销量来自中国,这个市场显然不容放弃。但这里存在一个关键矛盾:苹果不能既破坏中国的产业链,又想继续享受中国市场红利。一旦产业链完全迁出,中国可能会采取市场准入限制措施。
从产业链转移的实际操作来看,要将苹果整个供应链完全迁移至印度,预计需要8年甚至更长时间。对中国市场来讲,不可能不采取防范措施,这是很重要的问题。目前苹果的高端机型主要仍在中国生产,因为中国的产业链比较成熟,印度还没那么完整。印度目前的手机生产主要依赖两家企业:富士康(占比约60%)和印度本土企业塔塔集团。塔塔并购纬创和和硕,还是而且还强制收购了中国一批在印度办厂的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对在印外资企业采取"先引进后控制"的策略,比如先允许外资设厂,再通过强制收购等手段逐步控制企业。中国企业在印度的遭遇就是明证,包括小米等企业都面临类似困境,最终可能被迫退出印度市场。印度这种关门打狗的措施已经被人看得很清楚,所以基本上中国企业很难在印度发展很深的产业链,基本上就是销售或者做简单的加工。总之中印之间长期竞争的态势不会改变的。
因此苹果就面临战略选择难题:一方面,为规避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苹果希望将产业链转移至印度、越南等地;另一方面,这又涉及到与中国的关系处理。产业链外迁必然损害中国利益,而中国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潜力(随着居民收入提升,苹果产品需求将持续增长)又是苹果难以割舍的。完全脱离中国市场显然不现实,但若执意外迁,又可能面临中国的政策反制。
本文的核心关切正在于此:在中美关税战的背景下,许多企业(不仅是苹果)都在考虑将产业链外迁至印度、墨西哥、越南、马来西亚等地。但若未来中美达成和解,这些外迁的产业链却难以回流。这就造成了一个长期困境:无论最终中美关税谈判结果如何,美国发起的这场关税战已经对中国产业链造成了实质性伤害,而且这种伤害很可能是永久性的。这正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的关键问题。
四、美国关税战背景下,中国市场如何布局?
根据前文分析,以苹果为例,在关税战压力下选择将产业链外迁印度,这一趋势已经形成并对中国产业链造成实质性伤害。那么关键问题在于:其他企业是否也会效仿苹果的做法?
如果出现大规模效仿,将引发新一轮外资撤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美国企业在中国拥有约500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年销售额达7000亿美元,年利润约500亿美元。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对美出口总额约5000亿美元,其中约3000亿美元来自在华外资企业(包括近万家供应链企业),另外2000亿美元是中国本土生产的农产品、服装、机电等产品。
目前情况下,美国这些企业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度是比较高的,现在不能全部像苹果一样迁走,这个可能性比较小。因为美国企业在华经营具有双重收益:一方面享受中国相对合理的劳动力成本、土地资源和完善的供应链优势;另一方面又能在中国市场销售获利,年利润约500亿美元。资本具有逐利性,完全放弃中国市场对企业而言并不现实。
但关税战确实会促使部分企业调整全球布局:逐步将部分产能从中国转移至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这种新的全球产业布局对中国经济将产生伤害。这就要求中国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同时,需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既要留住优质外资,又要发展自主产业链,还要在市场开放中明确保护谁、限制谁的政策导向。
本文通过分析苹果外迁案例,分析关税战对中国供应链的深远影响。核心结论是:即便未来中美以某种方式达成和解,中国产业链遭受的伤害也难以完全修复,产业格局不可能简单回到从前。这个重大变化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苹果供应链外迁的深入分析,我们得出两个重要结论:
第一,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已经使中美贸易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由此引发的产业链外迁正在形成新的趋势。这种趋势对中国供应链和产业链造成的损害是深远的,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即便未来中美达成和解,也不可能完全恢复到过去的状态。
第二,除了苹果之外,其他行业也可能出现类似的产业外迁现象,这将对中国供应链体系的伤害非常大。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市场的独特优势: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也是最大的贸易国。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任何理性的国际企业都不可能无视、放弃中国市场。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两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针对中国政府和贸易企业:必须充分认识贸易战带来的深层次影响。原有的逻辑正在改变,原来是产业链向中国聚集,现在出现产业链外迁。外迁确实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中国企业需要把握这个机会,一方面可以用本土供应链替代外迁的外资企业,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新的供应链体系。这是一个博弈过程。
第二条建议关注中长期发展:虽然中美关税战终将和解,但其对中国供应链造成伤害。中国企业应该借此机会完善自主供应链,同时发挥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打造新的竞争优势。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政策方向值得关注:一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以促进消费,二是帮助出口企业应对关税战冲击。这些措施将增强中国经济的韧性。
本文重点研究了苹果产业链外迁对中国的影响。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苹果公司自身也需要审慎考虑:仓促将产业链迁往印度可能面临诸多挑战。毕竟高端手机的生产仍依赖中国完善的产业链,完全脱离中国恐怕难以实现预期目标。苹果当前的外迁举措更像是一种应急之策,而非成熟的长期战略。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