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电话打到北京,不认错也不归还中企管理权,中方回应了3句话

前言:

荷兰一通电话打到中国,急于让中国表态,中荷之间的半导体博弈再次入大众视角。

此次与中国通话核心议题是被荷兰强制接管的安世半导体,通话中荷兰并未对自己强制接管行为感到羞愧,反而振振有词,企业管理权也没想还给中方,只希望能有其他解决方案能满足双方共同利益。

面对荷兰如此态度,中方铿锵有力地回应,亮明对荷兰立场。

防止技术外流成荷兰尚方宝剑,美国也在背后偷偷支持

此次风波主角安世半导体,此前是中荷经贸友好合作的代表事件,这家荷兰企业本身岌岌可危,是中方及时干预才使这家企业焕发生机。

中方对这家企业注入资金和技术支持,恰逢赶上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这家企业生产的芯片迅速占领市场,企业资产负债表由此变得可观起来。

当初荷兰政府并未对此事做出反应,如今事态演变成这样,这背后是荷兰自己的小算盘。

荷兰此前强制接管这家企业用的理由是“防止技术外流”,这等冠冕堂皇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了解中美贸易战的都知道,美国对中国企业层层加码,特别是半导体行业的限制。

不光本土企业受限,甚至中方控股的外资公司都被美方列入制裁清单。荷兰同美国关系融洽,自然也能了解美方的暗示。

荷兰有自己打算,本土知名企业阿斯麦每年向中国出口光刻机还要依靠美方的出口豁免,得罪美国等于自断臂膀,光刻机订单也别想保住。

在光刻机和中企利益面前,荷兰牺牲了后者。荷兰为了让自己所作所为合情合理,搬出尘封已久的法律成为强制接管行为的挡箭牌。

荷兰似乎早有打算,接管手段可谓是雷厉风行。仅仅几天时间过去,中企对安世半导体失去了控制权。

企业领导层被荷兰调换,资产被冻结,这分明是荷兰借中美关税战中饱私囊。即便是企业被荷兰强取豪夺,但荷兰接管团队没人懂芯片生产技术,最后还得聘请中方工程师回去,一来二去企业生产最终还是依赖中国。

荷兰做事如此随性,一是离不开美国的支持,觉得依靠美国背书中国不会轻易出反制措施。二是对自己过于自信,认为中方一定会主动谈判。

荷兰没想到中国不但不求和,反而迅速采取管制措施。等不到中国让步的荷兰选择主动出击,电联北京。

官媒三句话表明对荷立场

荷兰表现出的不认错,不归还的态度,中方并不惯着它。中方回应荷兰看似简洁,实则句句戳其要害。

其中“中方非常重视与荷兰的经贸合作”,这句话并不是简单客套两句,中荷之间贸易往来频繁,况且合作领域涉及多项,从农副产业到高端制造业,中荷都是双方重要合作伙伴。

中方率先抛出橄榄枝,既是对以往合作的认可,也是在暗示荷兰,别动歪心思损害中方利益。单从荷兰光刻机订单来看,中方倘若撤出荷兰市场,荷兰高端制造业势必会受到冲击。

中方这句话一语双关,既有中方理性态度的表现,也有警告荷兰不要因小失大的意思。

“荷兰的做法,对全球产业链造成了严重影响”,这句话点明荷兰行为对全球化市场造成的伤害。

目前,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功率芯片重要供应商,管理权的变更必然会引起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多数汽车企业都依赖安世半导体稳定供货,管理权变更使供货多了不确定因素,这些企业纷纷开始寻找替代供应商,无形之中市场固有惯性被打破,全球产业链成本逐渐增加。

中方不仅在批评荷兰,更是借此机会向外传递信号,产业链稳定是各国共同努力成果,任何有损大局利益的事情必然会遭到国际社会反对。部分汽车企业开始逐步向荷兰施压,荷兰现如今骑虎难下。

“敦促荷兰从维护全球产供链的大局出发,秉持契约精神和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尽快妥善解决问题”,这是中方的底线,荷兰喊口号比谁喊的声音都大,口口声声说自己遵循契约精神,是享受市场经济红利的国家,安世半导体事件让多国看清荷兰真实面目。

中方就是在敦促荷兰,遵照国际规则,交回中企的合法管理权。并且回应中也表明需尽快妥善解决,如果荷兰继续拖延,中方必会采取措施。

荷兰强制接管中企,带出地缘政治博弈

中荷之间的贸易摩擦,表面上看是争夺企业管理权,实际背后是经贸规则被强行带入地缘政治的博弈中。

近些年来,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身技术优势和主导地位,频繁介入国际经贸合作中,将技术问题变成政治问题,将企业变为博弈筹码。

美方虽说没正面回应此事,但幕后操纵者少不了美国。美方的制裁手段对中国一捅到底,对荷兰下软刀子,对荷兰部分企业出口豁免,促使荷兰强行接管外资企业。

荷兰顾及眼下利益却来不及往远看,况且安世半导体事件一出,跨国企业一听到荷兰市场投资都要考虑再三,毕竟谁也保证不了自己国家到荷兰投资,荷兰会向对待中国一样对自己故技重施。

欧盟看待此事的态度也发生巧妙变化,荷兰作为欧盟成员国,其行为代表着欧盟整体行为,一旦被其他国家效仿荷兰针对中企,到时候不仅中企利益受损,整个欧盟的营商环境也跟着一团糟。

不过布鲁塞尔的新提案中要求到,非欧盟企业共享技术,否则就面临处罚,欧盟正是看到了荷兰的鲁莽行为会置于欧盟与中国经贸之间的被动地位,从而影响整个欧盟的利益。

中方在这场博弈中保持克制,既没有公开随意指责,也没有极端反制措施,而是将精准管制和立场表达做到位,让荷兰感受到压力。

中方此前对稀土政策的管控,导致多个国家出现原料供应不足,荷兰也未能幸免。一旦物料准备不足,就算设备再先进,技术再有优势也只能面临停产。中方自身市场规模庞大,一旦丢失那便成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结语:

荷兰如果真的重视和中方的经贸合作,就应该认真审视自己行为对中方乃至全球格局带来的影响。如果继续保持模糊此事,最终只会陷入更被动的境地。

参考资料:


http://news.cnr.cn/native/gd/kx/20251016/t20251016_527397906.shtml(央广网)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5_10_14_793204.shtml(观察者网)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5_10_18_793787.shtml(观察者网)


https://qwgzyj.gqb.gov.cn/cj/2025/10-16/10499607.shtml(中新网)


http://www.china.com.cn/opinion/2024-09/13/content_117425712.html(中国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5

标签:科技   荷兰   管理权   中方   北京   电话   企业   半导体   中国   美国   欧盟   美方   光刻   利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