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5年被认为是AI眼镜爆发的元年,在小米发布会上,除了发布新车,也推出了面向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AI眼镜。
但是,AI眼镜在智能生态中的地位到底是什么样的,是一个像苹果头显一样比较鸡肋的产品?还是下一个互联网流量的入口?
对于今天的视播时代来说,能够拍视频的AI眼镜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02
首先,我们来听听单仁牛商董事长,央视凤凰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
2025年被广泛认为是AI眼镜市场的“爆发元年”,根据IDC的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市场的出货量达到了148.7万台,同比增长82.3%。
其中,以AI眼镜为主的音频拍摄眼镜的细分市场表现非常抢眼,出货量达到83.1万台,同比增长高达219.5%。
中国市场也同样火热,预计2025年智能眼镜出货量将突破290.7万台,同比增长121.1%。
但是,这个“爆发”并不是意味着这个品类实现大规模用户普及,我更认为是科技巨头之间一场战略性圈地运动的开端。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从绝对数量上看,即使是千万级的年出货量,与年销量数十亿的智能手机相比,仍然微不足道,目前的市场推动力主要源于制造商的战略布局,而不是已经形成的消费者需求浪潮。
第二、当前赛道上的主要玩家,像Meta、谷歌、小米、苹果都是平台型公司。它们入局AI眼镜的根本动机,更多是避免在下一次重大的平台迁移中落后。这些巨头恐惧的是重蹈PC时代错失移动互联网浪潮的覆辙,所以,他们愿意投入重金去尝试定义下一代人机交互的入口。
第三、在当前的技术阶段,AI眼镜的功能实现高度依赖智能手机。
它是一个典型的手机伴侣设备,几乎所有高级功能,比如翻译、导航、AI问答、拍摄都需要通过蓝牙连接手机,利用手机的计算能力和网络连接来完成。如果离开手机,AI眼镜就可能退化成一台低配版的相机。
当然,这种依赖性是对重量、续航和成本的妥协,如果把无线网络、处理器和长续航电池全部集成到一副眼镜中,结果必然是一款笨重、发热而且价格高昂的产品。这就和当前市场追求轻便、时尚的主流趋势背道而驰了,所以,目前AI眼镜和手机是一对伴侣,手机是母舰,AI眼镜就是母舰的延伸。
但AI眼镜的潜力是革命性的,它并不在于复制或者替代手机的硬件功能,而在于提供一种全新的交互范式,让用户从低头看屏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更自然地跟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互动,真正做到“所见即所闻”。
所以,我对AI眼镜的定义,是取决于背后的企业能不能构建起最强大、最实用的AI生态系统。
比如说深度融入谷歌搜索、谷歌AI、地图和日历的谷歌眼镜,天然会吸引长期使用谷歌服务的用户。
一个家中布满小米智能设备、开小米汽车、用小米手机的用户,天然就会把小米AI眼镜作为重要的控制中心。
那从这个角度上来说,AI眼镜如果能够承载起整个AI生态系统,那就一定会成为我们未来数字生活的中心,只不过这需要很长时间等待技术进步。
当然,目前的AI眼镜已经可以自由拍摄视频了,那对短视频和直播为代表的视播时代就有很大的影响了。
核心就是第一人称视角内容(FPV)会大量出现。在AI眼镜出现之前,FPV内容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领域,但现在用户只需要一个动作,就可以用眼镜开始录制视频。
这就解放了双手,把“生活”与“记录”这两个行为合二为一,让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成为生活的记录者和分享者。
同时,因为FPV天然带有一种身临其境和未经修饰的真实感,用户是跟随创作者的第一视角去体验视频里的内容。
这种前所未有的代入感,会极大地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信任度,那对企业来说,我能不能戴着AI眼镜用第一视角去使用我们的产品,参与我们的会议,让用户体验到产品的独特性呢?甚至是对创始人IP来说,我们能不能借助于AI眼镜的第一视角,让用户来体验一次创始人一天的生活,或者是一次真实的决策呢?
所以,这就更加丰富了我们视频内容的叙事层次。当然,当内容创作变得像看见一样简单的时候,这种隐蔽性也一定会触犯到很多人的隐私,因为你不知道面前戴着眼镜的人,是不是正在进行录制。
这个矛盾会是AI眼镜走向主流中,必须跨越的伦理鸿沟。
03
接下来,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的观点。
我是消费电子产品的投资者和发烧友,在6月26日小米发布AI眼镜之后,发布会还没看完我就下单,第二天就到货了。
在7月2号雷军的返场直播,也第一时间介绍这款AI眼镜,我也买过国内雷鸟、Rokid的AI眼镜,跟大家分享我使用一周的收获。
我在两年前就体验过小米眼镜,但那个时候供应链没有成熟,小米模仿谷歌的眼镜还比较笨重。
大家对比一下就可以发现新的AI眼镜简单、轻便了不少,看上去跟普通眼镜除了眼眶大一点之外,几乎没有区别。
在前几天,我戴着小米AI眼镜去体验了比亚迪兆瓦闪充充电桩和自带无人机的新能源车,大家可以看看我用AI眼镜录制的视频感受一下。
我总结AI眼镜有5大落地使用场景。
1、随手拍照。
我一按镜腿的“随手拍”功能,拍摄了比亚迪和特斯拉充电速度对比,大家看一下文稿中的图,图片质量不能和现在的手机比较,我觉得是三年前的质量,可以接受。
2、第一人称视频。大家看到抖音上有很多第一人称视频,很有代入感。我拍了一段比亚迪2025年唐自带无人机起飞、跟随、降落的视频,大家体验一下,拍摄一次虽然只有5分钟,但对一般场景使用还是不错的。
3、同声传译,有几秒的滞后,但还是不错的场景,科大讯飞前几年有类似的耳机产品,对于跨境电商、经常出国的人士还是挺不错的。
4、录音转文字,手机功能的平移。
5、小爱同学的大模型回答问题,可以直接语音交流对话。
我在五年前一直跟踪AI在教育、检测、司法、监控等方面的2B落地应用,我认为AI眼镜的大规模应用主要在2C方面,未来能够享受到AI眼镜的收益有四类人。
1、像小米公司这类的生态企业,小米AI眼镜的微信视频通话、直播限定使用小米手机,那你会多买一部小米手机?
2、供应链企业。像AI生态/手机厂商由于不具备眼镜硬件的生产制造经验,更多是与传统眼镜厂商雷朋、博士眼镜等合作开发产品,今年随着大模型的成熟和成本接连下降,形成了一个“传统眼镜+AR+摄像机+耳机+AI交互生态”的应用闭环,能够极大地发挥大模型应用优势。
3、消费者,录音转文字、随手拍、同声翻译等功能。
4、企业和自媒体的价值。
小米AI眼镜发布后,各大平台相关话题热度持续攀升,自媒体会进行大量报道、评测和讨论,吸引科技爱好者关注,那这类人群,有没有你也想吸引的用户?
企业可以借鉴我在周三文章分析小米YU7汽车寻找用户画像的方法,给自己确定用户画像,找对人,说对话,这是营销重要的观念,如果是有重叠,就可以借力营销,增强用户互动和促进产品销售。
同时,也可以像我前面分享比亚迪汽车无人机视频,用AI眼镜展示产品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产品价值,从而促进销售。
这也降低了我们进行创作的门槛,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产品的便捷性。
随着视频时代进入深水区,以及AI步入各种终端设备,AI眼镜会成为AI赛道上的“兵家必争之地”,各类厂商和企业营销、投资人将会各取所长、快速切入。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更新时间:2025-07-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