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都是普通人,然后呢?

一个人的一生,有三次 ego 消融时机。

一次是意识到自己的父母是个普通人,第二次是意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第三次是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也是一个普通人。

第一次,让我们意识到认识世界的方式,不能太主观,不能带上情感滤镜。

不仅仅对于人,不能有感情光环,对于物,也要避免被禀赋效应影响。

第二次,让我们从内心的 ego 里,从小时候就接受的英雄主义教育里清醒过来,电影里的英雄只有一个,而世界里有千千万万个我。

这是最重要的一次觉醒,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最关键的一次觉醒。

第三次和第一次一样,都是在剥离情感滤镜,但是前者是被动剥离,后者需要主动剥离——并不是你付出了努力,付出了期待,结局就能如你所愿。

从基因到文化,从过去到未来,我们和我们的家族一直普普通通。

一般的道理讲到这里也该结束了,并且用一种悲凉的底色告诉你,你一辈子坚守的独一无二的东西,根本不存在,你就是人类文明算法里普普通通的一份数据而已。

但是人类最特殊的东西是什么?尤瓦尔赫拉利说是讲故事,是画饼的能力,是给事情赋予意义的能力。

一旦给人生赋予了悲凉的底色,那么一切精彩和活力都值得被追求。

我们对于普通这两个字的解构,当然也算。

普通这个词,是用来做预期管理的,而不是用来描述一个事实的。

先把我们的初始基数设置在“普通”范畴,然后去调整计划,去出发,之后的一切都会不一样。

普通人做事要讲究什么?要有计划性,要考虑方方面面风险,要做好每一个阶段的调整策略/planb,越是承认自己的普通,就越是对风险有足够尊重。

小时候理解父母的普通,其实就是重新调整对父母的预期。

长大了意识到自己的普通,也是在调整对自己的预期——不是自己的人生会普通,而是自己这个人很普通。

人普通,是为了成事的时候多努力,多准备,多计划,多用心。

但人不能普通,一旦你接受了人生普通的预设,那么你也就真的只能收获普通人生了。

所以普通人这个词,你只能用来理解他人——因为人人都是普通人,所以组成了草台班子。

但是不能给自己找借口,反而因为是普通人,我们需要更多的准备,更多的努力,更多的风险应对措施。

在金融领域,最关键的能力是什么?是信息分析?是投资模型?是资金量?

也许不是,最关键的能力是对自己普通这件事的深刻认知——知道自己普通,知道自己忍不住看盘,知道自己容易追涨杀跌,知道普通人的人性。

只有这样,才会尊重人性,才会在模型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去避开这个人性。

就像芒格说的,只要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那么我这辈子都不去那个地方就行。

知道自己是普通人,我们才能有意识的去避开普通人容易掉进去的坑。

在然后意识到孩子的普通,这里的普通更是预期,是对孩子的预期,你降低了对孩子的预期以后,就相当于给予了孩子良好成长环境的开始。

你不是木匠,你是园丁,你只有对孩子放弃了期待,他们才能在花园里长成多姿多彩的模样。

所以我们是普通人么?当然是!普通是为了让我们感受敬畏!

那么我们要过一个普通的人生么?

当然不是,意识到自己的普通,不就是为了过的不普通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美文   普通人   孩子   滤镜   能力   人生   底色   人性   瓦尔   父母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