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不喝水强按头,火箭不成也庆功”
直播女主持人眼眶含泪,嘴上还要说“我们赢了”,印度航天这出戏,技术是真失误,态度是真执着,一场载入史册的“部分成功”。
5月18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在安得拉邦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完成了第101次太空任务发射。
本次任务使用的是印度引以为傲的“黄金火箭”——PSLV-C61,搭载目标是地球观测卫星“EOS-09”。
发射前阶段还一切顺利,火箭第一、第二级按预定时间点火运行,但在第三级发动机启动后,情况出现异常,随后卫星失联。
ISRO并未将此次事件定义为失败,反而强调“一二级表现良好,任务达成技术积累目标”。
PSLV是印度从1993年开始启用的极地卫星运载火箭系列。
截至此次发射前,它已累计完成63次任务,是印度最成熟的型号之一。
自2018年起,PSLV保持了连续21次发射成功的记录,本次原计划再添一笔“胜绩”。
但事情并未如ISRO预期那样顺利。
火箭在升空约6分钟后,也就是飞行至T+360秒时,第三级固体发动机在点火后突然出现“壳体腔压下降”,发动机直接不能正常工作。
腔压异常意味着燃烧腔内的压力达不到设定值,推力骤降,飞行轨迹偏离,整枚火箭进入非稳定状态。
这就是导致EOS-09失联的直接诱因。
根据工程师解释,第三级固体发动机主要使用HTPB推进剂,在结构和性能上具备很高敏感性。
如果推进剂燃烧不完全、发动机外壳有微裂纹,或者点火过程存在时间差,都可能引发腔压异常。
控制系统传感器失灵也可能造成误导,从而向推进系统发出错误指令。
这类问题一旦发生,是无法通过地面远程干预修复的。
推力不足,轨道速度不够,卫星就无法达到太阳同步轨道,甚至可能在低轨内解体。
火箭掉队,卫星失踪,数据也随之中断。
EOS-09搭载的是合成孔径雷达(SAR),具备全天候、全天时成像能力。
它的核心任务不仅是农业监测、资源调查、灾害预警,更包括国土侦察与边境监控。
尤其在印巴边境长期紧张的背景下,该卫星本是印度军方获取图像情报的重要来源。
其失联不仅带来经济损失,更打乱了印度原定在下半年部署多颗地球观测卫星的数据配套节奏。
农业系统原计划用其监测季节性农作物健康状况,国防系统则希望利用其图像对中巴边境活动进行24小时监控。
失联造成的数据真空期,预计至少延续6个月以上。
发射当天,印度国家电视台进行了全过程现场直播。
在火箭第三级点火后,数据突然中断,现场陷入沉默。
主持人多次尝试用技术术语缓解气氛,但最终语速放缓,情绪低落。
然而就在外界等待官方通报时,ISRO突然发出声明称:“任务完成关键测试目标,技术数据收集充分。”
直播间的气氛也随之转向乐观,主持人开始重复“第101次太空任务”、“技术里程碑”、“自主研制火箭”的关键词。
失败,变成了“具有阶段性意义的成功”。
这种“丧事喜办”的开朗态度,并非印度航天第一次使用。
早在之前“月船2号”任务失败时,印度就曾表示“任务完成了95%”。
这次依然如此,一二级成功、三级点火成功,就算卫星失联,相当于完成了百分之66,四舍五入凑成“阶段性胜利”。
ISRO当前正与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洽谈小卫星商业发射服务,部分订单意向客户已表示将观望半年,重新评估合作安全性。
对于商业航天来说,成功率比宣传语更重要。
EOS-09事件反映出的问题,并不只是三级发动机那一个环节。
印度航天产业虽然已实现局部自主化,但其整体工艺体系、质量控制流程仍存在短板。
HTPB推进剂的制造过程依赖多家私营企业,灌装、检验和运输过程中一旦其中任一环节出错,就可能留下来隐患。
据相关工程师透露,ISRO内部在任务推进过程中为赶时间,确实跳过了某些非关键测试环节。
这些看起来不重要的小事情,一旦积少成多起来,就能酿成大错。
PSLV系列长期被印度称作“国运火箭”,政府和民众对其都特别期待。
但此次PSLV-C61发射失败,也终结了自2018年起的21连胜纪录。
这种“技术性失手”虽是正常现象,但若不能通过技术复盘找出根因,那么再多的发射次数也难以提高可信度。
卫星任务,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技术根基上来。
飞得起不是本事,稳得住才是真功夫。
卫星的价值不在于升空那一刻,而在于它能在轨稳定运行、按时传回数据。
飞是开始,轨才是归宿;术不精,巧难成。
印度航天若想真正赢得尊重,下一次不该是“部分成功”,而是一次真正的全程可控、数据完整的发射成功。
更新时间:2025-05-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