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8月7日,立秋至
连续大雨降低暑气后
我们迎来了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然而暑气未完全消散
切不可掉以轻心
身体仍容易出现
口干舌燥、喉咙不爽
皮肤紧绷、心烦意乱......
如何安稳度过?
此时我们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饮食上又有何不同呢?
佛山市中医院心理专科赖云婕中医师
来为大家支招
▼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秋主“收”与“降”,此时阳气逐渐收敛,热气逐渐向下渗透,是自然界由热转凉,由阳盛转向阴生的过渡阶段。赖云婕表示,养生重在顺应天时,立秋养生需遵循养阴、润燥、收敛、降气的原则,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润燥养阴
从中医角度来讲,秋季“燥”为邪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相通,年老体弱者在秋季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痛咽痒、燥咳等不适症状,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往往在秋季复发或加重。中医认为“燥则润之”,因此预防和治疗秋燥多用“润”法。首先就是要及时补充水分,俗话说“立秋喝秋水”,指的就是多喝水来补充人体津液。在饮食方面,可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蜂蜜、百合、银耳、乌梅、柚子、葡萄等。
二、慎进补、防坏肚
民间谚语“秋瓜坏肚”,指的是立秋后若过量进食瓜果容易引发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胃肠疾患。许多美味的瓜类属阴寒性质,过量食用可能损伤脾胃。因此,要适量进食瓜果,即便天气炎热,也要注意防止受凉,保护脾胃。
三、合理运动
立秋后要避免风燥侵袭,运动养生应以调养、温和为主,不宜进行剧烈运动,防止因大量出汗而耗气伤阴。秋季天气逐渐转凉后,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加强心肺功能。
四、淡泊宁静
在精神调养方面,赖云婕提醒,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大喜大悲。作息上也要顺应自然变化,正如《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四气调神大论》篇云:“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早起能够顺应阳气的升发和收敛,使得肺气舒展。
下面,针对立秋的节气特点,赖云婕给大家推荐一款适合立秋的养生茶饮——竹蔗茅根饮
立秋时节,由于外界环境燥、干、热,人体内易生烦、闷、火气大,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赖云婕还给市民们推荐几个日常保健穴位,居家可按摩或艾灸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1.按摩或艾灸关元穴
01
功效:有助于收敛阳气、强身健体。
取穴方法: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
按摩手法:以中指按揉关元穴,有酸胀感为宜,每天按摩1次,每次10-15分钟。
2.点揉或指按极泉穴
02
功效:理气护心。
取穴方法: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位于腋窝顶点。
按摩手法:用拇指按压,力度因人而异,每天1次,每次1-3分钟。
来源:心理专科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点分享
点收藏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