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我劝你一定要大量阅读写作


如果你正被工作的重复消磨热情,被生活的琐碎困住脚步,对着未来感到迷茫无措,那我想认真劝你一句: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大量阅读、坚持写作。这不是什么 “鸡汤建议”,而是我走过弯路、撞过南墙后,发自内心认定的 “普通人最值得的自我投资”—— 它不用花太多钱,不用靠过人天赋,却能悄悄帮你把人生的路越走越宽。


写作,可能很多人觉得 “我文笔不好,写不了”,但其实写作从来不是 “作家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该有的 “自我梳理工具”。开始写的时候都很难,但是写着写着,竟慢慢喜欢上这种感觉 —— 开心的事写下来,仿佛快乐多了一倍;委屈的事写下来,心里的疙瘩也会悄悄松开。后来慢慢发现,写作成了我认识自己的镜子 —— 透过文字,我看清了自己的热爱与软肋,也找到了内心的锚点。


读书,上学时总觉得课本枯燥,课余只爱抱着小说看,以为那就是 “阅读”。真正明白阅读的意义,是在工作后某次陷入迷茫时。偶然翻到一本讲自由职业者生活的书,书里说 “人可以不被朝九晚五困住,找到自己的热爱,就能活出另一种可能”,这句话像一道光,照进了我被重复工作填满的生活。


从那以后,我开始疯狂读书 —— 读散文,感受文字里的细腻与温柔;读职场干货,学习如何提炼自己的优势;读人物传记,看别人是如何在困境里找到出路。一本本读下来,我不仅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表达力和写作基础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连以前写文章时的 “词穷”,都慢慢变成了 “有话可说”。


阅读与写作从来不是孤立的,它们像齿轮一样相互带动:读得多了,见识广了,写作时才有源源不断的素材和观点,不会陷入 “词穷” 的困境;写得多了,对文字的敏感度提高,再去阅读时,能更快抓住作者的核心思想,甚至能从别人的文字里学到表达的技巧。


不刻意追求 “读了多少本”“写了多少字”,只享受这个过程 —— 在阅读里见天地、见众生,在写作里见自己、见初心。我见过太多人抱怨 “生活没意思”“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其实答案就藏在 “阅读” 和 “写作” 里:读得多了,自然知道人生有无数种可能;写得多了,自然能理清自己的方向。


现在,我终于学会了和生活 “张弛有度”。不再允许自己被工作过度消耗,偶尔 “摆烂” 也不会苛责自己;接受工作的不稳定。除了写,我开始练瑜伽,在一呼一吸间感受内心的平静;练习书法,看墨汁在纸上晕开,体会慢下来的美好;偶尔还会毫无目的地散步,看路边的花开花落,听路人的闲谈,这些都是阅读和写作教会我的 —— 生活不只有工作,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乐趣。


季羡林先生说:“人生的境界是靠读书一点一点垫高的。” 我深以为然。每读一本书,就像多走了一段路,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每写一段文字,就像和自己对话,更清楚地认识当下的自己。书里藏着我无法亲自抵达的地域,文字里显现着我最真实的内心。


如果你此刻也觉得生活迷茫,不妨试着拿起书,拿起笔。去读,去看别人的故事,去汲取力量;去写,去记录自己的日子,去梳理思绪。你会发现,世界会在阅读里变得更广阔,内心会在写作里变得更坚定,而生活,也会在这一字一句、一页一页的积累里,慢慢变得有意义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美文   阅读写作   文字   工作   内心   迷茫   人生   张弛   软肋   见识   困境   广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