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名机构Counterpoint发布报告显示,5月中国手机平均电池容量达到5418mAh,同比增长11%,比其他市场高出518mAh。更夸张的是,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将推出10000mAh电池的手机,6000mAh以上容量或成标配,平均电池容量还得再涨一波。
这数据一出来,iPhone用户直接“破防”了——毕竟iPhone电池容量常年“小气”,快充也没跟上,这两项一直是苹果的“痛点”。可问题来了:苹果技术那么强,为啥不肯给iPhone用大电池、上快充?是真做不到,还是另有隐情?
先说结论:苹果不做大电池、不用快充,和技术没关系。作为全球市值超3万亿美元的巨头,研发快充或换大电池对苹果来说根本不是事儿。真正的原因,藏在成本、体验和安全这三把“算盘”里。
第一把算盘是成本。换大电池意味着成本上升,快充技术也需要升级电池、充电线、手机充电模块,这些都是钱。苹果要是为了这些功能涨价,用户未必买单;不涨价,利润就得被压缩。权衡之下,苹果选择“能省则省”。
第二把算盘是用户体验。大电池必然让手机变厚变重,影响手感。苹果一直主打“轻薄”,要是为了续航牺牲手感,可能得不偿失。再说了,苹果觉得“一天一充”足够——反正晚上充电,快充必要性不大,不如保持现在“不快不慢”的充电速度,兼顾日常使用。
第三把算盘是安全和电池健康。快充虽然方便,但安全隐患更大(比如过热、电池膨胀),而且快充更伤电池寿命,这点和电动车鼓励慢充一个道理。苹果宁愿保守点,也不愿意冒风险。
说白了,苹果的策略就是“够用就行”。不追极限续航,不卷快充速度,保持手机轻薄和安全,同时控制成本保利润。这种“平衡术”虽然让iPhone在续航上落后国产手机,但也符合苹果一贯的“稳”字当头。
不过,中国手机市场已经卷出新高度了。当国产手机纷纷用上6000mAh甚至10000mAh电池,当百瓦快充成了标配,iPhone用户难免会羡慕——毕竟谁不想手机更耐用、充电更快呢?苹果要是继续“佛系”,未来在续航上的差距可能会更明显。
当然,苹果也有自己的坚持:用户体验不止是续航,还有系统流畅度、生态整合这些“软实力”。但在这个“电池焦虑”普遍存在的时代,iPhone的“小电池”和“慢充电”,终究是块短板。
中国手机电池越卷越猛,iPhone用户只能眼巴巴看着——要么接受现状,要么换国产手机。苹果的“够用哲学”,能撑到什么时候呢?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