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次叔(1904年—1938年),出生于湖南省龙山县桶东乡小湾村。1926年,考入北京大学政治系预科,1927年转入本科。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学生运动,曾任北大学生会主席、政治学会主席和抗日运动委员会主席。1931年,被中共北大沙滩支部秘密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他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35年学成回国,任广西省政府秘书兼李宗仁私人秘书。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加入广西李宗仁部工作,担任机要秘书兼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机要秘书。在抗战期间积极参与抗日活动,撰写和散发《抗日运动宣言》和《告全国同胞书》,组织北平大学生南下示威团,向南京政府请愿。1938年5月,在徐州战役中,夏次叔在突围过程中被日军包围,壮烈殉国,年仅34岁。
隆子雍(1905年—1942年),苗族,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人。湘西革命领袖,革命义士,湘西革屯运动发起人,湘西革屯军领导人。早年就读于长沙中学,后因“共党嫌疑”被迫离开长沙,并在湘西国术训练所学习。他不满屯租制度,提出革屯主张,并组建武装革屯自卫军。1937年,率自卫军展开游击作战,争取废除屯租制度。1938年,他任湘鄂川黔四省边区革屯抗日救国军副总指挥。抗日战争中表现出色,曾参加长沙会战、浙赣会战等重要战役,获得多项军事奖章和勋章。1942年5月,在湘潭病逝,终年37岁。
李文采(1906年9月9日—2000年3月1日),土家族,湖南永顺县毛坝乡毛坝村人。钢铁冶金学家,生前是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193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39年获得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机械系电热专业博士学位。1944年—1945年任教于国立武汉大学,1949年4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1954年5月任重工业部钢铁工业试验所所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1983年任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副院长。长期从事钢铁冶金的研究和科研组织工作,是中国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连续铸钢等新工艺的开拓者,推动了我国冶金工业技术革新。
沈荃(1906年—1951年),湖南凤凰人,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弟弟。早年就读于湖南湘西巡防军,后进入国民革命军,逐渐晋升为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务。1937年抗战爆发后,担任128师志愿兵团团长,负责新兵训练,为抗战初期输送了许多优秀战士。1942年,他升任128师补充旅副旅长,并前往兰姆伽军校深造,毕业后成为优秀的战术指挥者。解放战争期间,担任国民党国防部少将监察员,并在1949年与陈渠珍一起宣布起义,成为凤凰县和平解放的功臣。
田仲达(1906年—1992年),土家族,古丈县茄通乡人。18岁到湘军长沙卫戌团当兵,后任国民革命军中尉参谋,参加北伐战争。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任税警总团一营营长时参加1937年上海“八●—三“抗战,身负重伤,全营英勇抗日,战至60余人。1942年,任国民党第八军一O三师三O八团团长后远征滇缅,率部参加1944年的松山之战。1950年元月15日,以第八军副军长和该军第三师师长之职率部起义,改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八师师长。1979~1988年,任湘西州政协副主席、主席。
田耕之(田景星)(1907年—1938年),又名田耘,别号建勋,土家族,出生于湖南省乾城(今吉首市)鳌头坡。早年毕业于乾城模范学堂和常德师范学校。1925年,他投考建国川军随营学校,1926年赴广东,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担任排长、连长。他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军阀混战。1930年,被任命为新编第三十四师模范营上尉副营长。1932年,他离职前往江西,担任第九十八师第二九四旅第五八七团第一营少校营长,并曾入庐山军官团及星子特训班受训。1937年,率部参加豫北会战,在与日军作战中负伤,伤愈后重返前线。1938年6月,在湖北蒲圻县赵李桥设防,阻击日军,苦战三天,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最终,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战区司令部将其事迹上报军事委员会,追赠他陆军少将衔,并将其遗体运回原籍安葬。
田君健(1907年—1947年),湖南凤凰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毕业,长沙兑泽中学,湖南第二师范肄业,湘军左翼军军事政治讲习所结业,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毕业。历任湘西镇守使署卫队营排长、连副,第四陆军教导总队区队长,湖南第一警备军参谋,国民革命军第9师1团1连连长。1930年湖南第一警备军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整编为陆军34师,任新编第34师经武学校教育长,第34师司令部上校参谋。抗日战争时期,任新编第34师第1团中校团附、团长,128师参谋处长。1939年任暂编第5师少将参谋长。参加淞沪战争、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及长衡会战、湘西会战。1945年11月任整编第77师师长。1947年2月23日在莱芜战役中阵亡,追赠陆军中将。
向敏思(1907年一1973年),字利峰,出生于湖南省永顺县高坪乡那丘村一个富裕家庭。从小习武,立志精忠报国。1925年7月,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抗战时期,向敏思将军历经各次重大战役。1948年底任国民党第110军中将军长,1949年9月兼任第15兵团副司令官,12月24日在四川郫县率部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山东省政协秘书长、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山东省畜牧厅副厅长、山东省林业厅副厅长和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等职。1973年病逝。
彭飞(1914年10月—2006年10月14日),出生于湖南永顺县。1934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共青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随红二军团参加长征。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红二军团战士、侦察连文书、第四师政治部干事,参与湘西、乌蒙等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参谋、新四军第三师七旅作战科科长等职,参与苏北抗日根据地建设。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师参谋长、第三野战军副师长,参加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1950年任志愿军第20军60师师长,指挥长津湖战役,重创美军陆战1师,获彭德怀表扬。1952年起任副军长兼参谋长。1969年任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1974年起任福州军区副参谋长, 福州军区司令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刘祖春(1914年—2001年8月8日),原名祖椿、石,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沱江镇,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1935年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参加一二九运动。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奔赴山西参加抗日游击队,后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担任华北新华日报社特派记者、副社长等职务。解放战争时期,他任西北野战军新华分社社长、新华总社陕甘宁边区分社编辑科科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共中央第3办公室重工业组组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秘书长等职务。长期从事党的宣传工作,著作颇丰,主要有《中国共产党简史》、《新文学史料》、《生根开花》、《淡血》、《忧伤的遐想》等学术专著及小说、散文。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果有遗漏的湘西近现代杰出人物,欢迎大家补充。喜欢就点赞关注小编吧,谢谢大家!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