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踢出中国市场!垄断中国30年,却扬言绝不培养中国员工


这绝对是一场让全球资本市场都为之一震的“饭局翻车”事件!曾经在中国市场颐指气使、叱咤风云的美国科技巨头甲骨文(Oracle),终于在2019年5月遭遇了一场现实的“冷暴击”——裁撤研发中心、裁员900余人,业务断崖式下跌,昔日的霸主地位就这样轰然倒塌。说起这场垄断与反垄断、傲慢与逆袭的商业传奇,谁能不为它的兴衰之路感叹?

这场斗争的背后,有埃里森这位“霸气总裁”的影子,也有中国市场快速崛起与技术自立的炽热火花。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个行业的“山大王”是如何一步步得势,又如何一步步被中国本土力量狠狠复刻了“下课式”的结局。


第一章:甲骨文的黄金时代——30年傲慢垄断

2000年,上海陆家嘴的甲骨文中国总部豪华开业,创始人兼CEO拉里·埃里森站在金光闪闪的招牌下,公开宣布中国将是甲骨文超越微软的“国家”、是全球最重要的战场。

当时,中国的银行及通信行业正迎来信息化改革的春天,从工行到建设银行,甲骨文的数据库系统几乎成为行业标配。正是在这里,甲骨文像“捧着金钥匙的守门人”一样,掌控了中国金融、电信行业的核心数据通道。

2006年,中国联通为了升级系统,未采用甲骨文指定服务团队,立刻被罚款4000万元。这可是直接用罚金把甲骨文的“保护伞”亮出来。联通的技术负责人数次飞美,却只换来了埃里森一句“要么交钱,要么停用”。

这条路走得,是典型的**“技术垄断+蛮横嚣张”**。
埃里森当时甚至公开说过,“我们不需要培养中国工程师,他们只需会操作就够了!”中国研发中心超过800人,却没有一个华人进入高管层,连技术总监都由美国人把持。这种态度,简直就是给底层员工泼一盆冷水,让他们清楚自己永远是“工具人”。

这不仅仅是“企业文化”的问题,还是赤裸裸的傲慢资本主义的延伸。中国企业只能咬牙接受,毕竟数据安全系国家命脉,非甲骨文莫属。


第二章:垄断背后的利益链条——掐脖子式收费

甲骨文的底气不仅是技术,更多是依靠不可替代性

2003年,中国移动打算升级计费系统,甲骨文报出天价:2000万元软件费,外加每年20%合同额服务费,合同期长达十年。这笔账,中国移动算了算,简直是铺天盖地的“压榨”。

而内部研发人员的遭遇又是一出人心寒。

2008年,甲骨文中国工程师研发的一套数据库优化方案,成功提高系统性能30%。这样的技术成就,却被总部以“华人不适合管理岗位”为由压制,成果却挂美国同事名下,晋升更是遥不可及。

2012年,国家电网尝试使用国产服务器承载非核心数据,甲骨文立即切断技术支持,致使部分变电站监控瘫痪。国家电网不得不派人赴美“求情”,才能恢复系统。

这就是甲骨文的“霸王条款”!握着中国“信息生命线”的钥匙,随时都能按下暂停键。

这绝对是当年很多中国企业难以忍受的耻辱和压力。


第三章:中国企业的逆流而上——“数据库反击战”

这场垄断的对决,遇到了中国市场继续成长的“猛兽”——国产数据库的崛起。

2008年,阿里巴巴拿到甲骨文涨价通知:年度服务费从800万暴涨至2000万。“掐着脖子要钱”,马云那会气得当场拍桌,决定另起炉灶。

2013年,阿里自主研发的OceanBase数据库成功测试。性能提升20%,稳定性直逼甲骨文,淘宝核心交易系统实现华丽转身。

双11那天,淘宝交易额突破350亿,OceanBase零故障运行,现场掌声雷动!

2017年,OceanBase在国际数据库竞赛中斩获冠军,每秒处理4200万笔交易,超越甲骨文让对手瞬间陷入“哭瞎”的尴尬境地。

不光是阿里,华为推出的GaussDB和腾讯的TDSQL也在金融、社交领域崭露头角。国产数据库技术不仅赶上国际标准,而且更加贴合中国市场需求,迭代速度快得惊人。

2018年,建设银行宣布全面停用甲骨文,转向OceanBase和GaussDB。某位科技部总经理在内部信写道:“我们终于握住了数据安全的命脉,可以挺直腰杆了。”


第四章:政策东风助国产“扬帆起航”

2016年,中国政府发布加快建设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体系的战略规划,财政部更明确要求政府部门采购优先考虑国产软件。

这成为国产数据库弯道超车的“加速器”。

当年,甲骨文在公安部、人社部等多个政府项目中的市场份额开始剧烈缩水,从最高时90%下滑至60%。

2019年更是致命一击。央行要求所有银行在2021年前完成核心系统国产化改造,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一线大行纷纷与甲骨文解约,转而投向阿里、华为。

甲骨文在中国的日子走到了尽头。


第五章:黯然退场的甲骨文与全球市场的尴尬处境

甲骨文的失败不仅局限于中国。全球市场同样遭遇挑战。

2024年3月,甲骨文财报显示,其云服务市场份额停滞在约5%,远远落后于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在尝试收购医疗软件公司Cerner之后,债务猛增至800亿美元,公司不得不大幅压缩AI投入。

而在国际数据库大会上,国产OceanBase性能评分高出甲骨文50%,华为GaussDB获得最高级别的安全评级EAL4+——这是甲骨文从未达到的高度。

埃里森端详着这些数据报告,眼神黯淡,昔日的霸主神话已成昨日黄花。


结语:从嚣张霸主到黯然退场,甲骨文的中国故事是怎样教训?

甲骨文在中国的三十年,是一部充满傲慢与垄断,也沉淀着教训和启示的史诗。

他们握着最尖端的技术钥匙,却不肯敞开胸怀尊重本土人才,拒绝培养中国员工,最终亲手葬送了自己的未来。

而中国的逆袭,绝不是偶然。它象征着技术自主权的觉醒,市场和政策力量的联合,以及亿万中国工程师们的骄傲和努力

未来的中国市场,依然欢迎尊重规则、平等互利的外资企业,但绝不会容忍傲慢与垄断。那些“吃中国饭砸中国碗”的企业,早晚会被时代无情地淘汰。

这就是科技与市场的残酷现实!


你的看法?

那么,这场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败走”到底反映了什么?外资企业如何才能在中国市场真正稳扎稳打?中国在自主创新上还有哪些硬骨头需要啃?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一起聊聊“饭碗”背后的大棋局!刷爆朋友圈的财经故事,你怎么看?


参考资料:

  1. 界面新闻,2020年9月《与TikTok合作的甲骨文为何败走中国市场》报道
  2. 甲骨文2024年Q1财报及全球云服务市场份额分析
  3. 《2023年国际数据库大会》官方技术性能测评报告
  4. 中国财政部《加快建设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体系的指导意见》,2016年
  5. 阿里巴巴官方发布OceanBase数据库发展历程
  6. 华为技术白皮书:GaussDB金融场景实战
  7. 腾讯企业级数据库TDSQL资料
  8. 公开采访及行业分析人士评论,2018-2024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1

标签:财经   中国   中国市场   员工   甲骨文   数据库   技术   傲慢   华为   阿里   数据   中国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