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河证券
摘要:Al的叙事还在继续
本周,全球市场迎来“超级央行周”,美国、英国、日本以及加拿大等多个主要经济体央行将陆续公布最新利率决议,资本市场也因此主要围绕美联储降息展开交易。
通常在降息周期中,美元资本将从美国流出至全球寻找资产的洼地,港股凭借离岸属性、外资占比高、联系汇率制度、估值较低等特性成为承接外资外溢的重要市场。其中利率敏感性较高的港股科技板块更受到资金青睐,尤其恒生科技指数,作为外资认知度较高的指数之一,近期显著走强。(数据来源:Wind,指数历史涨跌幅情况不代表未来表现,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请投资者关注指数波动风险)
图:今年以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走势
数据来源:Wind,2025/1/1-2025/9/17, 指数历史涨跌幅情况不代表未来表现,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请投资者关注指数波动风险。
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公布9月利率决议和经济预期摘要,如市场预期所料,25个bp的降息正式落地。
但是“买预期、卖事实”常常是市场规律所在,当前恒生科技指数的价格中或已较大程度地计入了本次降息预期,因此在今日(9/18)降息落地消息后,港股市场波动放大,恒生科技指数午后也出现大幅下探。那么,往后看恒生科技指数将行向何处?港股科技板块是否还值得关注呢?
01、降息落地,或不代表降息结束
首先,本次降息落地或并不意味着降息终点的到来。伴随着本次政策决议一同发布的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官员们目前的中位预期是2025年还有两次各25个基点的降息,因此降息预期在年内可能仍会成为利多港股及港股科技板块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基于美国就业市场发展疲软但通胀仍处于相对高位的事实情况,目前市场普遍认为本次降息属于“预防式降息”,即是在数据出现放缓迹象时采取的举措,与在经济彻底恶化之前采取行动的“纾困式降息”有本质区别。从历史经验看,预防式降息开启后,对股票资产总体有望利好,港股弹性或较为强劲,其中恒生科技指数作为成长性板块,其涨幅或仍值得积极关注。
02、Al叙事的风还在继续
除了外资外溢带来的资金面支持,外卖大战、汽车价格战等内卷式竞争的退潮和Al叙事回归或是支撑恒生科技指数未来上涨的更坚实的动能。
Al产业的发展既催生了对上游芯片硬件等基础设施的需求,也打开了中下游环节中对应用场景和商业化发展的想象空间。恒生科技指数是港股科技板块的代表性指数之一,硬科技和软科技两大板块均有所涉猎,当前Al核心技术和Al应用等层面频频传来捷报,具备一定先发优势的港股科技成长龙头有望继续受益于AI产业变革红利。
●在硬件端,港股部分互联网龙头公司已在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中引入自研芯片,其部分性能参数甚至比肩海外芯片,国产替代的长期主线稳步推进,为行业的独立、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软件端,2025年9月以来重要的互联网公司相继推出新一代大模型,其运行速度、构成成本等性能均较上一代有明显的进步,并且开始作为“智能体(Agent)”嵌入主流应用。高盛也公开表示“在文生视频、文生图等多模态领域,中国模型正在快速缩小与全球同行的差距”。此外在港股中报季中,部分科技龙头企业云业务收入大超预期一定程度上或印证了Al赋能的发展逻辑,加之强劲的资本支出前景共同点燃了市场的信心和预期。(资料来源:华尔街见闻-《高盛:中国AI基础设施叙事重燃,企业级大模型Token消耗量暴涨》- 2025/9/17)
●在海外市场中,科技龙头近期的表现也同样不可忽视,老牌科技公司甲骨文2026财年第一财季报中云基础设施业务中的剩余履约义务同比增长达359%,向市场传递了推理算力供不应求的信号,增强产业链向AI和云领域投入的信心,也有望对国内的科技板块产生重要的“海外映射”效应。
总结来说,港股科技板块不仅受益于流动性宽松环境的利好,也因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基本面的改善情况成为本轮扩张行情的重要主线之一。此时选择一个覆盖行业更为广泛的指数或是助力捕捉当前科技行情整体发展机遇的高效策略。恒生科技指数是港股科技的代表性指数之一,涉猎较多行业、覆盖多个Al产业链环节,有望充分受益于Al发展的整体驱动。(数据来源:Wind、恒生指数公司,截至2025/9/17)
03、南向资金步履加速 持续加码科技资产
南向资金是今年港股市场中重要的增量力量,截至2025/9/17,年内累计净买入额已超1.09万亿港元,刷新互联互通机制成立以来(2014/11/17)的年度净流入纪录。
近期,在市场对全球利率走势预期变化的推动下,南向资金流入进一步加速。9月8日-12日,南向资金周度净买入港股608.22亿港元,环比上升84.0%,并创下4月中旬以来的周度净买额新高。(数据来源:Wind)
从板块配置来看,南向资金尤为青睐AI相关核心资产,互联网龙头个股成为重点加仓对象。近一个月内(2025/8/17-2025/9/17)南向资金净买入前三的个股均属恒生科技指数重要成份股。
在南向资金等内资和美元等外资资金的共同支撑下,恒生科技指数有望获得更为坚实和可持续的上涨动能。(数据来源:恒生指数公司、Wind)
图:南向资金2025年4月以来周度净流入额
数据来源:Wind,2025/4/1-2025/9/12
04、相对低估的优势或仍较突出
从估值角度来看,截至2025/9/17,Wind数据显示,恒生科技指数当前的市盈率为24.24倍,纵向来看,处于近5年36.02%的中低分位数水平,相较2021年的高点水平仍具有一定的距离;横向来看,放眼全球科技类的资产,相比同期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指数36.66倍、科创50指数177.25倍的市盈率,恒生科技指数在全球范围内的相对低估的属性或仍旧较为突出。
在美联储降息的背景下,外溢的美元资本不仅倾向于配置对利率敏感的成长型板块,估值水平的高低同样也是其关注的重要考量因素。恒生科技指数兼具低估值与高成长特性,有望在全球市场中更具吸引力,从而获得更多资金青睐。
图:全球部分科技类代表性指数市盈率(TTM)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9/17
随着美联储降息的消息正式落地,包括恒生科技指数在内的港股科技板块短期行情出现了明显回落。然而,从更长周期来看,港股科技板块在产业层面正出现一系列积极变化,在AI基础技术和AI应用等领域均有所突破。叠加年内多次降息的预期升温、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以及板块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等多重利好因素,恒生科技指数或仍具备中长期关注价值。(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9/18)
文章来源:华泰柏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免责申明
*本文主要内容由华泰柏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银河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管理人对基金的风险评级及适当性匹配规则详见基金管理人的公司官网;投资者在代销机构认申购时,应以代销机构对基金的风险评级及适当性匹配规则为准。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代销机构不负责基金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本材料不作为任何基金产品的法律文件。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