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泰州,提起扬子江药业,无人不晓。这家扎根泰州半个多世纪的药企,早已成为当地的产业地标和经济支柱。
2025年8月,全国工商联发布“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扬子江药业以457.21亿元营收位列全国第271位,稳坐泰州民企头把交椅。
创建于1971年的扬子江药业,从一家镇办小厂起步,如今已成长为拥有18000名员工、子公司遍布全国的大型医药集团。
它不仅以优质药品闻名,更以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享誉业界,累计斩获31项国际QC金奖,2021年更是荣获全球三大质量奖之一的EFQM全球奖。
然而,这家医药巨轮的航行并非一帆风顺。2021年,扬子江药业遭遇了创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创始人徐镜人突然离世,同时企业因垄断行为被处以7亿元巨额罚款。
内忧外患之下,49岁的徐浩宇临危受命,接过了这个千亿药企的指挥棒。
2021年7月,扬子江药业创始人徐镜人因突发疾病逝世,整个医药圈为之震动。
这位被称为“板蓝根之父”的企业家,用50年时间将一个小作坊打造成中国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他的突然离世留给继任者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和无数待解的难题。
更严峻的是,就在徐镜人离世前三个月,扬子江药业刚收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出的7.64亿元罚单,这是当时医药领域反垄断开出的最大罚单之一。
与此同时,国家药品集采政策全面推进,颠覆了医药行业传统的销售模式,曾经依靠“销售铁军”打天下的扬子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那段时间,整个企业都笼罩在不确定性的阴影中。”一位扬子江的老员工回忆道,“外界都在猜测,这个没有完成创新药转型的仿制药巨头,能否在集采时代生存下去?”
仓促接棒的徐浩宇,虽然已在企业历练27年,从最基础的销售岗位一路做到副董事长,但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压力可想而知。
2021年7月29日,扬子江药业董事会正式选举徐浩宇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标志着企业正式进入“徐浩宇时代”。
与父亲徐镜人稳健保守的风格不同,徐浩宇早在2012年就公开表达过对资本市场的开放态度。
他曾在接受采访时直言:“未来上市是必须的,兼并收购也是必须的。”这种理念与坚持“不上市、不负债、不搞兼并”的徐镜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徐浩宇上任后面对的第一个考验,是如何应对国家集采政策对传统销售模式的冲击。
扬子江药业赖以成功的“销售铁军”模式,在过去的医药市场环境下无往不利。这种以“同乡军”为主、依靠个人担保和返利激励的销售机制,曾经帮助企业快速占领市场。
但在集采政策下,药品价格大幅下降,传统销售模式的优势不再。
“集采就像医药界的‘拼多多’。”徐浩宇在2019年就曾敏锐地指出,“未来将会有大批做普药、仿制药的企业被淘汰,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上任后,他迅速调整策略,一方面积极拥抱集采政策,另一方面加速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
截至2023年10月,扬子江累计158个仿制药品种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37个品种为全国首家过评。在国家集采中,扬子江的备战品种数量常居前三,中标数量遥遥领先。
更关键的是,徐浩宇深知仿制药的天花板肉眼可见,创新才是企业的未来。
2021年10月,扬子江药业举办了首个自主研发的化学一类新药“注射用磷酸左奥硝唑酯二钠”的上市发布会。这款研发历时13年的新药,填补了扬子江在化学一类药物研发领域的空白。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徐浩宇多次强调,“扬子江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把研发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
他制定了“三药并举”战略:中药、化学药和生物药同步发展,推动“自主研发+外部引进”双轮驱动。
目前,扬子江已组建超过1500人的研发团队,硕博占比超50%,在研创新药30多个,形成了上市一批、研发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
在扬子江药业总部,“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的标语格外醒目。这不仅是企业的质量文化,更是徐浩宇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核心价值观。
“质量第一是品牌建设中最重要的。”徐浩宇认为,“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高质量发展又是创新的原生动力,只有两者结合企业才能走向一个新的发展周期。”
在扬子江,质量是信仰,是生命线。基于长期实践形成的药品质量风险管控模式已成为江苏省地方标准,企业以先于、高于、严于行业标准的要求管理药品质量风险。
这种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为扬子江赢得了全球认可。2021年,扬子江斩获EFQM全球奖(原“欧洲质量奖”),成为国内医药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截至2024年底,扬子江累计实现全国医药行业质量管理QC成果一等奖总数“二十连冠”,获得31项国际质量金奖。
质量优势也成为扬子江国际化的通行证。目前,扬子江已有7个车间、8个制剂品种和1个中药提取物通过欧盟GMP认证,
另有2个车间通过澳大利亚TGA认证,1个车间通过美国FDA认证。集团研究起草的5项中药材质量标准被录入《欧洲药典》,强化了中医药在全球的话语权。
走进扬子江药业的智能制造工厂,映入眼帘的是精准作业的机械臂和实时跳动的数据大屏。这座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的现代化药企,正将质量信仰融入每一粒药片的生产过程。
“企业的管理没有永恒的标准,要像软件更新一样掌握迭代的能力,”徐浩宇表示,“只有不断创新迭代,才能保持企业的生命力,才能成为顶尖的企业。”
在徐浩宇的推动下,扬子江药业加快了“智改数转网联”的步伐。集团创成江苏省首个中药流程智能制造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企业,通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评估。
2024年,旗下工厂将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生产制造环节,获得首批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认证。数智化转型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重塑了质量管控模式。
2024年12月,工信部发布“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扬子江药业的药品制造全过程数字化管控入选“面向透明消费的质量追溯管理案例”,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全流程可追溯。
“健康不仅是治病,更是‘治未病’。”徐浩宇对大健康产业有着独到的见解,“从事生命健康行业的企业,有责任普及生命科学,把健康知识传播给社会。”
这一理念引领扬子江向大健康领域全面拓展。集团创新推出黄芪咖啡、蓝芩喉糖等健康食品,将传统医药智慧与现代消费需求完美融合。
在蓝芩口服液的基础上,开发出蓝芩喉糖、蓝芩散等针对咽喉健康的产品;在龙凤堂黄芪精的基础上,将黄芪和咖啡创新融合,让传统保健功能融入现代消费场景。
目前,扬子江大健康板块已拥有4座现代化智能生产车间、6条生产线,保健食品批文35个,功能性食品23款,涉及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清咽利喉等诸多领域。
2025年被视为扬子江的“大健康元年”,公司吹响了向更高层次、更广维度健康生态进军的号角。
与此同时,扬子江药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无论是支援汶川抗震救灾,还是抗击新冠疫情,扬子江人总是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
2020年至2022年疫情期间,扬子江向全国医疗机构捐赠防护物资、药品和爱心款累计超2亿元。
2025年7月,徐浩宇站在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的领奖台上。
这位鲜少在媒体露面的企业家,以一场静默的革命,带领企业穿越周期,成为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本。
从2021年临危受命,到2025年带领企业稳步前行,徐浩宇用四年时间证明了自己不仅是合格的守成者,更是卓越的创新者。
在他的带领下,扬子江药业营收稳中有进,在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71位,持续领跑泰州民企。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会长,徐浩宇对企业家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弘扬企业家精神,需要企业家完整准确理解其科学内涵,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
他建议设立“弘扬企业家精神日”“弘扬企业家精神纪念馆”,向优秀企业家致敬,宣传不同历史时期优秀企业家的奋斗历程和创新精神,让企业家群体温故知新,汲取智慧和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扬子江药业在这位49岁临危受命的掌门人带领下,正朝着“做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的愿景稳步迈进。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